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在深圳舉行。
本次論壇以“生命教育與兒童成長”為主題。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朱永新在開幕式上通過視頻作《生命教育,讓每個兒童幸福成長》主旨報告。以下為演講全文,略有刪減。
01
教育回到常識,從看見兒童開始
我們知道,長期以來兒童是不受關注的。在人類歷史的記載中,我們是“看不見”兒童的。
最早的一部兒童憲章是1923年起草的《兒童權利憲章》。1959年的聯合國大會才通過了《兒童權利宣言》。也就是説,上個世紀中葉我們才承認了兒童,才承認兒童是一個獨立的人,才承認了兒童所擁有的權利。
而真正從法律意義上承認兒童的權利,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
1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第44次大會,以25號決議的形式正式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這個公約已經有將近200個國家參加了,我國在1991年12月經全國人大正式批准,成為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
重視兒童,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標誌。兒童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是世界的未來。
199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制定了一份《國際兒童友好城市方案》。他們關於兒童友好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保護兒童權利,二是滿足兒童需求,三是確保兒童參與。
為什麼要關注兒童,為什麼要兒童優先,為什麼要對兒童友好?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對於成年人居多的社會而言,兒童是弱勢人羣。
這個社會的所有規則都是成年人制定的,所有的標準都是成年人決定的。兒童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發言權,沒有表決權,沒有決策權。
兒童的主張經常是沒有人代言的,兒童也很難發出自己的聲音,兒童只有在18歲以後才能夠作為公民擁有自己的相應權利。
第二,童年生活是否幸福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
今天的幼兒將成為什麼樣的人,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他們如何度過自己的童年。
意大利兒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説,“所有人都關注兒童的未來,但是恰恰沒有人關心兒童的現在。”“成年人的幸福是與他在兒童時期所過的生活緊密相連的。”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則説,“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蘇霍姆林斯基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話,“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它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童年是真正的燦爛的,獨特的,不可或失的、不可重現的一種生活。”
幾乎所有有真知灼見的偉大學者都洞見到,成年人的幸福和他童年時期是不是幸福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但是,我們經常打着為了兒童的未來幸福的旗號犧牲兒童當下的幸福。
其實,我們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一條長河,對兒童當下的關注,就是對兒童一生的關注。
現在心理科學已經發現,一個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問題,差不多都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經歷中尋找源頭。所以,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來説,的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三,童年的長度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高度。
一個國家對兒童關注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這個國家文明的程度。兒童是一個未經雕琢未受污染的個體,雖然不夠成熟,但是彌足珍貴。
兒童身上保存着人類最珍貴的品質。
第一個品質,好奇好問。當兒童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切都是他所未知的,他對世界的一切都充滿着好奇,他想探索,他想了解,好奇心和提問題,是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
第二個品質,純潔天真。兒童是純潔的,天真的,沒有我們成年人世界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沒有各種虛假、狡詐、醜惡。在生活中,我們如果説一個人很天真,很純真,很純潔,往往就是表示他有童心。這自然也是彌足珍貴的。
第三個品質,無憂無慮。兒童本質上對這個世界是不設防的。他沒有什麼憂慮,不用擔心明天,也不用考慮油鹽醬醋,不要擔心任何的事情,他只要啼哭差不多就能夠滿足他的需要,所以兒童是快樂的。
兒童其實是真的沒有痛苦的,或者是兒童的痛苦都是瞬間的,在他的軀體和其他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他會表現出短暫的痛苦。
第四個品質,活潑好動。這個和好奇好問是緊密聯繫的,他要不斷的去探索這個世界,就需要活動,通過他的手,通過他的腿,通過他的肢體等各種各樣的方式。
他要釋放他的能量,你讓一個兒童坐在那不動,雙手背起來聽老師講課,那你已經不是在把他當作兒童來對待。
第五個品質,不懼權威。成年人世界是有角色之分,是有上級和下級的,有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是有權威的。
兒童世界裏沒有權威,沒有大小,完全平等。所以當兒童和你爭辯,兒童和你討論,兒童和你堅持,你不要覺得是他太倔強了,而是因為他根本沒有把你當權威。當他發現權威、承認權威的時候,他已經不完全是兒童了。
這五個品質基本上可以勾畫出一個兒童基本的模樣。
我們看這五點兒童的基本特徵,恰恰是人類最寶貴的五點品質。
成年人是不是能夠勇於探索,是不是能夠真誠待人,是不是能夠樂觀開朗,是不是能夠樂於行動,是不是勇敢堅毅,與他們在兒童時期這些品質是不是得到呵護有很大的關係。
以上的觀點,是去年我中中國兒童發展論壇上的講演,這裏再次重申,是想表明,教育應該回到常識,首先必須從看見兒童開始,讓兒童站在舞台的中央。
看見兒童,讓兒童站在舞台的中央,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而應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當然,讓兒童站在舞台的中央,也不僅在課堂裏,在家庭裏,在學校中,在社會上,在兒童的成長的一切生命場域中,都要能做到。
02
兒童幸福成長,從生命教育開始
“什麼教育最能發展兒童,什麼教育能讓兒童幸福成長?”這次疫情或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疫情發生後,我曾在第一時間呼籲:“停課不停學”固然重要,但守住教育的底線、關注教育的本質更重要。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個時候更重要的是堅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
面對災難,我們到底要用什麼來教育兒童?我們能不能把疫情災難作為教材,把危機變成機遇,真正重構我們的教育?
