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接送孩子上下學如今已成為約定俗成的習慣,每天一到放學,幼兒園、小學門口被擠得水泄不通,家長們左顧右盼,在湧出來的人羣中精準地定位自家孩子,接孩子看似是一件小事,可是老師卻能從家長的某些行為表現中看出端倪。
案例尹女士的孩子萱萱今年剛上幼兒園,起初上學時,孩子非常不適應,上學時總是哭鬧不止,尹女士和老師要哄半天才能靜下來。
尹女士怕孩子不適應,或者被小朋友欺負,每天總是第一個衝過去接孩子,見到孩子後,就會迫不及待地追問孩子,今天有沒有哭?有沒有吃飽?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有沒有聽老師的話……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萱萱的老師笑着説道:“萱萱媽媽,你不用太擔心,萱萱在幼兒園過得很好,您的過度擔心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尹女士尷尬不失禮貌地微笑回應。
其實,多數家長在接孩子時容易犯一些細節性的小錯誤,這給老師的感覺真的很不好。
接孩子時的錯誤行為1、延遲接送
有的家長因為工作或者不想排隊,每天接送孩子時總是延後,讓孩子多“留守”一會兒,等到人走樓空時再去接,殊不知,這樣會無形中增加老師的工作量,耽誤老師的下班時間。
並且孩子看着別的小朋友陸陸續續都被接走了,自己的家人卻一直不來,他們內心會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擔心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自己了,內心會很失落,很沒有安全感,對父母越來越不信任。
其實,孩子上學就像大人上班一樣,如果天天加班,內心肯定會產生牴觸情緒。
2、不排隊
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放學,為了方便老師管理秩序,孩子們都會排隊,老師一個接一個將娃交到家長手裏,可是有些家長等不及,貿然插隊或者牽着孩子就走,甚至不和老師打招呼,只會引發老師心中的不滿。這種行為還會造成其他家長紛紛效仿,從而擾亂秩序,增加安全風險,並且會讓孩子養成散漫、無視紀律的思想。
3、不停地追問孩子情況
有些家長接到孩子後,開始用誘導性的語言追問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如何,老師有沒有罵你,由於幼兒表達能力、記憶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有限,可能無法完成回憶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有的家長斷章取義,將老師的嚴肅批評視為指責和辱罵,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頓罵,這讓老師心裏很不是滋味。
父母誘導性的追問,不管得到的答案好壞與否,都會讓人心裏感覺到不舒服,這是對老師的不信任,用自身的懷疑去試探,是不尊重的表現。
父母接孩子的正確做法?1、守時
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每天都有放學的時間安排,家長最好是提前十分鐘到校門口排好隊,在放學後半個小時內將孩子接走,不要推遲得太晚,可能偶爾因為客觀原因耽誤一下,老師還能理解,故意長期晚接,勢必會讓老師困擾。
並且如果家長經常性遲到晚接,無法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他們的秩序感會被打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認為上學遲到也是正常的。
2、遵守秩序
接送孩子時,為了避免發生意外,一定要嚴格遵守規矩和秩序,跟老師打招呼,一個接一個從老師手上牽走孩子。並且不要大聲喧譁,有的家長喜歡在等待的過程中和其它的家長閒聊,搞得教室外面亂哄哄的,不僅會干擾教學,還讓孩子難以注意力,時不時扭着小腦袋向外探望。
3、不要問東問西
接送孩子時,多數家長喜歡問這問那,比如喜不喜歡上幼兒園啊?在學校被欺負了麼?今天想爸爸媽媽了沒?有沒有哭啊……家長的過度擔心,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這是對孩子在校表現的一種不信任表現,與其不斷地試情況,倒不如多鼓勵和讚美孩子,增加他們信心,即使離開爸爸媽媽,自己也可以在幼兒園過得很好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