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大聚焦高水平原創技術,學生在與教授們頭腦風暴、思想碰撞的過程中,一起合作開發產品。該圖為學生創新團隊進行穹頂光場設備調試。
記者近日從上海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孵化的畢業生創業公司——影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岱悟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獲得學校9件專利獨佔許可,並已完成專利許可協議簽署等工作。
建校九年,作為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學,上科大在探索中逐漸開闢了一條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新路徑——高校將創業主體聚焦於畢業生而非教授,由此實現了以畢業生創業公司為主體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業務發展模式。
截至今年3月,在校學生作為發明人參與的專利申請數佔全校專利申請總數的62%;在全校已轉化專利中,32%的專利有在校學生參與,學生髮明人直接獲得專利商業化收益。
大學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有更多高質量學生,就會有更多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也就有了更多轉移轉化源泉。通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與“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轉化”並舉的培養模式,上科大鼓勵學生在出色完成學業的前提下,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創造高質量專利,最終專利許可給校內外企業,實現科研成果轉化。
雙創走新路!在上科大,校友推動學校科研成果商業化的大幕也正徐徐拉開。
創新創業思維培養,從大一就開始
岱悟智能由上科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2018屆本科生畢業生呂文濤創辦。
他與幾位同學、教授一起創立的這家高科技企業,致力於將三維智能化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傳統的建築施工產業。目前,該公司已開發用於三維掃描的機器人,也推出了“AI+3D”的數字孿生方案。
從三四個人起步到如今發展到數十人規模,“覆盤”岱悟智能走過的創業路,上海科技大學技術轉移辦公室主任王傑直言,“呂文濤”們的成功,離不開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潛移默化的薰陶和影響。“讓畢業生站到聚光燈下、成為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力軍’,這是上科大始終堅持和主推的轉化模式。”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在上科大,學校將其充分融入頂層設計層面,有一整套的制度支持。具體而言,學生在參與科研、形成專利技術的同時,還可以參加創業與管理學院推出的輔修課程,參與技術轉移辦公室的創業早期學堂、上科大創新創業大會、科創產業早期孵化器(校內)、早期創業融資等活動。
“本科新生入學後,大一的課程中就提前導入“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學校聚焦高水平原創技術,鼓勵學生在與教授們頭腦風暴、思想碰撞的過程中,一起合作開發產品,獲取學校專利許可,並進一步探索高質量技術專利商業化、產業化之路。”王傑説。
2019年,呂文濤團隊在上科大第二屆創新創業大會上斬獲創業項目競賽一等獎。這次獲獎也讓他離夢想更近了一步。但是,從一個設想到真正實戰,仍有不小的距離。為此,他在上科大讀研期間特地選擇了一名有創業經驗的教授為導師。教授搭台、產業運營專業人員“配戲”,讓畢業生唱主角——這一創新創業模式已在上科大踐行多年,成效顯著。
提前佈局,堅持“創造風口而非盲目追逐風口”
目前,岱悟智能已獲得數千萬的天使投資,公司運轉步入正軌。但在創業之初,也有人問過呂文濤一個“扎心”的問題:為什麼你們放着創業風口不做,卻偏偏要去最封閉、最傳統的產業裏搞智能化?
“風口確實是融資的熱點,但我們希望畢業生不要盲目追逐風口。”王傑強調,原創科研成果是轉移轉化的基礎,因此科技創新必須聚集原創。“當一個所謂的‘風口’已經形成,跟進去時已經有些晚了,我們追求的是讓年輕的畢業生走在整個產業行業的領先位置,而這需要至少提前五年的佈局。”
上科大建校之初,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學前沿,在學科方面佈設新材料、新能源、人類健康、人工智能等作為重點建設方向。對照觀察,近年來,上科大畢業生創業公司也密集聚焦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這三條賽道上。90%上科大創業公司紮根張江,志在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做出時代貢獻。
深耕近十年,提前佈局,在技術轉化領域,上科大與國外著名大學正從“跟跑”轉向“並跑”階段。“培育‘更多科創產業種子’,繼續助力張江科學中心創業平台的打造,這既是上科大視為己任的事,也是整個社會期待的事。”王傑説。
作者:李晨琰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來源:校方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