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4000億全球教育市場會是教育公司新方向嗎
圖源:視覺中國
在線教育正在席捲全球,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一個可觀的市場出現在全球教育公司的面前。根據企業國際化營銷服務商易點天下預估,到2025年,全球教育和培訓市場的總支出將達到7.3萬億美元。全球教育科技領域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達到404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6.3%。
近四個月來,隨着“雙減”意見審議通過、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等相關政策出台,國內校外培訓機構開始在K12學科培訓業務之外尋找新的出路,高途砍掉了低幼業務小早啓蒙轉頭押注成人賽道,大力教育被曝課程形態重點轉向 AI 錄播課。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狀況,芥末堆了解到也有部分在線教育公司將目光投向了海外,探索出海的可能性。但顯而易見的是,選擇出海,教育公司同樣要面對政策、經濟、本地化的難題。
海外教育市場幾何?“教育科技行業其實是被長期看好的,中國、美國、歐洲、印度是教育科技風投資金的主要流向市場。”易點天下出海運營負責人郭力告訴芥末堆。不同國家之間的區別在於,發達國家的資金主要流向高等教育、企業培訓和終身學習等領域,而發展中國家的融資由K12公司在其中主導。
疫情之下,全球線上教育和相關搜索詞搜索量暴漲30%-50%,不僅加速了教育的在線化進程,更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間改變人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從谷歌搜索數據來看,放眼全球,在線學習相關熱詞的搜索興趣指數在2020年3月飆升至近兩年來的頂峯,隨後有所下降。
丹合資本投資副總裁王道鑫分享道,從資本的角度看海外教育市場,主要關注三個市場。第一個是印度,市場集中且國家發展正處於上升階段,教育的投入也呈現上升趨勢。第二是美國,近年來投資方偏愛TO B項目,但C端需求仍在。第三是東南亞,文化屬性與語言屬性與中國最為接近,且有大量的低齡人口。
以印度為例,校內服務和基礎設施難以滿足學生需求。印度教育市場仍未達到培優階段,目前主要是對校內服務進行補充。從市場規模來看,印度教育市場規模大約在150億元左右,約為國內教育市場的六分之一。從用户規模來看,印度適齡兒童大約有2億6000萬人,參培率約為25%-30%,參培人數約在7000萬-8000萬人。
目前印度在線教育以Byju’s一家獨大,約70%-80%的市場份額仍然掌握在中小機構手中,在線教育滲透率有限,在王道鑫看來,印度教育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出海選擇仍需慎重儘管在當下,出海作為探索方向之一受到矚目,但不少有實際出海經驗的從業者從自身經驗出發,認為邁出這一步仍然需要謹慎,做好充足的準備。
中國教育公司在出海時往往選擇語言類的教育,谷歌大客户部政府與公共事業部行業經理Byron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從谷歌數據來看,語言類培訓在疫情過後並沒有產生爆發型的增長,增速始終平緩。從需求端而言,人口大國和高溢價市場對於語言教育的需求潛力更大,印度、美國、巴西、日本、印度尼西亞位於搜索量前五。
以美國市場為例,在語言教育相關搜索中,中文(Chinese)熱度最高。作為參考,美國市場語言教育的相關搜索的用户畫像為,女性佔55%,18-34歲年齡用户佔42%,非父母人羣佔61%。
在中文培訓市場中,搜索量最高的用户來自美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和新加坡。對比各語種學習需求,仍然以英語學習為主,多語種為輔。整體來看,中文學習在全球仍未成為主流。
“儘管中文培訓有很大的市場,但和英語培訓需求市場來比,那中文真的是看也看不見了。”Byron坦言。“如果只是聚焦在中文層面上的花,可能就會錯過其他的更多需求。”
伴魚海外業務負責人李曉曾在印度創業,2019年左右面向印度公務員備考羣體提供培訓業務。疫情之初,該項目曾有過短暫的流量“瘋長”期。但伴隨着中印關係的變化和入境隔離政策帶來的不便,導致和印度當地團隊難以繼續合作,項目也暫時擱置。
有時候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也可能成為阻礙。他舉了個例子,一家STEAM教育公司出口教具盒子時,因為內部配件中的膠水或者馬克筆無法清關的情況也有發生。
另一個問題是心理準備。就如Byron所言,在語言培訓市場上,中文仍然不佔優勢。同樣的,中國企業也需要認清自身在供給端的優勢到底有多大。“我們是在打價格戰,還是有技術領先優勢,還是商業模式的競爭優勢?”李曉説道。
李曉認為,出海的產品分為兩類,針對海外華人羣體和本地用户,對於出海者來説,做好本地化才是持久之道。“真正做好本地化,那就必須要做產品的本地化和內容的本地化,就需要一個真正本地化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