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代一樁奇案,女兒貌美温順,卻被一羣老婦人劫走,結局令人感動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經典

清朝乾隆年間,直隸河間府獻縣東北有一個北林村,村子靠近子牙河。子牙河從小村子穿過,哺育着村子裏的四十幾户人家。村民們以耕種土地為生,此地的土地相對貧瘠,村民們生活困苦。村東頭住着一個姓楊的老人,妻子陳氏,長子在省城開中藥鋪,時常匯銀錢回來。楊家在村裏還有十多畝地出租,在相對貧窮的村裏算是最有錢的人家了。

楊家還有一個女兒叫翠花,年約十七八歲,長得貌美温順,秉性清純。楊翠花貌美,並且尚未許配夫家,平時在家裏陪伴父母。父母將她視為掌上明珠,打算給她找一個有錢的人家。按照《閲微草堂筆記》記載楊翠花“貌美而淑”,雖算不上是富家千金,但也算得上是小家碧玉,是眾多年輕男子追求的對象。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的一天傍晚,朔風呼嘯,村裏顯得異常寂靜。楊翠花拎着一個籃子到家門口的小菜園子裏摘菜。楊翠花把籃子放在地上,剛拔了一顆白菜,準備進門切洗煎炒,給父母做晚飯。就在楊翠花準備進門時,院子門口突然來了兩輛木輪大車,從大車裏跳下來十多個老婦人。

老婦人直奔楊翠花家門口而來,楊翠花剛想詢問究竟,不料卻被三、四個人硬拽到車上。楊翠花見勢不妙,剛想高喊“救命”,一個潑悍的婦人用一隻手捂住她的嘴巴。幾個人連拉帶抬,很快就把楊翠花強制拉上了車。這一幕發生得非常突然,兩輛木輪大車疾馳而去,只留下一路煙塵和門口的那個竹籃子,那一顆白菜已經被踩得稀爛……

片刻之後,楊家二老在屋內隱約聽到吵鬧聲,趕緊開門出來查看,只見兩輛木輪大車已經跑遠,寶貝女兒早已經沒有了蹤影。楊家二老趕緊叫來鄰居們幫忙去追,結果馬車跑得太快,要追已經來不及了。鄰居們和楊家二老面面相覷,心中驚駭不已。最後眾人認定,楊翠花很有可能是被採花賊盯上了,楊家二老於是趕緊去縣衙報官。

獻縣知縣梁欽接到報案,對此事也深感詫異。梁知縣已經在此地擔任縣令二年,此地雖貧,但治安尚好,除了有田宅、户口婚姻訴訟以及偷竊犯罪之外,方圓數百里的平原地區,從未出現結夥持械的盜匪,光天化日之下搶走一個黃花閨女,這種奇事更是為所未聞。梁知縣決定先微服暗訪,查清緣由後再派人捉拿。

按照《大清律例·刑律》規定,勘察案情時地保和保丁必須全力配合,並及時將情況通報家屬認定。梁知縣讓北林村的地保帶人四處尋找線索,梁知縣本人也微服私訪到村中走訪村民,雙方約定天黑後在村口的驛站裏匯合。

天黑之後,梁知縣和地保都按時回到了驛站裏,地保率先彙報了查探到的情況。地保説他帶着保丁們沿着楊家門口的大路一直往前查訪,從路人的嘴裏問到了一些消息。路人們有的説下午看到兩輛木輪大車,上面坐滿了中年婦女向東南方向的永寧鎮疾馳而去;又有一些村民説,他們看到一輛木輪大車從西北方向疾馳出了縣境;又有人説他們只看到一輛馬車,車上的老婦人往東北滄州方向而去,老婦人在車上嬉笑不止,好像趕集回來一般。

在梁知縣這邊,他在村中走訪了一整天,詢問了村裏所有的人,發現當時有村民遠遠看見了兩輛木輪大車停靠在楊家門口,隨後就看到村民們跑出村來大喊着去追趕,結果馬車跑得太快沒有趕上。根據打探梁得來的消息分析,劫持楊翠花的是兩輛木輪大車,劫持者是十多個老婦人,她們都赤手空拳。

這個情況讓眾人稍微鬆了一口氣,老婦人劫持楊翠花,自然不是什麼採花大盜所為。但情況也依然令人不解,這十多個老婦人為何要劫持一個妙齡少女?老婦人們劫持楊翠花是要綁架她勒索錢財?還是要販賣人口逼良為娼,又或者是挾怨報復?老婦人們若真要對楊翠花不利,為何不請來殺手行兇,偏偏要親自動手來搶人?

