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河北有甄氏,一女亂三曹。
三國時期有很多美女,我們熟知的有大小喬、貂蟬、樊氏、鄒氏、杜氏等。除了貂蟬是虛構的外,其他幾人都是史書上明確記載的,個個有“國色”。
甄宓憑藉姿色讓曹氏三父子反目成仇,可見其魅力有多大,説是三國第一美女都不為過。然而她並沒有得到善終,不僅被丈夫賜死,而且下葬時還落得“以發遮面、用糠塞口”的下場,死狀可以説非常悽慘。
到底是誰這麼殘忍,對她下此毒手?“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又代表什麼意思呢?
甄家有女初長成
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公元183年,中山郡無極縣甄逸家,誕生了一個女娃。女娃一生出來就十分安靜,不哭不鬧,於是甄逸給女兒取名甄宓。
公元186年,甄逸去世,甄宓因為思念父親哭得很傷心,而當時的她只有三歲,家人對她的聰明早慧感到欣慰。相士劉良來她家看相,指着甄宓説:“此女將來貴不可言!”
甄宓八歲那年,院子外來了個騎着馬耍雜技的人,甄宓的家人和幾個姐姐都跑到閣樓觀看,唯獨她在家裏讀書。姐姐責備她,哥哥也笑話她:“女人應該學習女工。讀書學習有什麼用,難道你以後還想做女博士嗎?”甄宓回答道:“古代賢德的女子,都會學習前人成敗的經驗,以此來警示自己。不讀書,拿什麼來借鑑呢?”
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甄宓十幾歲的時候,無極縣發生了災荒。甄宓的母親趁機用囤積的糧食換了很多金銀珠寶,大發橫財。甄宓就對母親説:
''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
母親覺得她説得有道理,就將家中的糧食免費分發給難民。
甄宓十四歲時,二哥甄儼去世,留下寡嫂和侄子。甄宓就常去幫寡嫂幹活兒,還幫忙照看孩子。甄宓的母親和兒媳有矛盾,她常常勸説母親要對寡嫂像對自己的女兒一樣,母親聽了大受感動,婆媳矛盾也得到了緩解。
甄宓不僅美貌異常,賢淑更是聞名鄉里。時任冀州牧的袁紹聽説後,就命人帶着重禮來到甄家,為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宓。
曹操父子反目成仇
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甄宓嫁給袁熙後,恩愛和美。然而這一對兒小夫妻的蜜月期還沒度過,袁熙就被父親袁紹派去幽州擔任刺史。甄宓就留在鄴城,侍候婆婆劉氏。這一伺候,就是五年。
公元204年,鄴城被曹操攻破。曹丕率先來到袁府,看到甄宓披頭散髮、滿臉泥垢,坐在地上哭泣。曹丕問道:“這個女人是誰?”劉氏答曰:“袁熙的妻子。”曹丕趕緊將甄宓扶起來,幫她挽起髮髻,又幫她擦去臉上的泥垢,隨後曹丕被她絕世的容顏驚呆了。
那一年,曹丕17歲,甄宓已經22歲了。
這時候曹操也進來了,他看着站在兒子身邊的美貌少婦,心在滴血。原本他攻打鄴城之前,就聽説袁家的兒媳長得漂亮,不想被兒子搶先一步。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世説新語》
曹操不好當面發飆,只能順水推舟,將甄宓許配給曹丕,但從此對曹丕懷恨在心。曹操不喜歡曹丕,恐怕這也是原因之一。
後宮爭鬥
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甄宓嫁給曹丕後,獨受寵愛。但她從來沒有恃寵自傲,而是常常勸曹丕雨露均霑,勸他多納賢良淑德的女子為妾。而對於曹丕其他的妻妾,她則是勸得寵的努力上進,勸對失寵的不要傷心。
後寵愈隆而彌自挹損,後宮有寵者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每因閒宴,常勸帝,言''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眾多,乃獲斯祚耳。所願廣求淑媛,以豐繼嗣。''帝心嘉焉。——《魏略》
有一次,曹操帶卞夫人出征,途中卞夫人生了病。甄宓知道婆婆生病,寢食難安,經常偷偷地抹眼淚。後來卞夫人回來,甄宓親自迎接,看到婆婆安然無恙,她悲喜交加,熱淚盈眶。卞夫人得知兒媳如此關心自己,也感動落淚,直誇讚兒媳孝順。
不管從哪種角度來看,甄宓都是完美的,她是一個好妻子,還是一個好媳婦兒。
那麼她和小叔子曹植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他們之間到底有沒有發生什麼?
