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考”首次登場 “物政化”試題貼近生活緊盯新聞

  新高考“選考”首次登場

  “物政化”試題貼近生活緊盯新聞

  本報記者 劉冕 任敏

  昨天,今年北京高考進入第二階段——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這也是新高考“選考”的首次登場。告別了延續18年的文綜、理綜,昨天和今天,物理、思想政治、化學、歷史、生物和地理再次單科考試,考生任選三門應考。昨天,物理、思想政治、化學三份試卷不僅貼近生活實際,試題也緊盯新聞,高鐵、5G、“天問一號”、冬奧會、抗擊疫情、脱貧攻堅均入考題。如果考生愛好少,知識面窄,又不常讀報,不看新聞,那答起題來還真有難度。

  物理 既有高科技又有身邊事

  高鐵、5G、火星探測……今年物理卷有不少高科技。“物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試卷裏有一部分涉及科技前沿發展的內容,做起來有難度,也有挑戰。”中關村中學考點外,一位考生説,他印象較深的是一道關於5G的題。該題對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特點進行介紹,請學生從物理學的角度理解5G技術的特點,引導其結合近代物理、物理光學、電磁波的知識瞭解5G技術諸如信號頻率、波段的相關信息。

  今年即將執行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進入物理試卷,請考生應用萬有引力定律、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等知識解決發射速度及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問題,引領考生關注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

  不僅有高科技,還有身邊事。雖然場景很熟悉,但用物理知識解釋,還是很有挑戰。比如一道“籃球下落”題,請考生從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對籃球的運動進行分析;一道“無人機釋放包裹”題,則讓考生寫出包裹落地的距離、速度、軌跡方程。

  今年物理試題,實驗考查分值佔比達到25%,為歷年最高。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今年物理科目命題堅持“變中求穩”。試題雖涉及前沿科技,但設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教學實際。整份試卷聚焦關鍵能力,避免繁偏怪試題。試題情境均為常規和簡單情境,避免多過程、多對象等涉及複雜計算的問題。

  思想政治 光靠背書沒用了

  思想政治試卷,如同“百科”書,京城發生的大事小事,都入考題。“光靠背書沒有用了,必須得學會融會貫通。”一位海淀區考生走出考場,很是感慨。

  試題引導考生關注國家大事,參與“國家治理”“城市治理”。試卷第2題以“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郵票為背景,第20題呈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引導考生感悟制度優勢,感悟“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感悟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還有的試題涉及“製造業減税降費”“平台經濟”“利率的調控作用”等話題。一道試題將如何解決生活垃圾問題的政策演進歷程多維呈現,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探索社會、認識社會。

  試卷“京味兒”很濃。第1題就是以北京市提出要建設“博物館之城”為話題,引導考生了解北京城市發展的戰略定位。第6題、第7題請考生參與到“我們的城市——北京兒童城市規劃宣傳教育計劃”“探尋中軸線”“探秘自行車高速路”“尋找玉河”“城市公共空間觀測與營造”四節公開課中。第16題則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色彩系統為話題,引導考生認同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級教師劉媛説,試題選擇引導考生感受北京城市建設的成就、首都社會發展的現狀,增強對家鄉的關心與熱愛,積極投身到首都的建設和發展中。

  試題還關注“反思與評價”能力的考查,如第5題以智能技術給老年人日常生活帶來的不同感受為情境,要求考生從哲學角度反思智能技術的應用要注重價值考量,堅持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

  化學 像工程師一樣研究

  化學試卷中,有古老的化學,也有現代的化學,有日常生活中的化學,也有醫藥護理中的化學,試題情景素材涉及生產工藝、藥物合成、環境治理和資源再生等領域的新工藝新方法,期待考生如科學家一樣探索,像工程師一樣研究,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剛在語文作文中亮相的“北斗”,化學考試中,又來了。試卷第1題以“北斗三號”“天宮二號”“長征五號”“C919”等使用的材料或燃料為背景,考查考生運用物質分類與比較的基本方法。試卷第9題以霧霾顆粒中硫酸鹽生成機理的研究為素材,引導考生關注環境污染和治理的社會問題。第15題中則使用相較於傳統方法,對環境更友好的一種雙氧水,滲透出綠色化學的發展理念。

  雖是單科考試,但題目的“綜合”程度提高了,既有知識模塊的融合,如元素與原理的融合,工藝與實驗的融合;也有知識領域的融合,如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的融合。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化學試題素材注重迴歸教材,迴歸課堂教學,重視學習過程,強調基礎知識,基本實驗技能,基本科學思維方法,鼓勵學生提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給了他們更廣闊的展示空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04 字。

轉載請註明: 新高考“選考”首次登場 “物政化”試題貼近生活緊盯新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