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頂尖大學的美國校長,死後葬於中國,墓碑上評價只有八個字

説起如今中國的名校,幾乎每個人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燕大是民國時期的名校,但是在當年其名聲也是相當響亮的。雖説成立時間不長,且學生不多,卻從這裏走出去了40餘位科學院院士和11位工程院院士。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燕大隨着全國高校體制的改革浪潮進行了一次重組調整。

我國頂尖大學的美國校長,死後葬於中國,墓碑上評價只有八個字

如今,清華的工科、北大的文科均有着燕大的影子。如今北大校園還有個別名,燕園。這是因為北大當年在整合的時候,也吸納了一部分燕大的校園建築。

01

燕大作為當年聲名遠揚的大學,其創始人之一(也是燕大的第一任校長)卻是一位美國人。

這位美國人叫John leighton Stuger,他還有個中文的名字——司徒雷登。司徒雷登出生在一個傳教士家庭,受家庭教育以及信仰的影響,他在讀書的時候就明白人的價值在於奉獻。於是在1904年,年僅28歲的司徒雷登一從博士畢業就決定來中國實現他的抱負。

我國頂尖大學的美國校長,死後葬於中國,墓碑上評價只有八個字

杭州是司徒雷登的出生地,他來到中國後的第一步行動,就是於1907年在杭州協助育英書院辦學。第二年從故鄉杭州轉戰去了南京,此時的司徒雷登32歲,開啓了一段他很滿意、也以為會是很長久穩定的生活。當時他在金陵大學任教,負責科目是他擅長的《聖經》。

02

然而,穩定的生活於1918年被打破。那一年,司徒雷登受到燕京大學的邀請去擔任校長這一職務。之所以選擇他的原因,是他在傳教士之中頗有影響力。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校長的位置無疑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我國頂尖大學的美國校長,死後葬於中國,墓碑上評價只有八個字

司徒雷登在受邀之後也曾陷入過兩難的境地,因為燕大是庚子國變中被摧毀的幾家英美教會創辦的大學合併而成的,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資源都十分匱乏,以至於甚至不能夠稱之為是一所大學。即便是有大學校長這樣的頭銜,也不過是個虛名。

儘管如此,司徒雷登還是決定上任。於是在1919年的6月,燕大迎來了它的第一任校長。對於此時百廢待興的燕大,無疑有很多任務等着司徒雷登去完成。

我國頂尖大學的美國校長,死後葬於中國,墓碑上評價只有八個字

首先,司徒雷登決定為燕大尋找一片新的安身之所。他靠着自己多年來練出的社交能力,買回了海淀勺園。當時司徒雷登的預算是20萬,最後卻只花了6萬,海淀勺園是陝西督軍陳司令父親的養老地,同時陳司令還捐出2萬用來設立助學金。有了新校址之後,燕京大學這個名字才算是正式得名。

我國頂尖大學的美國校長,死後葬於中國,墓碑上評價只有八個字

由於民國時期的政策原因,私人教會大學是得不到政府的資金補助的。這對於本來就缺少資金的燕京大學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司徒雷登依靠着他的社交能力和廣泛的人脈,為燕大募捐到來自各個國家的捐助。其中甚至得到了美國的鋁業大王的鉅額捐助。而靠着這一筆捐助,司徒雷登又和哈佛大學交涉,使得燕大得到了與哈佛大學合作的機會。從此燕大的學子有了去哈佛學習的機會,極大地強化了燕大辦學的質量。

至此,司徒雷登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讓燕大成功的脱胎換骨,當得起它大學的名號。而司徒雷登的抱負遠不止此,他的目標是要讓燕大成為一流的名校。

03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司徒雷登雖是個美國人,但他自小在中國長大,對於日本人的侵略,他自然十分痛恨。因此,司徒雷登和一部分師生在1941年被逮捕,直到抗戰勝利,司徒雷登才被出獄。出獄後的第二天,他就着手整頓起了停學四年的燕大。

我國頂尖大學的美國校長,死後葬於中國,墓碑上評價只有八個字

在司徒雷登的70歲生日上,他也收到了各行各業有頭有臉的人物的祝福,其中國共兩黨各自的高層代表也都來了。這一年,因為巨大的影響力,他被選中擔任了美國的駐華大使。

我國頂尖大學的美國校長,死後葬於中國,墓碑上評價只有八個字

司徒雷登是一位特殊的美國人,因為他雖出生自一個美國家庭,但卻在中國出生,在中國成長。在1949年的時候,因中美關係的尖鋭,他才不得不離開中國。回到美國後的不久,司徒雷登突然中風,此後便一直居住在燕大學子傅涇波的家裏。傅涇波從燕大畢業之後便擔任起了司徒雷登的助手,一直到這位傳奇校長生命的最後一刻。

司徒雷登去世後,便隨着他的遺願將其安葬在了中國。然而因為多方原因,他沒能與愛人同穴而眠,最後被安葬在杭州,也是他的故鄉。

我國頂尖大學的美國校長,死後葬於中國,墓碑上評價只有八個字

而他的墓碑上,僅有八個字——燕京大學首任校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9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頂尖大學的美國校長,死後葬於中國,墓碑上評價只有八個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