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筆談】
作者:任鵬(東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黨的百年奮鬥史,亦是一部偉大、艱辛的鬥爭史,在鬥爭中誕生、在鬥爭中發展、在鬥爭中壯大。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是這部波瀾壯闊的鬥爭史中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最為精彩的篇章之一。
新中國成立伊始,黨面臨的最大執政考驗,是面對美國的侵略威脅、面對新中國伊始各方面嚴重困難、面對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要不要出兵參戰、敢不敢與美國進行戰爭較量。
為捍衞新中國安全、穩定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中國共產黨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毅然決然作出了戰略抉擇——“抗美援朝 保家衞國”,並取得偉大勝利,順利通過執政“大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
我們黨歷來堅持公理正義,反對霸權侵略。“凡屬正義的革命的戰爭,其力量是很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衞國,是正義之戰,正義必勝。“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世人,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不論多麼強大,如果站在世界發展潮流的對立面,恃強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擴張,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
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時,毛澤東指出,“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我們黨不僅堅信“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而且把“兵民是勝利之本”的鬥爭法寶創造性運用到抗美援朝戰鬥中,解決了“能不能打”“能不能守”“能不能保證給養”“能不能打破細菌戰”等關鍵問題。在戰場,面對美軍的空中“絞殺戰”,萬人上陣觀測,做好信號預警,建立起“絞”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在國內,200多萬青年踴躍參軍,愛國捐獻和愛國增產節約運動蓬勃開展,匯聚成“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磅礴偉力。
從近代歷史來看,面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腐朽沒落的清廷曾有幾次式微的彷徨吶喊,卻沒有敢於勝利的堅定信念和對抗實力,結果是一個個喪權辱國的屈辱條約;民國政府,無論是北洋軍閥控制,還是國民黨把持,充斥洋奴思想,要麼仰仗外國勢力撐腰,要麼迷信外國人不可戰勝。
從黨的百年鬥爭史來看,我們在大革命中,與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鬥爭;在土地革命中,與國民黨新軍閥鬥爭;在抗日戰爭中,與日本帝國主義鬥爭;在解放戰爭中,與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鬥爭,都是以少對多、以弱勝強,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敢鬥必勝的強大信念。但與有“不可戰勝”神話的美軍面對面較量、以高度的戰略主動出境作戰維護國家安全,並取得勝利,在我們黨的鬥爭史上是第一次、在近代中國歷史上也是第一次。毛澤東特別指出:“勝利的信念是打出來的,是鬥爭中間得出來的。比如,美國人是可以打的,這是一條經驗。這條經驗,只有打才能取得。美國人是可以打的,而且是可以打敗的。”抗美援朝不僅是我們黨領導人民保衞和平的偉大勝利,更給予我們黨戰勝最強大外敵的最深厚底氣,成為新時代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極其寶貴的財富。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22日 06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