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子—馮山人的精神故園
觀古今看世界
馮山堡子歷經族人累世經營,赫然峙於村子東北,宛如巨龍盤卧,蓄勢待發。堡子是亂世時馮山村的庇護所,見證着山村的輝煌,包容着山村的委屈,是馮山人的精神圖騰、馮山人的精神家園。
馮山堡子一直是馮山人的驕傲,連着村人的過去和未來,連着村人的山川和地理,更連着村人的文化和生活。
據村裏老人回憶,馮山堡子始建於清朝末年,當時主要是為了躲避回民殺戮。據記載,清朝同治七年,河南農民白朗造反,直殺到隴西,沿途各地村民大量修築堡子以圖自保,馮山堡子應運而生。民國初回族馬清賢叛亂,堡子再次保護村民,避免被無辜殺害。堡子建造的地理位置大有講究。
我們當地至今還流傳“范家堡紫禁城、魏家堡流血盆”口語,説的是位於泉灣村和水泉灣村之間的范家堡子,地形險要,三面懸崖峭壁,只有一面可以供人行走,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至今保存完好。相反處於范家堡子對面村莊的魏家堡子建在村子下邊的一座小土山上,很容易被攻破。這句諺語是否屬實,現無法考證,也許是真的,也許是後人根據兩座堡子的地形位置衍生出來的。
馮山堡子則不同,其坐落於環抱馮山村羣山的主峯。這座山是當地山系中唯一一座石山(當地大多為土山),山勢陡峭,壁立千仞,易守難攻。堡子南西北三面懸崖,只有東邊一條小道可通堡門。站在堡子之上,視野開闊,可俯瞰周邊。控制了堡子,也就控制了馮山周邊的安全。
馮山堡子居於馮山的幾何與歷史中心。
堡子形似一盒印泥,緊靠西邊的“駱駝峯”恰如惟妙惟肖的印章,把馮山的歷史深深刻印在隴東南黃土地上。堡子右邊的“堡子梁”宛若一支如椽巨筆,傾斜而下的一大片坡地則是可以揮毫潑墨的紙張。馮山人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書寫着勤勞善良與英勇頑強,造就了文化鄉村的典範,文人輩出。
馮山村解放前就建有私塾,解放後逐漸發展為馮山附屬中學,成為禮辛鎮僅有的兩所中學之一。民國時期,多人曾就讀各級各類高校,最著名的是村人馮國輔考入當時重慶光華大學數學系。解放以來,馮山村先後有近二百人考入各級各類學校,這些優秀人才,在祖國的各行各業做着具體的貢獻,成為村莊的驕傲。
堡子南邊是又一座彰顯馮山特點的綠色屏障——“兵操嘴”,“兵操嘴”屬秦嶺餘脈,與堡子山遙遙相望。相傳明初劉伯温發現這個叫“兵操嘴”的山脈,每日清晨雲霧繚繞、蔚為奇特,實屬龍脈寶地,於是就安排“馬、藺、嶽”三姓軍團在峯頂日夜操練以破壞龍脈。後來人們把這座山峯就叫做“兵操嘴”。也因此,馮山村給祖國輸送了眾多軍中嬌子,前前後後參軍的不下50人,還有參加過中印邊界自衞反擊戰的馮柴英老人,參加對越自衞還擊戰的馮引順同志等等,最多的時候一個家族就有五六人應徵入伍保家衞國。
堡子下的馮山村,人口眾多,且都姓馮,在大西北的山裏要算大村莊了。關於馮氏的來歷,據考證,源自於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姬高。姬高隨周武王伐紂,立下赫赫戰功,被周武王姬發封於畢地(今陝西長安、咸陽北,渭水南北岸一帶),於是他建立了畢國,後世稱其為畢公高,其後裔為畢氏。畢公高後裔畢萬之子追隨晉文公立國,得分魏得,其後人魏長卿一支受封於馮城,他們逐步放棄了畢姓、魏姓,而改為馮姓,繁衍馮氏。現在來看,畢、馮、魏三姓同宗。
現在的馮山先輩,則由四川遷來甘谷,初為藺家門傭工,後來入贅為女婿,藺氏外遷,馮氏繼承其土地財產,繁衍後代,是為馮山村。馮山村由總門、北頭、鋪子、吭窩四門構成。
堡子懷抱中的馮山村,還是一片紅色熱土。紅軍長征途中,一、二、四方面軍先後三次經過馮山。一九三六年十月四日紅軍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前敵總指揮兼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率部進入甘谷,武山,渡過渭河,過咀頭鄉多家灣村、何家、馮山,到達禮辛;九日,軍長陳伯鈞,政委王震率領紅二方面軍右縱隊從禮縣固城翻越瘦驢嶺進入甘谷,由磐安進入渭河,十一日過馮山,到達禮辛陳莊宿營;
總指揮賀龍,政委任弼時率領紅二方面軍左縱隊由禮縣進入甘谷,後分兵兩路到達磐安,一路在十日,經謝家坪、王家山莊、馮山,到達禮辛。紅二方面軍在進軍禮辛鎮途中,在馮山樑上遭遇國民黨五架飛機瘋狂轟炸,紅軍傷亡五十多人,烈士鮮血灑滿山樑。近年來,當地政府十分重視紅色文化建設,已經在禮辛鎮建成紅軍文化廣場,也即將在馮山樑籌建馮山樑紅軍革命紀念碑,讓生活在這裏人知道曾經發生在這裏的紅色故事。馮山樑紅軍紀念碑將成為我們學習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的教育基地。
堡子歷經百年曆史,日曬風吹雨淋,寒暑相擊,早已不堪歲月的重負,南邊崩塌近百米。“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至德家聲遠,修堡世澤長。2020年大年除夕,馮山村族人一起商量後,擇定農曆二月初九,啓動堡子修復工程。全村上下積極響應,踴躍行動,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在外地工作的遊子,紛紛解囊相助,為堡子重現昔日的輝煌貢獻力量。
人心齊,泰山移。在我哥馮有權的總體統籌協調下,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勁,全村老少齊上陣,一起守護文化根脈,建設精神故園。馮忙鎖是村裏紅白喜事的大總管,也是這次堡子修繕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從開始籌劃到修繕完工,六十多歲的他一天都未缺席,親歷親為,早出晚歸,心繫堡子,是真正的精神領袖。
馮順民,我叫他三叔,雖未上過大學,但天生一副好口才,是村裏和事佬,文化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也是這次堡子修繕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還有眾多鄉親,他們都是親歷者、參與者,是村莊美、村人富的堅定支持者。
如今,馮山堡子已經完美呈現,生活在堡子下的馮山人,必將是幸福的,這裏的山有山的氣勢,水有水的靈性。耕讀傳家是村莊的精神,這裏的人們迎着晨光,在土地裏耕耘,和着裊裊炊煙,把收穫帶回家。
馮山堡子,承載歷史,記憶往事,關乎村莊振興,關乎美麗鄉村,更關乎未來。保護堡子,就是尋找快樂老家;保護堡子,就是守住遊子鄉愁!
來源:甘谷在線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