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蘇霍姆林斯基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高考可以説是我們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它不僅意味着你能不能上一個好大學,還意味着你將來畢業後能不能找一份好工作。其實,高考不僅與學子們息息相關,同時還牽動着每個父母的心。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故事就是關於高考的,故事的主人公叫梁從誡,説到梁從誡,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父母梁思成和林徽因大家都應該聽説過吧,他們兩個是中國近代非常有名的建築學家,爺爺梁啓超更是一位很有名的名人。
所以林徽因夫婦對兒子梁從誡寄予厚望,希望兒子將來能繼承他們,在建築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於是,他們從小就盡心盡力地培養兒子,林徽因和梁從誡總是會教兒子各種建築方面的知識,希望兒子長大能考取清華大學的建築系。
梁思成平時的工作比較忙,一般都是母親林徽因教導孩子學習,每天都會抽出一點時間來陪伴孩子,在別的孩子在玩耍的時候,梁從誡卻一直在學習,因此他的成績在班級上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瞭解不少建築方面的知識。
等梁從誡長大後林徽因就希望他可以子承父業,直接讓他參加了清華大學建築系的招生考試,周圍人覺得以梁從誡的成績來説被錄取的幾率很大,畢竟他學習很好,可讓人沒想到的是梁從誡並沒有考上清華大學,距離錄取分數線只差了2分。
林徽因看到兒子高考分數後很疑惑,自己平時經常會教兒子學習,他的水平到底如何自己很清楚,那他為什麼沒有考上清華呢?難道是閲卷老師批錯卷子了,因此母親林徽因就帶着疑問找到了閲卷老師,她請求能夠複查試卷,看看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裏。
可是當林徽因看到卷子上的12字後卻淚崩了,捲上的12個字是“我不喜歡建築,我喜歡歷史”,林徽因看到這裏才明白原來自己不應該逼迫兒子學習他不喜歡的建築,自己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因此她就就讓梁從誡報考了自己喜歡的歷史,而梁從誡也如願以償的進入了北大學習,畢業後還去了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教。
梁從誡的故事也引發了學生和家長的思考,現在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能找一個好工作,他們就會強行讓孩子學習各種各樣的東西或者專業,根本不管孩子本身對這個是否有興趣,其實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
如果人對一件事物感興趣,那他學習起來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對來説更容易取得成功,可要是對一件事物沒有思考興趣,那效率肯定非常低下,要是父母非常固執,給要讓孩子按照自己規劃的道路前進,不願意對孩子妥協,那孩子是不會快樂的,各位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