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成就靠“買獎”?氾濫的高職評獎該消停些了

辦學成就靠“買獎”?氾濫的高職評獎該消停些了

資料圖。圖片來源: 新京報網

據媒體報道,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日前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聲明稱,從未組織開展或參與過“2020中國職業院校世界競爭力50強”“ 2020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治理體系建設優秀案例50強”等評選活動。

此前針對年末氾濫的這類高職“50強”評選,曾有媒體發文呼籲叫停這種並無科學評價依據的、幾乎就是主辦方和參評高職院校自娛自樂的“50強”評選。氾濫的高職“50強”評選也由此受到輿論關注。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在回應中澄清沒有組織開展或參與這類評選,也算動作及時。

眼下,不少獲評“50強”的高職院校,都會把獲評結果寫進辦學成就進行宣傳。在網絡搜索中,輸入“50強”關鍵詞,就會得到不少高職院校祝賀本校獲評“50強”的新聞報道。

在宣傳中出現學校的獲獎新聞,這也是“50強”評選氾濫的原因所在。對高職院校來説,獲得全國乃至世界“50強”的榮譽,這顯然是可以寫進招生宣傳中的辦學成就。

因此,一些機構也就看準了這些院校的“需求”,發佈評選邀請,聯繫各高職院校,詢問是否有被評上的意願,順帶如果被評上後,要交組委會多少錢(贊助費,或者參展費、廣告費)。

這完全顛倒了評獎機構與參與評獎學校之間的關係。獲獎者非但不能獲得獎金,還要為獎項出錢,説白了,就是“買獎”。

當然,要繼續追問這類獎項的評獎指標是什麼,50強究竟是怎麼評出來的,沒人關心,因為評獎的基本原則就是誰給錢誰就是50強。

當然,也有的獲獎學校不出錢,而是出於某種利益關係,為評獎組委會站台。這些院校是業內公認比較有影響力的院校。獲獎院校中如果沒有他們,“50強”評選也就不“權威”,也就無法吸引其他院校來“買獎””。

另外,就“50強”評價標準來説,很難得到社會認可,評獎主辦方也不在意評獎結果是否真的具有公信力。此外,還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名目的“50強”來為不同的學校“量身定做”獎項,總有一款獎項讓學校滿意。

這已經成為高職“評獎界”公開的秘密。但還是有機構熱衷搞這類評獎,不少高職院校對參評趨之若鶩。無論“獎項”權威與否,對於渴求獎項的辦學者來説,都是辦學成就,寫在招生宣傳裏,還是可以吸引不少不了解學校真實情況的學生和家長。

那麼,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的聲明,會為“50強”評選降温嗎?

事實上,作為“2020年世界職業教育大會暨展覽會組委會”的聯合主辦單位之一,如果該大會組委會從未授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組織上述所謂評選活動,是有人冒用組委會名義進行評選活動,那大會組委會完全可以追究冒用者的法律責任,要求非法組織評選的機構撤回獎項,並道歉賠償。

從當前高職辦學情況看,不少高職院校並沒有把心思用在提高辦學質量上,而是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想用各種獎項來“裝門面”,為辦學“貼金”。這是“唯獎項論”評價在高職領域的體現。

要提高高職學校的影響力和地位,既需要我國改革教育管理制度與評價體系,消除對高職的歧視,形成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更需要高職院校在基於自身的定位的情況下,踏實辦學,辦出具有學校特色的、高質量的高職學校,而不是靠“買獎”,好學校不是“買”出來的。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丁慧 校對:陳荻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9 字。

轉載請註明: 辦學成就靠“買獎”?氾濫的高職評獎該消停些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