一連串奇怪的疑問在腦海中迴旋,梁知縣從未見過這種奇怪的案子,一時之間也一籌莫展。為了破案,梁知縣決定把調查範圍擴大到周圍村莊,對方圓50裏內的大小村落進行逐一查訪。梁知縣連夜行文到隔壁縣衙,請求鄰縣加派人手調查來往的不明車輛,重點調查集體出入的老婦人。

一天之後,果然傳來了好消息,永寧鎮的保長在調查走訪時發現了一條重要線索。在永寧鎮后街上住着寡婦郭五嫂,郭五嫂自從丈夫死後一直守寡在家,平時極少出門。自從老婦人劫持楊翠花案發生後,郭五嫂卻下落不明瞭。十多天前,郭五嫂的獨子得病死了,郭五嫂成了孤家寡人,地保以為她傷心過度,進城找姐姐散心去了。結果當天下午集市散場時,在街上擺攤賣菜的王三發現鎮上的老婦人徐氏、鄭氏曾頻繁出入郭五嫂家裏。

郭五嫂會一些醫術,經常幫人拔火罐和配藥材,丈夫和兒子死後,她就以此為生。王三以為徐氏和鄭氏來找郭五嫂拔火罐,因此沒有過多在意。也有郭五嫂的鄰居反映,那天晚上半夜裏,大約在二更時分,他清楚地聽到郭五嫂家門前有敲門聲。敲門聲音雖小,卻被他聽得很清楚。這一系列反常情況,可能與楊翠花被搶一案有關。

永寧鎮地保提供的線索很及時,梁知縣當即派出衙役將徐氏和鄭氏拘捕到案。梁知縣對徐、鄭二人略加訓斥,講明利害,再以杖責相威嚇,兩個婦人沒有見過這種陣仗,很快就如實交代了罪行,兩個老婦人説:

前幾日,寡婦郭五嫂邀請她們到家裏商量事情,郭五嫂説她原本有一個女兒叫楊翠花,翠花小的時候交給楊家收養,如今自己丈夫和獨子去世,她想把女兒接回來給自己養老送終,但是去楊家交涉幾次都沒有結果,楊家人不肯歸還楊翠花還辱罵郭五嫂,郭五嫂氣憤不過,於是邀請她們去搶人。本鎮去了十多人,都是郭五嫂的朋友,其餘人她們都不認識。她們搶走楊翠花後,楊翠花和郭五嫂坐一輛車往西北方向走,她們幾個乘坐另外一輛車返回鎮上。郭五嫂和楊翠花去了哪裏,她們也不知道。

梁知縣又讓衙役找來同去的幾個老婦人,幾個老婦人交待的情況基本相同。梁知縣聽了老婦人們的供述,基本瞭解了案情經過,他派出衙役四處尋找郭五嫂和楊翠花的下落,結果找了數日也沒有下落。楊翠花失蹤多日,楊家父母仍像平時一樣安穩度日,沒有呼號悲痛,也未赴縣衙求官府作主。梁知縣心中明白了八九分,也一反常態喜笑顏開,把此事拋諸腦後。同僚們不解其意,梁知縣笑着説道:“此案不用費神,老婦人會自動投案的。”

第二年夏天,縣衙門口來了一個老婦人,懷裏抱着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嬰。老婦人抱着孩子往大堂下一跪,懇求梁知縣寬恕。梁知縣升堂審案,不用杖責也不用訓斥,老婦人主動説出了案子的來龍去脈:

原來,這個老婦人就是郭五嫂。郭五嫂説,丈夫去世之後,她含辛茹苦把兒子郭羽撫養長大。郭五嫂以幫人拔火罐、抓藥看病為生,雖然付出了不少努力,收入也只能勉強餬口。由於家貧,郭羽二十四歲了也沒有人家願意把女兒嫁給他,做母親的雖然着急,但也無可奈何。後來兒子突患重病久治不愈,郭五嫂心如刀絞一般,郭羽臨終之時告訴郭五嫂:“俺娘不必過度悲傷,郭家不會就此絕後,或許老天保佑,會給郭家賜下一個孫子呢。”

