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三談教育
教學要合一,有三個理由: 第一,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第二,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於學的法子。 第三,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 -- 陶行知
説到教師這個行業我們都十分熟悉了,在很多人看來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也是一個“鐵飯碗”行業,自古以來教師的社會地位就很高,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尊敬,不過當下教師行業也存在很多爭議。
關於教師的薪酬也是不少網友熱議的話題,有些人認為教師的工資已經很高了,而且還有各種福利,每年擁有寒暑假兩個大假,這也太幸福了,也有部分教師認為自身的工資水平比較低,生活並不富裕。
其實全國各地教師薪酬差距還是很大的,比如説是公立學校,經濟發達的省市待遇就比較高,然而一些貧窮地方的教師薪酬就比較低, 而且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教師工資的差距也很大,不少優秀的公立老師都跑到私立學校擔任教師,所以説教師薪酬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
有的人還認為教師的薪酬應該統一發放,不過這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教師的薪酬發放都是由地方財政支付,如果要出台一個大政策,將教師的工資統一管理確實有些不現實,每個省市不同縣區教師工資都不一樣,更不要説全國統一管理了,而且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一樣,物價也不一樣,這樣的想法還是不現實的。
最近有些網友留言説,廣東省的中小學教師課時補貼已經取消,這對於老師的薪酬來説是一個壞消息,減少了一小部分的收入,但是對於經濟不太發達地區的教師而言,這項政策基本就沒有施行,所以這個補貼並沒有涉及,只不過是部分重點學校或者私立學校為了提升教師積極性做出的工作補貼。
教師的工資如果一成不變,這也無法調動老師的積極性,所以在老師這個行業,課時也成為了量化考核的工作了指標,其實在義務教育的階段,曾經也推出過課時津貼,不過這也不是教育部統一安排,而是學校拿出的自有資金,又或者校辦企業的收入來決定。
後來學校的辦學正規以後,失去了一些教育經費,從而也取消了課時津貼,從而實行獎勵性績效工資,這個績效考核也成為了工作量指標,鼓勵一線老師多上課,而且每節課都要保障質量,而不是增加數量。
在筆者看來,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他們心中都有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這也是用來規範自己,大部分的教師還是很有師德的,都希望學生可以出人頭地,儘管失去了課時津貼,但還是有不少的激勵政策,而且在筆者看來,教師這個行業很有成就感,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