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陽剛氣引熱議背後:多所學校實踐多年,積累素質教育經驗
是否有必要專門培養“陽剛之氣”,成為了熱點話題。事實上,類似的話題並不新鮮。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現,自2012年起,全國多地都曾探索針對男學生的教育,如深圳一中學開設攀巖等男子素養課、上海八中開設“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南京新城中學開展“男孩教育活動班”等等。但8年過去了,有的“男生班”實踐仍在進行,也有學校嘗試一年後認為應取消男生特殊教育,培養“陽剛之氣”不應有性別之分。
有學校實踐多年,有學校一年後取消
2012年3月30日,上海市教委曾頒發《關於同意上海市第八中學開設“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的批覆》。同年7月,全國首創的兩個“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以下簡稱“男生班”)在上海市第八中學誕生。
“男生班”第一年面向全市自主招收兩個試點班,共60名學生。校長周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陰盛陽衰”現象出現在許多職業領域,很多男生的優勢顯現不出來,探索男生的發展規律、發現男生的優長,以尋找比較適合的教育方式,是設立男生班的意圖和宗旨。
上海八中“男生班”的學生們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如今經過八年多的實踐,上海八中的“男生班”已經發展為每個年級八個班中一半為男生班的規模。今年就讀高三的許磊(化名),是“男生班”2018級的學生,在他看來,“男生班”的最大優勢在於真正實踐了素質教育,而非字面上的“男性教育”。“男生班活動會豐富很多,一些自習課程都換成了課外拓展課,比如歷史人物講解、電影蒙太奇、西裝禮儀等,還會有實踐類課程,比如野外生存課教我們搭帳篷、打繩結等技能。”許磊説,豐富的課外活動一直都是“男生班”的特色,但活動雖多,並不會影響學習。
據上海八中公開介紹,學校通過特需定製的教法、教材《定製男生》,開發適合男生的特色課程,並將學習領域分為“偶像生成、生存體驗、差異理解、數字達人”等四大學習領域。
在“生存體驗”領域,許磊印象深刻,他告訴澎湃新聞,學校在高一寒假和高二暑假各組織了一次出遊活動。為了磨鍊意志,他們曾在寒冬時冒風攀登八達嶺長城,在酷暑時節揹着行軍包徒步徽杭古道,“男生班給了我比普通班更多的機會去進行各種嘗試,這讓高中生活也變得很精彩,多了很多難忘的經歷”。
上海八中“男生班”的暑期徒步徽杭古道活動
許磊告訴澎湃新聞,在課程教學方面並沒有感受到特別的不同,老師們一般是男生班和普通版同時授教,但在教授方式時會有些差異,“比如理科上男生思維會更活躍一點,但細心程度不夠,老師側重點會不同。但我覺得知識的攝取主要看個人,男生班的價值在於給我們更多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們更有勇氣去嘗試新的領域、學習新的東西”。在上海八中“男生班”實踐的第四年,2016年,江蘇南京的新城中學也面向初一學生開設了“男孩教育活動班”。但和八中不同的是,新城中學開設的課程以“選修課”形式進行。
“我們當時是希望通過設置針對男生的課程,來培養男生的體能、應變能力、表達能力等各種素質。”新城中學校辦主任趙曉鑫告訴澎湃新聞,給每個孩子適合自己的教育一直是學校的初衷,“男生班”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探索和嘗試,但在實踐一年後,卻感覺有些“窄化”。
“實踐後我們發現,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強健的體魄、應變能力等等,不僅是男孩需要,而是全體學生都需要、都應該培養的,沒有必要開設一門特別針對男生的課程。”趙曉鑫説,學校雖然第二年取消了“男孩教育活動班”的課程,但將實踐一年以來的素質教育經驗,融入到了更多課程中,對全校課外課程都進行了拓展,“這也是探索男生班的意義”。
無論是教育部答覆,還是兩地“男生班”的實踐,都將大力加強體育教育作為重點之一。2017年,在響應杭州新區“一校一品”的體育特色項目建設時,杭州多所中學都開設了特色體育項目,也被視為培養“陽剛之氣”的嘗試之一。
杭州景苑中學在2017年建校之初把“攀巖課”規劃進了學校特色中。校長江志明曾表示:“現在男孩子都太文弱了,需要陽剛氣的運動。女生也需要培養勇敢堅毅的品質。”
杭州景苑中學開設的攀巖課
如今三年多過去了,景苑中學已經發展為全國特色攀巖學校。據老師蔡佳豔介紹,學校目前的攀巖課分為三類,分別是針對七年級學生開展的常態課、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攀巖選修課以及社團課,“選修課是最搶手的,每學期會開設一到兩個班,每個班有20到30人,每次系統一打開,幾秒就被搶光了”。蔡佳豔認為,攀巖可以有效鍛鍊學生的品格意志,不僅僅是力量方面,而是對孩子個人素質的多維度鍛鍊,比如勇氣、耐力等等,都會自然而然地在運動過程中內化為自身的品質,“而這種品質我覺得男生、女生都是需要的”。
景苑中學女生參加攀巖課程
一線教育者:“陽剛之氣”不分男女關於“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爭議,作為中學教師,蔡佳豔確實觀察到一些現象,“到了初中年齡段,男生本身會比較注意自己的容貌外表,但現在趨勢是可能太過精緻了,很多男生都喜歡‘小鮮肉’類型的。此外就是有的男生不願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上課回答問題也比較扭捏”。
蔡佳豔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或許和現在的家庭教育有一定關係。“現在的孩子大多比較受寵溺,也沒吃過什麼苦,性格上會缺少一些勇氣。”杭州新城中學教師趙曉鑫則認為,相關現象和目前一些影視作品、明星形象的宣傳相關,對孩子的審美產生了一些引導。
但對於“陽剛之氣”的理解,兩位老師一致認為不應該僅僅侷限於性別。“陽剛之氣可以説是一種責任和擔當,一種智慧,單從性別上去判斷是不太合適的。比如攀巖要求學生要迎難而上,具有冒險精神、過人的力量,似乎是男性項目。但攀巖也另一種説法叫‘巖壁上的芭蕾’,它要求柔韌性,不能靠蠻力。我覺得‘陽剛之氣’也是類似的,它應當是力和美的統一,這個男生女生都需要具備。”蔡佳豔説。
趙曉鑫也提出了類似觀點,在他看來,“陽剛之氣”應該是一種正氣,而不是“男人氣”,這種正氣女生也同樣需要。“現在很多運動和職業都已經不會特別針對某一性別,像插畫師、幼師這種原本性別導向很強的工作,現在也都在慢慢地模糊性別差異。”趙曉鑫認為,社會趨勢如此,在教育中更不應該把性別差異凸顯出來,基於性別進行差異化培養,也有違教育公平,“我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我想這是不分男女的”。
趙曉鑫表示,杭州新城中學雖然在嘗試了一年的“男孩教育活動班”後沒有繼續進行,但學校將“陽剛之氣”的培養納入了日常素質教育之中,面對全校男生、女生共同進行,也是一種培養思路,“比如我們的體育課程、課外活動、社團其實都是在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
但他也認為,培養“陽剛之氣”並不只是學校的責任,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應當共同進行,“初中階段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3年,男孩‘女性化’可能在上中學就已經養成了這種性格,學校能做的只是一些科學的引導,告訴他們什麼是真正的‘陽剛之氣’,但改變這種現象,還需要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