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是聞名全國的“將軍縣”、“模範縣”,它象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大京九鐵路線上。在依山傍水的興國縣城有將軍紀念館,周圍則由一道美麗的丹霞地貌帶環繞,綿延數十公里。千峯煥彩,萬巖流丹,這一帶泉水淙淙,涼風襲襲,清爽宜人。
崇賢鄉石角村山泉溪澗宛延其間,莽莽羣峯之中,風光旖旎,人稱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荊山之玉。她的山林泉石藴含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峨眉之秀、西湖之美,需要我們細細把玩,才能領略她的無限風光。
而更為引人入勝的是,從這個村裏走出了一位長壽將軍,今年已經是103歲,是依然健在的開國將軍,他就是鄒衍。
1915年11月,鄒衍出生於崇賢鄉石角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雖然先祖家業殷實,但到他曾祖父那一代開始家道敗落,到他父親這一代地無半壟、錢無一分,倒是有一筆100多塊銀元的外債,日子過得極為艱辛。
石角村地處贛州北部的大山深處,離縣城80多公里,受自然條件影響,村小學教學設施簡陋,學習用品缺乏,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家庭。當鄒老將軍知道這一情況之後,毅然拿出積蓄為家鄉的學校捐款,收到這位百歲將軍的錢時,家鄉的父老鄉親們都感動得熱淚盈眶。正是他這種信仰篤定、知足感恩、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召,促使了老將軍健康長壽。
103歲高齡的鄒衍老將軍,思維敏捷,耳聰目明,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他是興國縣唯一回到將軍園看過自己雕像的將軍。他走路從不用枴杖,也不用人攙扶,走得比較輕鬆自如,這位老者就是身經百戰、叱吒風雲的老紅軍、原瀋陽軍區副政委鄒衍老將軍。
鄒衍老將軍13歲參加革命,15歲參加紅軍,歷經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參加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南征北戰、戎馬一生的老將軍説,無論是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歷經曲折的和平時期。
當年,興國的將軍館建設好之後,作為五十四位將軍之一的鄒衍老將軍,踏上一列通向將軍紀念館的台階,以崇敬之心,輕輕地步入將軍館展廳,如同走進了中國革命歷史長廊。我們仔細品賞一幅幅相片,觀看一樣樣實物,閲讀一篇篇介紹,彷彿回到了金戈鐵馬的歲月,硝煙瀰漫的戰場。他是興國籍第一位參觀將軍園的將軍。
這時,彷彿耳邊響起陳奇涵率領軍官教育團參加“打響南昌八一起義”第一槍的鋭利槍聲,蕭華將軍率師苦戰團村決死的殺喊聲,温玉成將軍率團搶渡湘江的怒吼,鍾炳昌、黃玉昆將軍率師逐鹿中原的戰馬長嘯……面前會閃過陳美福將軍飛奪瀘澱橋的英勇身影,毛會義將軍率團搶奪摩天嶺的生死肉搏,康志強將軍率部參加淮海決戰的刺刀閃閃,李呈瑞、陳坊仁將軍指揮“奇襲白虎團”的運籌帷幄……
當年,鄒衍將軍重返故里,與戰友相會,回想當年,數千戰友,倖存無幾,不勝感慨,鄒衍將軍有感而發,遂賦詩一首:
四十年後返崇賢,戰友見面話當年。熱血男兒揮戈去,壯士數千不復還。
站在老家這塊革命的熱土,精神煥發的鄒衍將軍的思緒彷彿回到了那烽火連天的歲月:
1929年春天,聽説縣城來了紅軍,鄒衍第一時間就去報名參軍。可在縣城住了5天,他也沒當上紅軍。原因很簡單:年齡小,個子矮,人家不收。沒當上紅軍,鄒衍投身革命事業的熱情反而更加高漲,他積極主動地參加兒童團、少先隊,配合游擊隊的軍事活動,他終於參加革命夢寐以求的紅軍隊伍。
次年,在“贛水那邊紅一角”的贛西南蘇區,“十萬工農下吉安”的滾滾洪流已波及了偏僻的崇賢鄉石角村,他丟下砍柴刀,跟着賢赤衞隊,去攻打吉安,然而,當時雖然用人海戰術把吉安城團團圍住,但遮天蔽日的大刀長矛和土炮,很難衝破敵人的先進武器。
這時,鄒衍受命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攻城指揮部決定使用火牛陣,放牛娃出身的鄒衍到附近村莊去牽牛,然後,把數百頭蠻牛集中起來餵養,角上綁上尖刀,尾後吊上鞭炮,身上糊着厚厚的稻草泥巴,隨時準備出擊。
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吉安城上亮着暗淡的燈光,白軍士兵們躲在碉堡裏打盹。突然,一聲炮響,鄒衍與一夥“紅小鬼”興奮地點燃牛屁股上的鞭炮,幾百頭牛撒開蹄子向吉安城狂奔而去,衝倒鐵絲網,踏垮鹿砦,闖入敵人外圍工事。鄒衍和大人們一起衝入敵陣。橫衝直撞的“火牛”,嚇得白軍魂飛魄散,第二天,紅旗順利地插上了吉安城頭。
第三次反“圍剿”後,時任江西省軍區政治部主任的羅榮桓把鄒衍調到身邊當警衞員,後來,羅榮桓調總政治部當主任,鄒衍隨之調任總政治部。抗戰期間,他任陝甘寧邊區保安處政治處主任,邊區政府保衞團政治委員兼延安南區分區衞戌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軍區晉西支隊副政治委員。建國後參加了開國大典和國慶週年紀念的保衞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