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來源:有間大學(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阿餅

前不久討論得轟轟烈烈的家長羣又“出事”了。

不過,這次算是好事。

杭州濱江區準備在各所學校試行一套班級微信羣公約,對家長和老師在使用班級微信羣時的言行分別作出規範性約定。在“教師篇”的公約細則之中,有一條衝上了熱門:

“教師要有強烈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不得在羣裏公佈學生成績排名(分數)、優劣對比、表揚少數等信息。”

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有人叫好,把學生成績作為個人隱私保護起來,是對大多數學生自尊心的尊重;

但也有人唱衰:成績怎麼就算隱私了?不公開排名學生還有學習的動力嗎?

不得不説,這條公約是一次頗有勇氣的“改革”,但相比中國從古時就有的全城金榜題名和“社會性名落孫山”,只在家長羣約法三章,還是顯得無力了一點。

在中國校園,大考小考都要來一個成績紅榜,分數分班制、排座位等等操作更是常規,這些排名排序的方式,可比家長們的微信羣還要赤裸。

正因為有這些,不少人都在批判中國教育賴以生存的這套排名評價體系,其中更是離不開討論它對後進生的打擊。

但説起來,至今還是沒有人沒能找到一個能平衡自尊心與學習成效的權宜之計,就算找到了,在以應試選拔為培養基礎的環境下,推行起來依然不簡單。

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在成績排名這件事上,中國學子實在是太愛恨交加了。

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拋開戀愛腦來説,F班出身的湘琴也算百名榜的“受害者” 吧/ 《惡作劇之吻》排名不公開,一切就皆大歡喜嗎?

這場“改革”會發生在家長羣,並非空穴來風。

2018年6月,重慶市渝中區一位五年級英語老師在班級羣裏曬出了全班同學的成績單,本意是希望家長能夠對孩子的成績一目瞭然,沒想到這份成績單在羣裏卻引起了部分家長的不滿。

有家長吐槽説:“老師,你就不考慮一下成績考得不好同學的感受嗎?”

有家長抱怨:“老師,你讓家長情何以堪,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不一樣,把孩子的成績排在一起不是助長攀比嗎?”[1]

事情發生兩個月後,河南省的一位老師因為在家長羣公佈了孩子默寫古詩成績,引得家長向教育主管部門投訴,選擇了辭職。

在辭職信中,老師説,“沒考慮到個別差生和家長的感受及自尊,給個別家長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傷害……我很惶恐,深感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不能勝任四年級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請辭去。”

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一時間,輿論聲討家長。燕趙都市報發佈的文章《老師曬學生成績引不滿,是家長太玻璃心嗎》指出,老師公佈學生成績排名,在過去算是很常見的做法。部分“玻璃心”的家長的確容易掛不住面子。[2]

但這些家長敢跳腳,也有政策支撐——因為成績排名不公開的呼籲,教育部老早就嚴肅地提起過。

2006年,教育部在《關於貫徹〈義務教育法〉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的若干意見》中就規定:不得公佈學生考試成績,不得按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排名。

在2017年公開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裏,為牢固“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這個目標,教育部再次強調:考試成績不進行公開排名,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而大部分地區和學校,也有在努力照做。

2018年11月,江蘇省教育廳發佈了《省教育廳關於開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嚴禁義務教育學校進行考試排名,學校或教師不得以任何形式公佈學生的考試成績及排名。

一時間,校內張貼成績、公佈具體排名在全省被取消,老師更是不會在羣裏公佈排名。

一些看似更為“人性”的查分方式也開始被投入使用:學生和家長通過手機客户端,查閲學生的成績與情況。

知乎用户@我就叫這個暱稱了 在老師採取了App公佈成績之後,察覺身邊的氛圍也發生了變化:“覺得同學之間更融洽了些,不會過於去糾結自己和別人的成績的比對,專注自己就好。”

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知乎用户@我就叫這個暱稱了 不僅能在App裏查看到分數

 但不是所有學校都有精力拓展這麼細緻的數據服務,最常見的情況是——學校學會在家長面前緘默其口。一位江蘇小學校長表示,學校不公佈排名的立場非常堅定,如果有家長來問,老師的回答一概是“就是沒有排名唄”。[3]

這樣一來,又尷尬了另一部分家長:“學校藏着掖着,一點也不利於判斷孩子的情況。”

江蘇家長章先生告訴媒體記者,自己想搞清楚孩子的排名,只能靠估算。“孩子每次考試確切的排名我們是不知道的,但是從分數段基本能判斷出來他處於哪個層次。畢竟目標是中考,家長也想了解一下大概的排名,心裏有個數。”

 

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學生時代最常見的成績單,就長這個樣 / 圖蟲創意

不公開成績,就可以打發大家對自己水平的好奇心嗎?

那些拿到個人成績條,還要偷瞄別人家一眼的那些同學,和那些就喜歡打探“敵情”的家長。再怎麼瞞着,他們也總有辦法套出個一二。

到頭來,排名“隱私”,還是隱了個寂寞。

排名,到底意味着什麼?

小小的數字,劃定了一個人在一羣人中的地位。它如何能在今天被如此重視?

