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豐田員工會着魔似地改善自己的工作?

豐田汽車公司的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在管理和技術有許多獨到之處。就豐田模具生產製造技術作初步的探討,這些內容對急待改進生產方式、推進科學管理和提高製造技術水平的國內汽車模具同行,可能會有一些借鑑和啓發。

為啥豐田員工會着魔似地改善自己的工作?

學習TPS(豐田生產方式),我們首先接觸的就是七大浪費。但是我們往往卻忽視了企業中最大的一個浪費,就是企業對於人力資源的浪費。

有的企業平時很注意節約,一個一次性水杯,甚至一張複印紙的使用,都有嚴格的規定,這是好事情。但這和人力資源成本的浪費比起來,簡直只是小巫。

任何一個到過豐田的人,大都會被豐田的員工震撼,因為豐田的員工太不一樣了,不僅工作認真,還會着了魔似地為公司貢獻各種小點子,以消除工作中的浪費、降低成本。

事實上,這個制度的根源,也是豐田管理層將西方管理方法“日本化”的結果。1950年6月,豐田英二參觀考察福特公司,將福特公司的“建議制度”引入豐田公司,石田退三又將它逐步完善,形成目前豐田公司廣泛深入開展的“提案制度”。

據統計, 豐田公司1986年的合理化建議數為2648740件, 平均每人47件, 員工參加率為95%, 採用率達到了96%。自1989年以來因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而減少的生產成本已達數億美元, 其中僅1997年一年就減少7200萬美元。可見,合理化建議活動在豐田經營管理中的作用和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1988年,豐田公司合理化建議的表彰金就達3億多日元。

但是,員工們參與改善的目的並不完全是物質獎勵, 在豐田,員工更看重的是通過自身參與公司管理而體會到的人生價值,以及被公司及同事們認可的滿足感,使他們感到自己就像經營者一員一樣,對公司抱有忠誠心和歸屬意識。

不是去工作,而是去動腦,去展示自己的智慧。”

“如果你覺得工作幹起來很吃力,很累人,很麻煩,工作是一件讓人難以忍受,要去思考怎樣才能讓自己輕鬆起來。”

這是豐田管理者經常説的一句話。為什麼要這麼説, 豐田的管理人員解釋説, 生產一線的員工每天都要重複相同的工作。為了不讓工作太單調, 大家想了很多辦法, 儘管如此, 工作還是單調得令人生厭,讓人覺得很累。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們 很容易產生“去工作真是件令人討厭的事”的想法。

晚年的大野耐一,曾經寫過這麼一段話:“沒有人喜歡自己只是螺絲釘,工作一成不變,只是聽命行事,不知道為何而忙,豐田做的事很簡單,就是真正給員工思考的空間, 引導出他們的智慧。員工奉獻寶貴的時間給公司, 如果不妥善運用他們的智慧, 才是浪費。”

在豐田車間,我們看到了很多日本80後男孩,把長頭髮夾在帽子裏,快樂地工作,事實上,豐田的員工待遇,並不比同類的其它日本公司高,但豐田員工的忠誠度與貢獻,卻是很多同類公司無法比擬的。

豐田“改善”之所以上升到魂,就在於此,豐田改善有重要的三句話:

“多提方案比提出好的方案更有價值”。“不允許對員工的提案,用評論家的口氣提出質疑”。“沒有代替方案就別輕言反對”。有員工的智慧的發揮,才有真正的企業競爭力。豐田車工部有一個叫鈴木勝康的工人,提出了一個消除座位下彈簧發出“格吱”響聲的建議。很簡單,就是在接頭部位塗上石蠟,然後烘乾,問題就解決了。這個小點子使用後客户大為滿意。鈴木勝康因此得到了公司10萬日圓獎金,還申請了日本國內和美國專利加以保護。

豐田在1978年前的合理化過程中,職工提出了46萬件合理化建議,當時4萬名左右職工,人均十幾件。進入90年代,平均每年收到的數目達到約200萬個,平均每年每人提出35.6個。2005年豐田收到了日本本土員工超過54萬條改善建議。真可謂是“無不見、無不聞、無不知也”! 還有什麼角落不能合理化? 什麼環節不能合理化? 豐田公司一個最小的螺絲釘的擰法都是最合理化的!職工的這些“建議”內容大到降低成本、保證質量、生產技術、產品開發、經營管理等一系列環節,小到怎樣利用舊信封和短鉛筆頭。

與此同時,豐田也強調培訓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名的“大野圓圈”,就是大野耐一用來向員工傳授改善能力的方法。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工廠的地面上畫一個圈,要求員工一整天都站在圈內觀察,每隔2個小時檢查一下員工看到了什麼。

如果員工對生產過程進行了深入的觀察,並看到了其中的浪費, 就會滿意地讓員工下班。這種培訓是教授員工現地現物的開始。通過培訓,會使員工意識到僅憑對生產過程的初次、表面的印象並不能發現生產系統中所存在的浪費,為了真正瞭解生產系統中的問題,必須進行更加深入的觀察。

如今,面對愈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粗放的工廠管理已嚴重不合時宜。工廠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生命力,工廠必須面對如下8個問題!

