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同郊教授榮膺“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中醫學專業獲香港中醫執業資格試認可,中醫學專業是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四川省“課程思政”示範專業,中醫學專業本科生斬獲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中醫學專業賽道決賽銅獎……
自1959年開辦中醫專科班以來,西南醫科大學在培養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的道路上走過了65載。學校以“厚德精業、兼容開放”為辦學理念,堅持“自強不息、守正出新”的學校精神,在中醫藥教育事業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蹚出了一條中醫高層次人才“進階路”。
探路先行 攻堅克難賡續中醫血脈
1959年,在國家衞生部發出高等醫學院校增設中醫課程的號召後,西南醫科大學(原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開辦了中醫專科班。在中醫藥事業百廢待興的時代背景下,西南醫科大學於1977年成立了中醫系,並於1978年招收中醫學專業本科生,現已培養中醫類專門人才7000餘名。
開辦中醫學以來,一批立志為中醫藥事業獻身的醫學專門人才,如蜀中傷寒名醫張君鬥、全國名中醫肝膽病專家孫同郊、針灸名家葉成炳以及中醫名家汪新象、高朝綱、王詩銘等,他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克服辦學資金短缺、物資陳舊匱乏、生活和教學環境艱苦等重重困難,毅然投身於中醫系的建設與發展中。
西南醫科大學是中國最早開辦中西醫臨牀醫學專業的5所院校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建有附屬中醫醫院的西醫藥高校之一。中醫學專業是西南醫科大學最早開辦的本科專業之一。1998年,西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與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便實施“院院(系)合一”的管理模式,深入推進醫教協同發展,學科、專業與醫療一體化建設,為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1998年成立中醫系;2001年中醫系更名為中西醫結合系;2002年開展中醫學師承博士教育;2003年更名為中西醫結合學院;2010年獲批中醫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隨後獲批了國家首批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基地、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等。2022年,中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納入了香港中醫執業資格試認可課程名單。
守正創新 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中醫學專業以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國家一流中醫學專業為建設目標,堅持德業雙修,遵循中醫教育規律,以學生為本,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教育理念,致力於培養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中醫人才。
育人先育師,全力提升師資水平。建院以來,學校廣開大門招賢納士,通過內培外引構建起了一支專業技術強結構合理、老中青結合的高素質教學團隊。近年來,學校大力推動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施青年教師教學導師制,啓動教師發展“三航計劃”,建設了“教師發展綜合管理平台”,並實施“託底-強中-拔尖”階梯遞進式教師培訓,舉辦各類教學競賽,促進教師全面發展,有效提升了師資隊伍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目前,中醫學專業有專任教師233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123人,佔比52.78%。中醫藥專業背景164人,其中碩士、博士學位者佔比70.39%,有碩士研究生導師81人,兼外校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四川省優秀教師(教學名師)3人,全國師承導師14人,四川省名中醫33人。2018年以來,中醫學專業教師參與編寫“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教材、西部精品教材、中醫藥類精編教材91人次,其中擔任主編8人次、副主編23人次。
持續優化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不斷優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堅持“強素質、揚個性”“厚基礎、重經典、早臨牀、精技能”“先中後西”的原則,細分課程模塊,建立以中醫藥課程為主線、先中後西的專業課程體系,明確學分修讀要求,形成了中醫基礎課程羣、中醫經典課程羣、中醫臨牀課程羣,推進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經典與中醫臨牀實踐相融合,為學生建立系統的中醫思維模式。
大力推進教學內容整合,將《方劑學》與《仲景學説》整合後開設《經方學》,整合中醫基礎知識和臨牀實踐開設《中醫藏象理論與臨牀》等,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中醫學專業的基礎知識。
