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飛翔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意大利撤走之後,阿提拉沒過多久就去去世了,關於他的死亡人們普遍認為是他飲酒過量,導致鼻腔內的血管破裂,然後被自己的血嗆死,這種説法出自普利斯庫斯所著的《出使匈奴王廷記》。而在其他的史詩種,阿提拉還有着各種各樣的死法。唯一統一的就是,在他死後,匈奴人進行了盛大的哀悼儀式,但至今也沒有人能知道阿提拉到底底埋在了哪裏。
匈奴王阿提拉
很多人認為橫行在歐洲的匈奴就是從東方遷徙過來的,因為長城和兩漢的不斷打擊,雖然這種説法仍然沒有什麼確切的證據,但好像也是那麼回事,其實到今天,出現在西方的匈奴來歷一直是一個謎。而當時的西方人更是完全不清楚這些人從何而來,對於他們最出名的領袖“阿提拉”,史學家乾脆就認為他是上帝手中的皮鞭,用來懲罰世人。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匈奴王阿提拉的故事,看看他在西方人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可能有人會糾結“匈人”和“匈奴”的問題,並聲稱這兩個完全不是一回事,而阿提拉是匈人的首領。這其實是一種很中二的行為,“匈人”的英文是“Huns”,翻譯者只清楚這個詞所形容的和我們熟知的匈奴很像,但又不確定,所以就中庸的翻譯了一下。而西方人面對漢字“匈奴”也不是很確定他們是什麼,乾脆就直接給音譯了。此類因為翻譯出現的區別還有很多,西方的匈人和東方的匈奴歸根結底就是對遊牧民族的統稱。
據説,阿提拉在羅馬的熱日子並不好過,他曾經幾度試圖逃跑,但都以失敗告終。見逃跑無望,阿提拉開始平靜了下來,並觀察羅馬人的生活習慣,在條件允許的時候,他也會暗中觀察羅馬高層的政治決策。這些對他以後的統治和對外戰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關於阿提拉是如何離開羅馬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説法。
公元432年,匈奴的各個部落在魯嘉的領導下完成了統一,沒過多久,魯嘉去世,他的繼承者除了阿提拉以外,還有他的兄弟布萊達。兩兄弟上位之後,便和東羅馬帝國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而後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歸還了之前因為內戰而叛亂的幾個匈奴部落,另外他還答應每年給匈奴的貢品翻倍,因此東羅馬帝國換來了幾年的和平生活。
“上帝之鞭”阿提拉
東羅馬在阿拉提上位之後得到了短暫的和平,其原因除了委曲求全之外,主要是因為匈奴調轉了主要的進攻方向。從公元435年開始到公元440年結束,匈奴和波斯之間爆發了數次戰爭,最終以波斯人的勝利而告終。見不是波斯人的對手,阿提拉再次將目標放在了東羅馬帝國的身上。
公元443年,匈奴大軍再次渡過多瑙河,並像往常一樣擊潰了東羅馬的軍隊,此時的匈奴軍隊已經不再滿足於騎馬射箭,受其他文化的影響,他們已經開始使用大型的攻城器械。巴爾幹半島被攻陷之後,阿提拉又成功的圍困了東羅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因為城牆在之前被過度的加固過,匈奴軍隊久攻不下,但面對水泄不通的圍城行為,狄奧多西二世也瀕臨崩潰。
隨後,匈奴人將目標放在了西羅馬帝國的身上,儘管在之前他們兩者的關係還不錯。匈奴軍隊的構成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在常年的征戰中,他們也吸收了不少當地的西方人,其中有東哥特人、勃艮第人、赫魯利人等等,就這樣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開始向西挺進。同時西羅馬和西哥特也組成了聯盟,而聯軍的統帥就是之前的埃提烏斯。
隨着西哥特的國王狄奧多里克英勇戰死,阿提拉的進攻也被迫終止,經歷了這場失敗後,阿提拉又調頭南下,直接奔着羅馬殺去。在攻到意大利北部的時候,阿提拉接受了議和的條件,其原因很多人認為是瘟疫肆虐了匈奴人的軍隊,也有人覺得是阿提拉懼怕詛咒才沒有選擇攻陷羅馬。
關於阿提拉的延伸
在西方文化中,阿提拉的形象幾乎和西方人無異,很多人認為阿提拉和匈奴沒有關係也是因為這一點,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印象。《出使匈奴王廷記》中曾記載,阿提拉身材矮小但是健壯,面部扁平且眼睛很小,同時鬍子還很稀疏,這怎麼看都跟西方人沒有關係,也不知道為什麼西方人要這樣幹?
參考文獻《出使匈奴王廷記》、《匈奴史》、《牛津拜占庭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