工廠管理8大點

01

工廠利益與員工利益緊密捆綁

有些工廠為了節省成本,一切均以工廠利益至上。對待員工利益是能摳就摳,工作環境不好,吃的不好,住的不好。如果是這樣的工廠,員工一定是處於應付式的工作狀態!事實上,員工利益是工廠利益之源泉,如果員工利益得不到保障,工廠的長遠利益也將得不到根本的支持。

工廠必須認真考慮員工的所得利益,設計合理的薪酬體系,人性化的激勵機制必不可少。關心員工利益,可以大幅提高工廠的凝聚力。從長遠來看,在員工利益方面多一些投入,產生的正能量最終會使工廠獲得多倍的利益回報!

02

工廠內、外環境營造

需要營造好兩個環境:工廠內部環境和工廠外部環境。

必須最大限度地找出工廠的內耗,有些企業的部分員工不但自己不創造價值,還到處給創造價值的員工找麻煩,最後在工廠內部形成“誰幹活多,誰死得快”這樣的環境氛圍,搞得有能力的員工呆不住,剩下一堆互相推諉的人。

看似好笑,很多中大型企業就多少存在這種情況!創造一個順暢、人際工作關係和諧、部門間無縫合作的內部環境,是企業留住人才的法寶。很多人才的離職並非工資原因,而是幹得不爽!

工廠外部環境主要指外部協作單位。和上下游單位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有助於樹立一個企業在行業良好的口碑。不要總以為人家供應商是來賺你的錢,非得把人家的利潤榨乾,如果人家沒法活了,你還如何享受後續的服務?企業的發展其實也要依賴於合作伙伴的技術支持與服務。

03

工廠核心能力的形成、發展

工廠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長處,在當今市場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這是市場對工廠管理提出的挑戰。

一般地理解,核心能力是指在原有專長基礎上發揚長處和克服弱點,但這是不夠的,因為競爭對手也很容易做到這點,必須從新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核心能力是有形和無形資源的結合體,是一種制度化的相互依存、創新和實戰的知識體系,它包含了一系列的經驗和知識。

通常有形資源表現為工廠的人力資源、生產設備、製造工藝和工作環境,無形資源表現為人員工作素質、企業文化、工廠制度、經驗知識、知識管理和工廠信譽等。

04

工廠管理的規範化

工廠是否實行了規範化的制度管理,是衡量一個工廠的管理是否有戰鬥力、能否有持續性和高效的條件之一。不應由於更換員工而又實行另一套帶有個性化的做法。不管工廠特色如何,其基本管理是不變的,需要用制度確定下來,形成大家的共識。

沒有做到這一點,從長遠來看,工廠的管理是不穩定的,基本在低水平上徘徊,難上新的台階,其一般表現為工廠制度不完善,任務時常難按時完成,出問題難找到原因,經常推委、扯皮。

值得一提的是,規範化而不是隻停留在紙面上的文件。

05

工廠業績、職工績效評估

工廠的業績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評估,就很難準確找到關鍵的問題在哪,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難掌握好,僅憑一些不完全的數據和經驗或感覺處理工作,造成工廠發展緩慢,過着依然如舊的日子。

完善的職工績效評估系統,主要是肯定成績發揚長處,幫助找出和改正存在的不足,並且定計劃限期改正。從中既可以發現人才,培育企業後備力量,也可解決“會做的不如會説”的常見不合理現象。

06

知人善任

應該要有“責任永遠大於權力”的觀念。很多人一開始就問“我有什麼權力?我能得到什麼?”接着才問“我該做什麼?”這樣的人,工廠不應委任其有任何管理的職責。

相反,具有“責任永遠大於權力”的觀念,並落實到工作態度上,以主動的精神去承擔工作責任和關心工廠的發展,工作刻苦、努力,團結合作,這樣的職工,工廠應加強培養、委以重任。

07

生產的敏捷性

有的工廠互相推諉,把一件事情當皮球踢來踢去,最後全都不幹活,簡單的事情,處理起來極其複雜,還談什麼生產敏捷性!的確很多工廠在這方面效果不盡人意。

究其原因有很多種,重點要減少管理層次,賦予責任人足夠的管理責權。

08

知識管理與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工廠長期以來在工作中積澱下來的,為大家共識的做法,是工廠管理的一種提升。

良好的企業文化是工廠核心能力形成的源泉。營造比別人學得更快的工廠內部環境,培養年輕員工迅速成長,為工廠不斷造就高素質的後備力量,是使企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基本做法。

讓員工每天能吃好睡得香,也就是説工廠把員工放在心上,同時員工心裏也會想着工廠,惦記着工廠的前景,這樣企業何愁沒有優勢?何愁沒有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1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啥豐田員工會着魔似地改善自己的工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