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丨“藝考”將逐步提高文化門檻 專家:藝考招生與教育改革 有利淨化和改良文藝土壤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劉皓洋

往後,把藝考作為高考“跳板”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近日,教育部文,各省(區、市)因地制宜、分類劃定、逐步提高藝術類各專業高考文化課成績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這對藝考生的專業能力、高考分數以及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從2021年開始推進相關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統一高考為基礎、省級專業考試為主體,依據高考文化成績、專業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藝術人才選拔評價體系。

藝考改革政策發佈後,引罰各界關注,記者採訪了兩位長期從事藝術教育的專家、教師,聽聽他們如何看待這個新政。

堅持科學選才 培養德藝雙馨的高質量藝術人才

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焦道利認為,藝術對於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是基於情感和人性的,是本質力量,因此文藝工作者又常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在當下,文藝領域一度出現娛樂過度、流量為王等亂象,少數藝人也出現行為失範、甚至觸碰道德與法律底線的情況,社會負面影響較大。故而,對文藝工作者的培養問題,如何培養、為誰培養,逐漸成為一個需要深思的根源性問題。

《指導意見》既是從體制機制上對藝考招生與教育工作進行系統性改革和完善,也是呼應社會關切,從對文藝土壤的淨化和改良,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不僅着眼招考環節,更深刻的對藝術專業辦學提出了要求:要緊密結合社會需求,綜合考慮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畢業生就業狀況等,優化藝術專業設置,合理安排招生計劃;要突出辦學特色,構建與辦學定位和特色相適應的藝術人才選拔培養體系,着力選拔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

同時,《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文化素質+專業能力”相結合的考試評價方式,要求文化素質使用高考文化課考試成績,專業能力使用藝術專業能力考試成績;根據不同藝術專業人才選拔培養的要求,進一步改進專業能力考試方式,實行分類考試,對藝術專業技能要求不高的藝術類專業。

焦道利認為,《指導意見》及其後續的建設執行,將在一系列方面帶來變革:改變以往存在的高校藝術專業盲目上馬、倉促建設,導致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的問題;改變以往存在的藝術人才招生及培養“重專業而輕文化”,導致部分藝術行業從業者文化素養不高的問題;改變以往存在的藝術招考評價及考試形式過分單一、片面粗放,導致“所考非所學”、“一分鐘考試定終身”等問題;改變以往存在的部分高校因為經濟利益熱衷校考,導致的考試內容科學性難把握、考生考試成本過大、培訓機構利益輸送、公正公平打折扣等問題;改變以往存在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導致的信息不透明、過程難監管、違規成本低等問題。

藝術人才需具備獨立研究與創作能力

“文化成績一定程度上能表現出學生的(文化和研究能力)的基礎,加強文化分數的比例值得肯定。”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美術教師劉代剛對藝考新政持肯定態度。他認為,《指導意見》對專業技能的相應要求體現出藝術人才培養的方向。“傾向一種具備獨立研究、創作能力以及對社會與文化保持關注度的人才培養趨勢。而這恰恰才是是真正的藝術人才所需要的能力。”

作為紮根高校,長期從事一線美術教學的教師,劉代剛的課堂每年都會迎來藝術新生,他們習得的專業技能否適應高校藝術培養模式?劉代剛告訴記者,現在注重所謂的“專業技能”,例如美術高考中的素描、色彩和速寫,其注重的“寫實、光影、(快速)技術表現”事實上反映的是一種相對陳舊或單一的藝術評價標準,有時候會限制學生的辯證思維以及對世界的多元認知能力。

據瞭解,藝考新政將逐步形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制度,劉代剛贊成多元評價體系,他認為這有利於培養出更具有潛力的優秀藝術人才。“藝術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素養要求其實一點不比其它專業低,只不過長久以來社會的普遍認知對藝術專業及其人才有所偏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2 字。

轉載請註明: 熱點聚焦丨“藝考”將逐步提高文化門檻 專家:藝考招生與教育改革 有利淨化和改良文藝土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