面對這樣一場疫情,我們除了教會兒童如何做好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還應該傳遞哪些理念和認知?
一線醫務人員的執着堅守,各條戰線上工作人員的無私奉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這在疫情防控中都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感人的場景也可以化作課堂的養分,讓孩子們乃至於全社會共同思考:在生命面前,個人、集體、政府乃至於全社會的“所為”與“應為”到底是什麼?
今天的兒童就是未來的專家、醫務人員、公務員、企業員工等社會成員,不同的社會角色究竟要如何對待生命,如何理解責任,這些都涉及到生命教育。
應該説,生命和教育本來就是一體的,教育本來就是為生命而準備,教育的使命就是幫助一個人的生命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同時拓展一個人的生命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幫助每個生命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育應該以生命為原點,重歸生命的本體,向內審視生命的本質,讓生命迴歸自身價值;向外建構教育的場域,築造生命的精神家園。
有時候,我們的教育對生命本身缺乏必要的關注。
當今社會已是一個科技理性主宰的世界。
當下教育往往注重的是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向學生傳授“何以為生”的知識和本領的訓練,學生往往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從而只見知識而不見生命。
這次疫情也暴露出生命教育的缺失問題。我們孩子的生命,學校師生的身心健康,正在遭遇到了危機。這些問題固然有文化的因素,有社會的原因,但教育對於生命的關注不夠,無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們新教育在研究未來課程的時候,專門研發了一門“新生命教育”課程,並以“拓展生命的長寬高”為核心理念。
我們提出,生命教育首先要關注自然的生命,因為這是生命的長度,人的肉身是生命的物質基礎。
我們認為,安全與健康構成了生命的自然屬性,是生命發展的基石。無論是缺乏保全,還是健康,都不可能有生命持續的發展。
因此,我們主張,學校教育應該把關於安全的知識與技能教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瞭解居家安全、校園安全、社會安全、遊戲安全、運動安全、交通安全、野外安全等常識,防止和應對校園暴力、疾病傳染及其他意外。
讓師生知道,學會保全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選擇。
這也是世界生命教育的普遍做法。因為一個最簡單的事實邏輯是:只有在生命得到保全的情況下,生命的其他意義才有延展的可能。
我們還主張,應該重視師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兩性健康,讓學生了解關於營養、運動、治療等基本知識與技能,掌握情緒管理、環境適應、壓力紓解等方法。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有限的,都只是人類生命鏈條中極其微小的一環。
但人類生命正是由這樣無數微小的一環又一環組成。每一環的長短,都影響着整體。
教育應該通過對個體自然生命在安全與健康兩方面的努力,延長每一個人的生命長度,從而無論是從社會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還是從整個人類生命的代際角度看,用這一環又一環的點滴累積,增加人類生命鏈條的長度。
這次疫情也提醒我們,教育要更多關注學生的安全與健康:學會勤洗手,懂得何時需要戴口罩,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學會緊急避險和自我保護,養成科學膳食、鍛鍊身體、合理作息等良好習慣。
把這些做好了,生命的物質基礎就打牢了。
同時,生命教育要關注社會的生命,這是生命的寬度。
除了安全和健康之外, 我們的教育還要立足生命的社會屬性,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都要和別人打交道,都要學會理解、寬容、尊重別人,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所以,我們也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讓學生熟悉開放的國際視野下與他人相處的法則。
兒童幸福成長,首先要從生命教育開始。我曾經提出“生命教育,讓教育回家”,其實就是要“讓生命迴歸教育的主場”,把生命教育作為我們教育最根本的出發點,作為我們教育的最大共識。
03
面向未來,讓我們和兒童建立命運共同體
生命是大自然最為神奇的創造,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蹟般的存在。
生命因獨特而彌足珍貴。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生命。每個生命的理想歸宿便是成長為最好的自己,每一個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生命因自主而積極發展。人的生命具有強烈的自主性,體現出特有的自覺、自為和創造的特點。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創造者和塑造者。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人只有實現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精彩,才能感受到幸福。人只有發揮生命的潛能,張揚生命的個性,才能談得上完整。
在自我超越中生命不斷走向幸福和完整。讓生命迴歸教育的主場,讓兒童站在舞台的中央,在我看來,這真是“生命教育與兒童成長”的迫切之需。
圍繞本次論壇“生命教育與兒童成長”的主題,站在未來的人類自身來審視,我認為,推動和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從和兒童建立命運共同體開始。
兒童是未來世界的主人,是人類命運的主宰,可以説有什麼樣的兒童,就有什麼樣的世界和未來。
蒙台梭利説過,“我們的錯誤會落到兒童身上,給他們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痕跡,我們會死去,但是我們的兒童將承受因我們的錯誤而釀成的後果,對兒童的任何影響,都會影響人類,因為一個人的教育就是在心靈敏感和秘密的時期完成的。”
關注兒童成長,就是關注人類的命運;對兒童友好,才會讓人類美好,讓明天美好。
我們曾經也都是兒童,兒童也都終將是我們。
只有當我們意識到,每個生命,每個兒童都和我們的命運休慼與共時,都和我們的未來息息相關時,我們才能真正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讓我們拉起每一個兒童的手,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和兒童建立命運共同體,共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謝謝!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任荃
來源:本文由中國教育報整理自第十六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