這所有的一切,都要從那一天説起。
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公元216年,曹操東征孫權,卞夫人、曹丕以及甄宓的兩個子女曹叡、東鄉公主都隨軍而去,當時甄氏因為生病所以留在鄴城。當然,曹植也留在了鄴城。
公元217年9月,曹操大軍返回鄴城,卞夫人的左右侍婢們看到甄氏容光煥發,更勝以往,於是問道:“夫人跟兩個孩子分別那麼久,難道不想念他們,反而臉色這麼好,為什麼呢?”甄氏笑着回答:“曹叡和東鄉公主由卞夫人照顧,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二十一年,太祖東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東鄉公主皆從,時後以病留鄴。二十二年九月,大軍還,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見後顏色豐盈,怪問之曰:''後與二子別久,下流之情,不可為念,而後顏色更盛,何也?''後笑答之曰:''叡等自隨夫人,我當何憂!''——《魏略》
這件事其實很平常,但卻最終讓她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後來曹丕又先後納了幾個妾,其中一位叫郭女王。郭女王原本也是官宦之後,父親曾擔任太守,但後來家道中落,被迫寄宿在別人家中,顛沛流離,直到有一天,被曹丕看上。郭女王為人頗有謀略,在曹丕曹植爭嗣之中,屢獻良策,使曹丕最終勝出。
曹丕登基後,封甄宓為皇后,封郭女王為貴嬪,地位高過其他幾個貴人。很顯然,甄宓成了郭女王唯一的對手。後宮爭鬥,就怕別人抓到把柄。而聰明的郭女王,就抓住了甄宓的把柄。
安平郭貴嬪有寵,甄夫人留鄴不得見,失意,有怨言,郭貴嬪譖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賜夫人死。——《資治通鑑》
這裏説到,郭女王得寵,甄宓有怨言,郭女王在曹丕面前告狀,讓曹丕震怒,最終殺死了甄宓。
這就令人費解了。甄宓早先賢妻形象崩塌了,她曾經勸曹丕要雨露均霑,還勸慰那些不受恩寵的姐妹們,怎麼現在突然就變成了怨婦?曹丕是瞭解她的,妻子吃醋,他應該高興才對,為何會“大怒”呢?
很顯然,郭女王在曹丕面前説了什麼。而曹植和甄宓曾同留鄴城,並且甄宓容光更勝從前這件事,成了她誣陷甄宓最有利的證據。
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要知道,對於一個男人來説,最不能忍的,就是“頭上草青青”。更何況對方是自己的弟弟?於是曹丕一怒之下下令殺死甄宓。甄宓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寫了一首《塘上行》,詩曰: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葱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這首詩通過追思昔日歡好,抒發了因讒言而與曹丕發生嫌隙的沉痛心情。
甄宓死的前一天晚上,曹丕做了一個夢,夢到一股青煙拔地昇天。他就把著名的解夢師周宣召來,問他這夢的意思。周宣説:“天下恐怕會有一位貴女子冤死。”曹丕想到甄宓的詩,慌忙派人去追宣讀賜死詔書的使者,然而為時已晚,一代佳人早已香消玉殞。
無幾,帝復問曰:“我昨夜夢青氣自地屬天。”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后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三國志》
郭女王的下場
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甄宓死的時候,死狀悽慘,下葬時還被郭女王“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傳聞這樣做,是避免甄宓到地府喊冤,讓她有冤無處申,而且永世不得超生。
曹丕很快就甄宓忘了,他縱情於酒色,沒過幾年就去世了。作為曹丕的嫡長子,甄宓的兒子曹睿繼承了皇位。曹睿當上皇帝后,想起母親去世時的慘狀,整日以淚洗面。於是他質問郭女王母親的死因,郭女王一口咬定和自己無關,讓他問死去的父親。曹睿一怒之下,逼死了郭女王,也以同樣的方式下葬:
初,甄后之誅,由郭後之寵,及殯,令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後,使養明帝。帝知之,心常懷忿,數泣問甄后死狀。郭後曰:“先帝自殺,何以責問我?且汝為人子,可追讎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明帝怒,遂逼殺之,敕殯者使如甄后故事。——《漢晉春秋》
總結
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甄宓的故事,是一個愛情悲劇。從她的《塘上行》我們可以看出,她對曹丕的愛是真摯而純潔的,絕對不可能和曹植髮生什麼故事。
但後世人覺得她這樣的美女,也只有曹植這樣的大才子才配得上,所以杜撰了許多美麗的愛情故事。
最後説一句,《洛神賦》真不是曹植寫給甄宓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資治通鑑》、《漢晉春秋》等
酒劍仙:歷史學博士在讀,專注名人歷史故事分享和古典名著解讀,歡迎點贊和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54 字。

轉載請註明: 甄宓被曹丕賜死,下葬時為何要以發遮面,用糠塞口原因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