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113師在14小時內敵後穿插70公里,在三所裏、龍源裏浴血奮戰,阻止了美軍南逃和北援,不僅為二次戰役西線戰場大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為38軍贏得了“萬歲軍”的美譽。
113師之所以能在敵縱深長驅直入,一個重要的原因是38軍在此前殲滅了位於德川的偽7師這個“攔路虎”,打開了戰役缺口。偽7師在一天之內幾乎被全殲,38軍先遣支隊敵後穿插武陵橋,掐斷了偽7師的退路可謂功不可沒。這次穿插雖不像113師三所裏穿插那樣著名,但在軍史上的地位卻着實不低。後來的軍教片《奇襲武陵橋》和故事片《奇襲》這兩部經典電影,就是以這個戰例為背景拍攝而成。
當時,38軍被賦予的第一階段戰役任務,是在球場地區阻擊北上的李偽軍,軍主力向敵後實施迂迴穿插,配合正面攻擊部隊,殲滅位於德川附近的偽7師。軍長梁興初決心以軍偵察連和113師偵察連,加強2個工兵排,攜帶電台、報話機,配備英語和朝語翻譯,組成一支323人的先遣支隊,於11月24日夜插入敵縱深,於26日晨8時炸燬位於德川南面的武陵橋,切斷偽7師退路,阻敵南逃北援,配合38軍主力殲敵。先遣支隊支隊長由38軍偵察科副科長張魁印擔任,113師偵察科長周文禮任副支隊長。朝鮮平安南道內務署署長吳明珠率各郡內務署負責人共13人,配合先遣支隊行動。
24日14時許,張魁印對先遣支隊進行戰鬥動員。接下來,大夥兒詳細地設想了突入敵後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應如何處理的辦法,最後決定從339團防守陣地亨谷山出發。這裏的兩山之間有一條山中小路直通敵方陣地。張魁印請339團發起佯攻,掩護他們沿小道通過去。
24日22時,先遣支隊按計劃出發。113師偵察連作為前衞,該連連長率5名戰士擔任尖兵。他們接近敵前沿時,發現李偽軍設置了路障。過了路障,又發現了一道鐵絲網。看來敵人對這條路已經有所防範,張魁印當機立斷,馬上把隊伍帶回339團3營陣地,改從陣地前沿下去。3營陣地往前伸出一條山腿,山腿前沿是個陡坎,50度的傾斜度。
正因這樣,這裏成了敵人不注意的死角。坎下有條小河,山上樹多草深,土質鬆軟,便於隱蔽。先遣支隊從陡坎往下滑,因為站不住腳,滑到坎下一個摞一個,像極疊羅漢,好在敵人沒有發覺。
他們悄悄地接近敵人前沿,開始往山上爬,在半山腰又遇到了鐵絲網。藉助朦朦月光,周文禮發現一夥敵人正在挖工事,戰壕裏也有敵人。也許真是“如有神助”,正當先遣支隊左右為難之際,突然一朵雲彩遮住了月光,周文禮忙帶着2個通信員和1個聯絡員,上去用勁往上一拱,把鐵絲網頂得高高的,讓後面的隊伍魚貫而入,接連通過了敵人三道戰壕。然後變一路縱隊為五路縱隊,迅速鑽進茂密的松林。
先遣支隊在松林裏穿行6、7里路後,拐上了德川至寧元的公路,變五路縱隊為兩路縱隊,縮短間距,人人倒揹着槍,利用月色偽裝成李偽軍大搖大擺地快速前進,路上遇到李偽軍汽車運輸隊,先遣支隊也不予理睬。就這麼走了20餘里地,接近了大同江邊的古城江渡口。
古城江是個山城,北靠山南靠江,有一條200來户人家的小街。為證實是否為古城江渡口,前衞連派人去找嚮導。街裏,狗叫聲,吵鬧聲,屋內有點着燈的,也有閉燈睡覺的。有個從睡夢中爬起的李偽軍,睡眼惺忪地當街小便。朦朧中他也看不清來的是什麼人,愣愣地望了一會兒就跑回屋了。113師偵察連3班長跟進屋,見敵人正在忙亂,有穿衣的,有抓槍的,3班長當即用衝鋒槍打了幾個點射。
頓時,整個村莊亂成一團。敵人想搶佔北山,先遣支隊乘亂斃傷敵數十人,俘虜6人。據俘虜供稱,這裏確實是古城江渡口,有300多人的李偽軍,附近的莫灘裏水電站駐有美軍1個團。瞭解情況後,張魁印令前衞連派1個排快速過江,搶佔江邊小高地掩護部隊過江。
先遣支隊剛到江邊時,江邊3、4個偽治安隊員倒揹着槍晃來晃去,4、5個偽李偽軍在屋前圍成一團賭博。周文禮讓聯絡員故意用朝語説:“休息,脱鞋脱襪,準備過江。”先遣支隊就在李偽軍們眾目睽睽之下,沿着水深1米的徒涉場順利地渡過了大同江。
