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
【話百年黨史 謀民族復興】
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天津大學的黨史課中,程斯宇老師一邊講課一邊把紅軍長征地圖手繪在黑板上,同學們連連稱讚,説‘老師把四渡赤水用兵如神的故事講活了’。”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代表講起學校的黨史課時頗為自豪。他説,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高校應當紮紮實實、高質高效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努力構建各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天津大學探索了“黨建+思政”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各學科基層黨組織建設、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相融合,選派20餘位思政課教師擔任10個學院的“思政班主任”和文科大類的學業導師。此外,學校還開設了50餘門思政類課外教育實踐課程,由思政課教師帶隊,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外出開展社會實踐,瞭解黨的歷史。“我們每年有700餘支社會實踐隊,打造‘行走的課堂’。真正將‘小我’融入‘大我’,將愛國之心轉化為報國之行。”李家俊代表最關注的是“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樹人大計,他表示,在青年人三觀形成的關鍵期,高校一定要學好黨史,上好思政這門大課。
“思政課滿意度逐年提升,已經成為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其實黨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最好的思政教材。我們針對現在青年學生都是網絡原住民的特點,用他們喜聞樂見的融媒體等形式,設計了‘張太雷家書微黨課’‘共產黨宣言誕生虛擬現實課’等系列黨史‘網紅課’。思政鑄魂,內化於心。近年來,天津大學每年約60%的畢業生奔赴國家各重點行業、重點單位工作。‘嫦娥’‘天問’等國家重大工程和扶貧、抗疫等重大戰役中,都不乏‘天大人’的身影。歷史交匯期正是人才淬鍊的黃金期,作為承擔為國育才重要任務的高等院校,必須講好思政大課,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愛國英才。”李家俊代表説。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05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