對排名這回事最有深刻感觸的,可能要數這一代大學生和新生代的打工人。可以説,排名在他們一路的成長過程中都不曾缺席。

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就開始認識到一點:突出的人,可以嚐到甜頭。小紅花、糖果,或者小文具等等在他們眼中無比珍貴的小獎勵,都屬於聽話、認真的小朋友。

為了成為突出的一份子,他們刻苦學着拼音筆畫數字,儘管此時成績的概念並沒有正式引入,但他們已經能察覺到其中的“微妙”。

成績和排名的威力從小學開始逐漸與學齡成正比。掌握程度被量化為分數,優秀與否被量化為排名。排在後面丟了面子,被説明不夠努力,需要知恥而後勇。

但名列前茅,壓力更是不小,和成績相生相伴的排名霸凌,讓努力型尖子生只能死死抓住高位的座椅。一不小心掉下“神壇”,所有的獎勵都可能被收回,他們甚至活得更累。

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喬英子恰好就是努力型學霸,她一度因為排名下滑導致情緒滑坡 / 《小歡喜》

知乎用户@我就叫這個暱稱了 提到:“在學校兩個標尺,要麼家境好,要麼成績好。還要次次成績好,一次掉排名,難聽話就會到耳朵裏。尤其是平時很努力的考不好,更會有人冷嘲熱諷。”,這種現象在中國校園裏非常現實。

@橘黃上課不划水 更是發現,“同學之間背後議論一個學生的時候,成績幾乎必然是要提到的,無論它有沒有妨礙別人。”

即使學校已經不讓貼成績、不公佈具體排名、只公佈分數段,但大家還是能把全班同學的成績摸個大概,“還能做到精準嘲諷別人、精準懷疑別人作弊。”

而一路推着走,分數升學的關口橫貫在所有人面前時,排名就成了大家公認的通行證……在中、高考等分數選拔制考試的要求下,成績決定實力,排位決定着更好的資源。

學生們不得不為排名而活,讓自己成為TOP,或者至少成為“二八定律”裏那最重要的20%。

就像前不久央視自制綜藝《你好,生活》裏,嘉賓們清一色“第一名”的成績單,很難不讓人印象深刻。

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過度合理化效應指出,當人們相信他們所做的努力是由於得到了報酬導致的,這個時候人們就會降低對事物內在的興趣。

而排名,正是那個被過度合理化的藉口,報酬便是獎勵,是一份入學資格、是面子,學生們和排名做着交易,談起學習的樂趣的時候,滿口都是為了成績。

儘管教育學者一再呼籲按等級評定,靠比較“温和”的ABCDEF分級來柔化數字排名的鋒利感,但只要以分數為導向的考試性質沒有變,這種評定方式在大基數的教育環境中就註定難以推行。

就這樣,排名被獎賞激勵、被競爭壓力一步步物化成了人在社會中向上攀爬的指標。

走出象牙塔後,被排名的遠不止分值,財力要排名、聲譽要排名、顏值等等也要排名,人們在各種TOP3/TOP10裏糾纏,整個社會無形之中都活在嚮往頂尖的一場競爭裏。

瘋狂對比、瘋狂競爭的學生們

在應試教育階段,對排名的討論最為熱烈也最為敏感。

進入大學後,原本鋒利的排名看似被“前X%”的轉換數值美化了不少,但績點這回事,卻給大學生帶來了新的囚徒困境。

定睛一看,從選修、交換、推免、實習到就業,大學生根本就離不開績點排名。

而大學績點這回事,甚至比高考成績更像一場套路。

《績點為王:中國頂尖高校年輕人的囚徒困境》一文提及的一位學生,通過“平時作業抄室友,課程考試70%都出自往年的試卷,助教可能再出20%的新題,老師再出10%的新題。追着助教一道一道問,巧妙地套出助教出的20%考題,最後這門課得了95分”,獲得了績點上的成功。

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韓劇《天空之城》裏的雙胞胎父親,用金字塔來教育孩子 / 《天空之城》

但這樣的學生在專業知識上能否真正獲得成長,文章不敢苟同。

這篇文章在引爆對大學績點的討論之餘,更讓人們心寒,就連頂尖院校的同學都要在內卷壓力下苦不堪言,如今還有人能遊刃有餘嗎?

揹着沉重的期待,被成績一分分挑選,被排名一步步篩選,基數最大的普通學生,“看不慣”排名,卻又無可奈何,因為每處出口都逃不開同一套評價機制下的競爭;

他們甚至發現,最需要利用這套排名機制來“逆天改命”的,其實正是他們自己。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多數人已經無力駁倒這種矛盾,只能順着大潮去追績點、去考三件套、去拿獎……還沒來得及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就要作為萬眾矚目的“後浪”躍入人海。

這扭曲的排名觀之下,能有多少完卵,孵出多少鳳毛麟角?

參考資料

[1]助長攀比?老師在家長羣曬期末成績單引家長不滿.《重慶晨報》

[2]老師曬學生成績引不滿,是家長太玻璃心嗎.《燕趙都市報》

[3]“不得在家長羣公佈成績排名”衝上熱搜!江蘇家長和老師怎麼看?.《揚子晚報》

[4]績點為王:中國頂尖高校年輕人的囚徒困境.《三聯生活週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間大學”。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0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學生從小怕到大的事,真沒完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