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父母之後,除了要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更害怕的就是孩子在外面學壞,因此總是千方百計的為孩子隔離一切壞因素。
可有些孩子還是在不知不覺間就學壞了,父母要多留心。
案例:
閨蜜芳芳的孩子正在上二年級,為了孩子可以更好的發展,她辭掉工作在家做起了全職主婦,專心帶孩子,因此孩子有什麼變化她是最清楚不過的。
最近讓芳芳感到十分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孩子竟然不知道在哪裏學會了説髒話,不過孩子在家還是不太敢明目張膽的説出來,是芳芳有一次去學校接孩子時無意間聽到的,因為距離不遠所以聽的也特別清楚,她搞不懂為什麼自己乖巧懂事的兒子突然學會了説髒話。
孩子為什麼突然學壞了?可能是由於“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人們對於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和體驗,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
舉個例子來説像是上了學在學校裏面,如果大家都去做一件事,而自己的孩子不去做,則很有可能因為沒有共同話題而被排擠。
孩子產生“從眾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害怕''不合羣''產生的孤立
這是大部分有從眾心理的人都有的想法,孩子大部分生活都在學校裏度過,他們也擁有着自己的團體,而為了融入集體,就會去盡力找一些和同伴的共同話題,害怕自己因為''不合羣''的行為遭到同伴的排擠,因此即使心裏排斥這類行為,但是還是會去做。
原因二:孩子的認知還未完善
因為''從眾心理''導致孩子有了模仿的行為,但是對於有些孩子來説,他們自身的認知能力還未發展完善,因此對於自己模仿的這個行為無法判斷是好是壞,行為是否恰當等。所以他們的行為只是單純滿足從眾心理產生的需要,有時候並沒有經過大腦的判斷,這就容易導致孩子學壞。
再加上家長和老師一直以來強調的都是要孩子在學校要處理好和同學的關係,不要特立獨行,要學會融入集體,那麼孩子為了合羣就會做出一些和集體相同的事情來。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合羣點也沒什麼不好的,但是關於從眾心理帶來的危害也要得到重視。
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學壞的孩子呢?
首先,要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當孩子所做的從眾行為是不正確時,父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及時的糾正,從眾不代表着盲從,如果不經過頭腦思考,無論好壞都追隨着大流,那就是盲從。父母要教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要進行理智的分析,根據自己的行為來判斷對錯。就好比孩子罵髒話,家長可以問孩子''如果我用這個髒話來罵你你會願意嗎,''這種換位思考能有效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然後,要引導孩子多思考
擁有從眾心理的孩子其一定缺少相對的獨立性,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多加進行思考。面多一些缺少自信的孩子,可以採取鼓勵的方式,父母的鼓勵會激發孩子的自信,激發孩子獨立思考的勇氣,當面對問題時,就會思考自己應該怎麼解決,而不是隨大流別人怎麼做我也怎麼做。
最後,要保持冷靜,少些責罵
大多數家長在面對孩子學壞時的第一反應就是訓斥和否定,極少有家長會耐心去和孩子溝通學壞的原因。如果家長一直以責備否定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很有可能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而在犯錯的路上繼續走下去。
不過''從眾心理''並不是一昧都是壞的,關鍵還是要看家長如何引導。像是以前上課時,老師都會倡導向好學生看齊,如果一個班的學習氛圍良好,那麼這時的從眾心理就是帶領着大家往好的方向發展。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運用“從眾心理”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
1)讓孩子多角度多方位進行思考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無論大小,都要先進行完整的辯證思考。這件事做了會怎麼樣?會幫助到自己嗎?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引導孩子進行分析。
2)以榜樣的方式激勵孩子更好發展
如果一個團體裏出現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人,那麼大家也都會往這個方向發展。因此家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以榜樣的方式激勵孩子,促進孩子的積極性。
當感覺到孩子突然學壞,首先要保持冷靜,弄清楚孩子學壞的原因,再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加以改正,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父母的尊重和接納是改變孩子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