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教育部印發《關於支持探索開展暑期託管服務的通知》(下稱《通知》)後,為期12天的第一期北京暑期託管服務在不久前結束了。報道指出,這種由學校提供的暑期託管價格更便宜,讓農民工家長們感覺更為信賴,不過也存在着託管服務內容較為匱乏、參加託管人數非常少等問題,值得相關部門繼續關注並作出改進。
《通知》出台,社會各界紛紛擔憂學校會將暑期託管變成枯燥無趣的“第三學期”,然而初步實踐的結果卻是服務“遇冷”。
之前,大家構想出來的雙職工家庭所面臨的困難在於,由於工作原因無法脱身,若沒有老人幫忙看管的話,孩子在假期沒有人照顧,就不得不把他們送到各類培訓機構,花費高昂的同時也加重了孩子的負擔。
學校暑期託管服務的推出是具有公益性質的政策,既能減輕家長們時間和金錢上的壓力,盤活當地假期中閒置的社會資源,更是在商業培訓機構缺位的情況下,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又充實的假期生活。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家長們對孩子暑期生活,還有着自己的獨特“想法”。
從家庭視角來看,暑期託管服務解決了“家長”的問題,但在升學壓力既定的前提下,沒能解決“孩子”的問題。
就像上述報道中那位學生家長所説的,“能夠理解對於不補課、不授新課的規定,但兒子的英語成績不太好,希望兒子在暑期能有機會追趕一點”,同時他還表示考慮等託管結束後給孩子報個興趣班。
不難看出,在解決家庭無力看管孩子的困擾之後,暑期託管服務下一步重心,應該放到如何豐富和充實孩子們的假期生活上。
雖然有媒體不斷呼籲,託管服務不應該成為“第三學期”,但若不能讓託管服務的提供者,把工作重心放到孩子們的興趣愛好、知識技能以及健康水平等素質的教育提升上來,自然難以消除大眾對現有公益類託管服務的成見。
從政府視角來看,社 會對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具有較強公共物品屬性是有共識的,也就是説政府具有相應的義務和責任,確保孩子們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
雖然暑期託管服務沒有被納入基礎教育的內容之中,但是它對於提升經濟效率、社會福祉都有着很大裨益,可以被認為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準公共物品。
在全社會共同努力減輕家長和學生負擔的大背景下,具有公益性質的暑期託管服務更需要提升質量、增加選擇,避免參加託管則孩子收穫一個毫無成長的假期、不接受託管則無處可去的窘境。
因此,未來對暑期託管服務模式的探索,還可考慮加大人力資金等資源投入、明確託管服務機構的權責、給予適當的政策激勵,並進一步鼓勵並引導民間力量、社會力量的進入,而不是僅僅為基層組織和人員增添負擔。
暑期託管服務之所以愈加受到社會廣泛重視,直接原因是要解決城市雙職工家庭的相關問題,包括取消補習班之後孩子們去哪裏。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需要重視人的價值、時間的價值的階段了:從女性走出家庭、積極投入生產,到孩子是國家最寶貴的財富、時間和效率等同於金錢,這一切都與過往的農業社會大相徑庭。
如果不能從這個角度來開展具有公益性質的暑期託管服務相關工作,就很難讓這項有益的政策釋放出我們所期望的能量。
編輯/譚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