過了大同江,稍事休息,先遣支隊按原計劃改由38軍偵察連擔任前衞。當進到一個有幾户人家的居民點時,發現李偽軍哨兵死死盯着先遣支隊一行人。前衞連擔心被他看出破綻,遂在擦肩而過時,故作驕橫狀,用肩膀將其找下了公路。等這個倒黴蛋罵罵咧咧地重新爬上公路時,先遣支隊已經快速通過了。
不過,接下來,38軍偵察連1班長郭運興進屋找嚮導時,又與李偽軍狹路相逢。郭運興眼疾手快,連續向屋內投擲5枚手榴彈,並用衝鋒槍掃射。李偽軍們紛紛竄出屋外,先遣支隊各種自動火器一齊怒吼,殲敵大部。郭運興在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
當先遣支隊進至莫灘裏水電站的大堤東側時,堤頭碉堡內的守軍猛烈射擊。眼見強行通過於我不利,張魁印令軍偵察連2排就近佔領陣地,掩護主力急速登上楊柳峯。此時已是11月25日拂曉,由於涉水過大同江,指戰員們下半身衣服都凍了一層冰,加上一夜的行軍作戰,大家又累又餓,而山上又不能生火做飯,只好含着雪吃點乾糧。
所謂乾糧,其實就是凍得硬邦邦的玉米餅子。指戰員們用石頭將玉米餅子砸碎,放在太陽下曬,曬化了再塞進嘴裏。這頓飯吃了一個上午。在楊柳峯短暫休整期間,先遣支隊指揮員們湊在一起,研究了下一步行動方案。
25日15時,先遣支隊繼續向武陵裏前進。在既無道路又無嚮導的情況下,副支隊長周文禮走在隊伍前面,依靠一張五萬分之一的地圖,以他用地圖判定方位的豐富經驗,掌握支隊行動方向和行進路線。一行人時而走山腰,時而走山樑,花了4個小時邊開路邊行進了20餘里。天黑了,北面德川方向傳來隆隆炮聲,這是志願軍開始進攻了。
在後仙遊峯山下村子裏,隨行的朝鮮內務署的同志們詐稱自己是李偽軍,成功繳了偽治安隊的械。在這裏,先遣支隊找到了一位朝鮮老大爺和一位小姑娘作嚮導。在他們的引領下,支隊連夜翻越海拔1100餘米的後仙遊峯,於11月26日凌晨4時30分,趕到了武陵裏。至此,先遣支隊已在敵後穿插了120餘里。
武陵裏是個只有30餘户人家的村子。村西不遠有座公路大橋居於兩山之間。鋼筋水泥結構的橋長100多米,距溝底很高。因為是枯水季節,橋下已結冰,形成了個險要的山澗。炸橋任務由38軍偵察連擔任。該連指導員率3排擔任警戒,連長率1排、2排(欠6班)負責殲滅守橋之敵。張魁印親自帶着該連6班執行炸藥任務。113師偵察連由周文禮指揮,掩護軍偵察連炸橋及抗擊南逃北援之敵。
武陵橋北面,公路東側的一所學校裏,駐有守橋的李偽軍1箇中隊約百餘人,橋兩頭都派了哨兵。當時校舍裏的李偽軍剛起牀,正在洗漱。38軍偵察連乘敵不備,突然發起攻擊。李偽軍們亂作一團,大部被殲,少數逃進山裏。軍偵察連3班在班長劉振率領下迅速過橋,佔領了橋南高地。6班副班長姜興玉率爆破組奔向大橋,安放好炸藥,接上導火索。
6時50分,離上級規定的炸橋時間還有70分鐘,先遣支隊突然發現橋南公路拐彎處,由南向北開來5輛敵軍卡車,一時不能判明車上到底裝的啥。張魁印當機立斷,立即命令炸橋,同時命令部隊向車隊猛烈開火。一陣天崩地裂般的爆炸聲過後,武陵橋已不復存在。2輛李偽軍卡車被我軍火力擊毀,引發了車上彈藥殉爆,將另3輛彈藥車掀進江裏。
此時,由德川方向逃來的偽7師殘部已蜂擁而至,裝甲車和汽車長龍足有百餘輛之多。待其先頭部隊剛接近武陵橋橋頭,38軍偵察連2排猛烈開火,打得李偽軍們四散奔逃。回過神來的李偽軍眼見“志願軍”從天而降,卡死了自己的逃命之路,頓時急紅了眼。
他們在幾十架美軍飛機配合下,企圖殺出一條血路。可惜他們碰到的是四野第一主力,面對的是堪稱精英的偵察兵,雙方戰鬥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士氣更是有天壤之別。偽7師殘部不知死活地強攻了一整天,愣是寸步強行。等38軍主力圍過來,偽7師頓時土崩瓦解。先遣支隊安頓好2名重傷員,換上繳獲的美式軍裝和全套美械,取道龍源裏直插新安州以南地區,繼續執行破襲任務。
戰鬥剛剛結束,消息靈通的美國廣播公司第一時間向全世界報喪:“大韓民國軍隊第2軍團被殲滅。在中國軍隊的猛烈攻擊下,在不到24小時內業已完全被消滅,不復存在,再也找不到該部隊的痕跡了。”
而美國人的這句話,寫進了全世界所有的朝鮮戰爭戰史書籍,成為必寫的一句話,更讓韓國人丟盡了臉,至今蒙羞了70年。壯哉,志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