郭五嫂心中不解,追問兒子為何這樣説,郭羽此時才告訴母親,北林村的楊翠花與自己相好已經一年多了,他們二人在集市上邂逅,隨後彼此愛慕傾心,不斷暗中往來。在村外的稻草垛裏幽會,並多次發生了關係。楊翠花已經懷孕估計過四、五個月即將臨產。在郭羽病倒之前,楊翠花曾經告訴他,楊家父母得知她懷孕後很惱火,嫌棄郭家太窮,死活不答應這門親事,楊翠花只得藏在家裏不出門。郭羽讓母親想想辦法,保住楊翠花肚子裏的孩子,為郭家留點血脈,無論生下來是男是女,都是郭家的人。

郭羽交待完後沒過多久就去世了,郭五嫂為了保住郭家血脈,思考一番後想出了一個冒險的辦法來,那就是劫走楊翠花。郭五嫂找來她平時的顧客和姐妹,騙她們説楊翠花是她的親生女兒,讓她們幫忙去將楊翠花搶回來。姐妹們相信了她的話,郭五嫂弄了兩輛馬車來到楊家門口,此時正巧楊翠花出門摘菜,郭五嫂等人衝上去將楊翠花捆住塞入馬車,將她帶走。

楊翠花起初拼死抵抗,當她得知郭五嫂是郭羽的母親後,便停止了抵抗。郭五嫂劫走楊翠花後,一路驅趕馬車去了太行山下的一個小村子隱居,姐妹們則乘坐另外一輛馬車返回鎮上。郭五嫂在太行山下的村子裏伺候楊翠花,一直等她生下了孩子後,才抱着孩子回來投案自首。

楊翠花在家門口被劫走,楊家父母起初還很着急,後來察覺楊翠花是被郭五嫂劫走後,料想郭五嫂不會對女兒怎麼樣,而且女兒若在外面生下孩子,還能避免家人蒙羞出醜,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所以楊家父母對女兒的失蹤並不着急,甚至還有點希望女兒不要過早被找到。這就是為何楊家父母對女兒失蹤一案不上心的原因所在。

郭五嫂的講述,讓案情真相大白,她手上抱着的孩子就是郭羽和楊翠花的兒子。郭五嫂説自己搶人在前,已經觸犯了律法,但她此舉也是情非得已,請知縣大人從輕處罰。梁知縣聽了此案的來龍去脈,頗為震驚和感動。為了證明郭五嫂的話,他讓衙役用車將楊翠花接來對質,幾個人在大堂上一番對質,證明了郭五嫂的話是對的。楊翠花當即表示,她願意侍奉郭五嫂一輩子,盡心撫養兒子長大成人。

梁知縣認為,郭五嫂雖然觸犯了律法,但按照《大清律例·刑律》規定,她的這一舉動屬於不得已而為之,所以不按律進行嚴懲,判處郭五嫂杖責二十並交納罰金5兩贖罪。楊翠花在家自省,但仍然判給郭五嫂為兒媳婦。楊翠花可以選擇重新改嫁,也可以選擇招婿上門,一切皆憑自由。楊家父母嫌貧愛富,其行有悖於公德良心,當堂訓誡以示勸勉。

此案發生之時,正值當朝大學士紀曉嵐在家為父親丁憂,紀曉嵐對郭五嫂的行為深表讚揚,不僅上奏朝廷嘉獎郭五嫂,還將此事寫在了《閲微草堂筆記》之中,記錄下了這一樁離奇的往事。郭五嫂不得不説是一個機智、大膽的女人,她能叫來十多個老婦人和她一起劫走楊翠花,這種智慧和膽識是常人難以做到的。

郭五嫂非常聰明,她這一舉動不僅保住了郭家的血脈,也解決了楊家父母的難題,最後還收穫了兒媳婦的孝心,這樣的結局不得不説是温暖的、令人感動的。此案告訴後人:辦事多動腦筋,難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打破常規,打破常規有時候真能找到捷徑,一舉解決眼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