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學生學習不好並非智力有問題,而是有着這樣那樣的原因,但其背後總有一個通病,也就是有一項主要原因沒有被髮掘,那就是不用心。
所謂的用心就是專心致志,不分散精力到別的領域,專注於學習,也就真的提高成績了。學生們大多數沒有智力問題,智商也不低,就是在學習方面不專心。家長們要他們用心,其實是要他們什麼事兒都不用管,只要搞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了。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很多學生並不能搞好自己的學習,反而產生厭學情緒,還要在學校得過且過,真的很難熬,也很受罪。
也就是説,如果學生學習不專心,就體會不到學習成功的喜悦,整天活在失敗的悲哀之中,總有一天會對自己失望的,或者經過努力還不行,就對自己失望了。那麼,這部分失望的學生又該如何糾正思想偏差呢?
這部分學生是學習態度出了問題,並非智力有問題。只要糾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就可以了,但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學習態度就是對待學習應該有的態度,只是成績差的學生大多學習態度不好,還有極少的一部分學習態度好,但是方法不對頭也就出了問題。需要學生對學習重視起來,不僅看成是升學必備,決定命運之必備,而且要養成終生學習觀念,要活到老學到老,始終不懈。如果依照三萬小時的學習理論,學生們對於某一學科的學習達到三萬小時之後,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門人才或者專家,而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態度端正,持之以恆,並且保持長久的專心致志。
學生們大多沒吃過什麼苦,尤其是大城市的一些學生更是如此,在學習道路上需要有耐力,有越挫越勇的精神,有長期專注的熱情,更要有不斷進取的積極性。而這些都需要吃苦訓練,需要在現實勞動中獲得。可惜現在的教育很多已經遠離了勞動,只是讓學生學習的時候吃苦,卻忽視了培養吃苦耐勞精神的勞動方式,於是,學習就變成了一部分學生眼中的苦差事,而不是快樂的事。
孔子説:“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回不改其樂也。”讚美顏回人窮志不短,每天在艱苦的環境中刻苦學習,還很快樂,因為他有獲得新知識的快樂。而現在的學生大多失掉了這種快樂,反而變得比較悲哀。他們不專注於學習,反而專注於手機、網絡、明星等,或者專注於懶惰,認為懶惰就是好的。還要編出一套理論糊弄自己,説新發明創造都是為了讓人變懶而出現的,或許人類就是朝着懶惰的方向發展的。這種理論並不完全錯誤,而是走了極端。如果以此類推,就會得出人類最終成為白痴的結論,因為人類最終會把思考的工作交給機器人去做,而自己變成一種只會吃喝拉撒睡的動物。
那麼,懶惰就真的沒有理由存在了。陶行知先生創辦學校的時候讓學生們半工半讀,體驗勞動的艱辛,並沒有什麼錯,而是讓學生訓練勞動技能的同時學會吃苦耐勞的精神,進而把這種精神遷移到學習中去,獲得大的發展。而吃苦耐勞的精神就是長期專注的精神,就是人們常説的用心。
外界的刺激太多對於學生來説並不是好事兒,反而成了轉移他們注意力的壞事兒。而能不能長期對學習保持專心的態度,保持持久的興趣,併為之而努力已經成了衡量學生是否成績好或者學有所成的標準。
不只是學習要用心,各行各業都要從業者用心。保持專注了,態度自然就端正了,不需要講什麼大道理來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