堅持教學方法創新,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學校注重啓發式、討論式、互動式、情景模擬、翻轉課堂等課堂教學;開設了《中醫學PBL課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建立“個體學習—小組討論學習—班級彙報討論”的教學模式;實時反饋教學效果,通過形成性評價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組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博醫源”中醫學堂。依託國家卓越醫師(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探索實踐“專業與思政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共性與個性結合”的卓越人才“三結合”培養路徑。學校建有面積約5400平米、設施設備齊全的中西醫臨牀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環境,大力開展中醫特色的技能培訓,並構建了“時、平、訓、賽、考”五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學校注重學生創新教育,將創新教育理念融入專業教學,建設了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大學生創新俱樂部等雙創平台,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
推進海外合作辦學,把中醫的火種帶向世界。學校自覺擔負起弘揚中醫、讓中醫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任,依託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中國-葡語系國家和地區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等,先後與德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葡萄牙、捷克等國家建立了學術交流、長期教學及科研合作關係,與葡萄牙米尼奧大學、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博士生,與葡萄牙全國針灸協會聯合開展了4年制《中醫學》學歷教育,併為尼泊爾、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留學生提供了中醫優秀師資和中醫臨牀見習平台。
傳承精華 中醫專業教育彰顯特色
中醫學專業經過40餘年的中醫本科教育建設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探索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堅持“醫學與人文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傳承與創新並重、素質與能力並重”的“一中心兩結合兩並重”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中醫人才,形成了獨特的專業特色。
傳承“同郊風範”,厚植中醫精神文脈。學校挖掘並形成了以全國名中醫、四川省優秀教師孫同郊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專家“仁心仁術,佑護生命;嚴謹治學,誨人不倦;虛懷若谷,淡泊名利;赤膽忠誠,甘於奉獻”為內核的“同郊風範”文化品牌,開展了“同郊風範”系列傳習教育、中醫戲劇、中醫舞蹈、同郊話劇等系列活動,組織創作了“同郊風範”系列文化作品,以“同郊風範”為主題打造課程思政重點項目,舉辦了大學生中醫藥文化節、中醫導引術推廣、中醫藥文化大健康行動等中醫藥文化特色活動,持續豐富文化活動內涵,開展中醫經典晨讀、《黃帝內經》知識競賽、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競賽和中醫經典等級考試等學風建設活動。
推行本科生雙導師制,強化中醫臨牀實踐。早在2010年,學校就根據中醫辦學特點,將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結合,選拔具有豐富帶教經驗和臨牀經驗的骨幹人才分別作為基礎段和臨牀段導師,探索中醫學本科生全員全程的雙導師制。雙導師制的實施,良好地促進了學生早臨牀、多臨牀、反覆臨牀,促進理論與實踐、基礎與臨牀、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緊密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中醫思維能力和臨牀實踐能力。
融入流派學術教育,培養中醫學術思維。西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教師大多來源於臨牀,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先後繼承並形成了孫氏肝病流派、葉氏金針流派、川南玄府學術流派、汪新象流派、張君鬥學術流派等中醫流派。學校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先進管理單位,擁有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8個,四川省十大名中醫工作室2個,四川省名中醫工作室6個,開設了《川南中醫流派及名家學術經驗》課程,在推進中醫藥基礎理論教學和研究的同時,加強通人文、讀經典、重臨牀、強能力的綜合教育,對培養德才兼備、內外兼修的中醫藥特色人才取得實效。
夏菡冬藴 中醫辦學收穫累累碩果
砥礪深耕,履踐致遠。經過不斷地改革完善,西南醫科大學辦學質量持續提升。擁有中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學位授權點,承擔了國家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
近年來,中醫學專業學生先後獲“天堰挑戰杯”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中醫藥創意設計競賽一等獎、“天堰杯”泛珠三角區域中醫大學生臨牀能力競賽二等獎、“慧醫谷”杯全國大學生中醫臨牀能力大賽三等獎、四川省“互聯網+”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華佗杯”全國中醫藥院校針灸推拿臨牀技能大賽團體三等獎等,中醫學專業畢業生平均就業滿意度高達95.9%,2022屆中醫學專業學生考研升學率達50%。
願得雲帆三千尺,屹立潮頭續遠行。當前,國家已將中醫藥事業發展作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事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西南醫科大學將緊緊把握新時代的新機遇,在中醫藥傳承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為培養具有強烈文化自信和高度文化自覺的新時代中醫藥人才而不懈努力。(文/馬豔萍 蒲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