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故宮博物院95歲生日!
1925年10月10日,故宮由皇宮變成博物院,600年來紫禁城的空間沒變,但也早也不是當初的紫禁城。建造紫禁城的明朝永樂皇帝當初是希望朱家的帝業能夠承傳萬世,但他想不到幾百年後他的宮殿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有人説,故宮之美,首先美在建築。的確,很多人對故宮的第一印象便是其威嚴莊重、氣勢恢宏的古建築。這個明清宮殿承載了中國五千年來的智慧與文明,被稱為我國古建築藝術的登峯造極之作。
從明清兩代的皇室宮殿,到今天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2020年,故宮迎來建成600週年。而這每一座宮殿,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一個或辛酸、或離奇、或曲折的故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個皇帝朱棣,正式啓用永樂作為自己的年號;永樂元年,一場浩大的工程拉開了序幕,而這座偉大宮殿終於在公元1420年誕生,名為“紫禁城”。
這之後,紫禁城便開始歷經24位皇帝的悲喜人生,上演着中國歷史中許多精彩的瞬間。
直到民國建立,清皇室被驅逐出皇宮,這座曾是明清兩代最高政治中心的“紫禁城”,從此走下神壇。
公元1925年10月10日,這一天,有超過兩萬多的普通老百姓,聚集到了乾清門廣場;這一天,神武門上懸掛了一塊匾額:故宮博物院。
但是,故宮以及宮中文物的命運,並非就此結束。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這是故宮博物館成立的第六年,故宮即將迎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文物大遷移。
1933年2月5日夜,在神武門廣場,多達13000箱的文物集中裝車,隨後運往上海;1936年9月26日,故宮博物院在南京的庫房落成,隨後,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當年存放在上海的文物,又陸續運到南京。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這時南京政府立即命令將文物向大後方轉移。由於日軍的圍追堵截,故宮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們,帶着這批國寶輾轉了大半個中國……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文物才被陸續運回南京。
新中國成立前夕,南京的文物被篩選出2972箱運往台灣,之後在解放初期,在國家的支持下,剩下的文物才被陸續運回北京……
如今的故宮博物院作為以明清皇室舊藏文物為基礎的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文物體系完備、涵蓋古今、品質精良、品類豐富。
今天的紫禁城,不僅僅是價值連城的文物寶庫,更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或許正是因此,很多人説,故宮,是一本永遠都讀不完的書。
2004年,故宮全面修繕工程正式開工。這是近百年以來,故宮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直到故宮600年華誕之際,才全部結束。
有句話説,“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國史”。而2020年,註定在故宮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故宮,對於每一箇中國人而言都有着特殊的意義。她讓更多的人從文化遺產中看到美和智慧;我們為擁有如此宏偉的文化而感到驕傲,而這樣的文化滋養了我們的過去,也將滋養我們的未來。
600年,屬於故宮的故事遠未結束,屬於她的精彩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