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學生們正在認真填寫心理問卷 採訪對象供圖
每次考試填答題卡時,都要反覆確認自己的姓名和學號是不是寫對了,這究竟是怎麼了?一邊急着想做完所有的事,一邊懷疑自己做的事情是沒有用的,該怎麼辦?汪宏結是上海洄瀾心理諮詢中心的一名項目主管,從去年起,她和她的心理諮詢師團隊,就時不時在大學校園接受一羣羣20多歲年輕人的提問,併為他們答疑解惑。結束了在華東師範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的四場講座後,前不久,團隊又赴南京,為南京師範大學等5高校開展精神衞生健康主題的公益科普。
汪宏結介紹,講座還計劃在全國各地高校舉行。之所以開啓這場公益行動,源於兩年前的一個求助電話——張爸爸(化名)和張媽媽(化名)興高采烈地幫女兒重新佈置了房間,迎接在外地讀了一個學期大學的女兒回家時,輔導員的一個電話讓喜悦煙消雲散。入學後,小張的精神狀態有一些反常:成績突然嚴重下滑,整個人變得懶散和做事吃力,更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哭出來,但很多時候又會表現得與往常並無不同,學校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評估後認為小張是得了抑鬱症,需要去醫院做詳細的病情判定並積極配合治療。諮詢師瞭解到,因為突然“被分手”,又正逢期末考試,雙重壓力讓小張無所適從。起初是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之後就是整夜整夜的失眠,最後上課也會經常曠課,不想與外界接觸。幸好,小張的狀態引起了同學和老師的關注,在接受藥物治療和配合心理諮詢之後,在父母的貼心呵護和鼓勵之下,大約三個月後,小張的心理狀態日益積極。她回憶,當時,自己都不懂得自己怎麼了,更不知道有些什麼方法可以調整。
“在這個年紀,很多同學第一次離開家,第一次離開父母,沒有了原本的噓寒問暖,其實很容易出現各種精神衞生健康問題。因為疫情,大學生延遲開學,在家上網課,常規的學校生活被完全打亂,學生的心理狀態又受到了新的挑戰。”汪宏結説,洄瀾心理諮詢中心工作人員對滬上4所高校近1000名大學生展開了抽樣調查,發現約9成學生不同程度受到過情緒問題困擾過,並且都承受困擾時間超過一週。91.2%的大學生不知道如何調節情緒,並且不知道如何應對各種壓力情境,98%的大學生希望可以得到相關專業的指導和收穫學習相關知識的機會。
“什麼是抑鬱和焦慮?”“如何通過鏡中的表情識別自己的情緒問題?”“如何培養自己的精神健康素養?”講座中的“乾貨”,讓學生受益頗多。答卷時,為何要反覆確認填塗是否正確?諮詢師解惑,這背後的原因是一種“不允許自己犯錯”的心態,一方面,要學會用優勢視角看到,這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另一方面,也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從現在開始,我要像關注我的身體一樣關注我的心理狀態。”有學生感嘆。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