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從娃娃抓起,教育體系如何順應時代需求?

未來30年,我們需要怎樣的科技創新人才,當前的教育體系如何順應時代需求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人才?在10月29日舉辦的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五屆科學教育論壇上,來自高校、中小學、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就未來科學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誰應該參與到科學教育中?

在義務教育階段提高教育者們對科學教育重要性認識,必須給予一定的課時保障,這已經成為教育界專家的共識。但是科學素養的提升無法脱離當前教育體制的背景。

“如果科學教育不能上升為升學考試核心課程,是不會引起學校管理的重視,如果設為應試學科,對學生的科學好奇心又是一種磨礪。”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劉兵指出科學教育面臨的最大矛盾,“科學教育必須超越常規的學科教育方式,但又不能不考慮到當前教育體制的約束。”

“科學教育的問題可以與科研相提並論,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是科學教育的定義、含義、方法上沒有清晰的定論。”現場有專家表示,孩子們的好奇心隨着年齡增長和後天應試教育而慢慢消失。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如何培養科學精神和研究方法扭轉這樣的局面?政府各主管部門及科研院所機構在頂層設計上應該形成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科學素養培養能力問題上,科學教育內容不僅包括知識點和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養科學精神和創造力。不少專家建議,吸引科學家羣體納入科學教育培養隊伍中,促進科學教育資源轉化到教育領域。

另外,當前各地區博物館、科技館資源豐富,但是沒有充分發揮科普基地在科學素養提高中的真正作用。專家建議,就城市科普基地課程學習和科學素養培養進行系統調研,成為培養科學素質軟實力的重要力量。

科學教育為科技創新後備軍奠基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反映了我國基礎科研領域教育短板。如何通過教育創新為我國未來科技創新後備軍奠基?與會專家們紛紛提出建議。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中學副校長婁維義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指出當前我國學生的短板:責任擔當缺失、興趣未知、創造力薄弱和自信心不足,這是基礎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他認為,創新素養應該包含創新人格、創新能力和健全的知識結構,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最難培養的是創新人格。創新人格的培養應該注重創新意識、問題意識、獨立人格的提升。

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與華東師範大學主辦,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楊玉良院士和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分別主持上午、下午大會,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局長王篤金、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李志斌分別為大會致辭。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以及陝西師範大學等單位的70餘位專家學者在會上展開了熱烈的對話與討論。

文/侯樹文 王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1 字。

轉載請註明: 科學教育從娃娃抓起,教育體系如何順應時代需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