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盛傳的“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我們家孩子的真實寫照。每天放學督促他寫作業,我倆就要進行一場“拉鋸戰”:一個字還沒寫,就開始講條件;寫了不到五分鐘,就要喝水、上廁所;語文還沒寫完,就要換本寫數學……我真是羨慕那些寫作業不用催的娃爹媽。怎麼才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養成主動、高質量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呢?
專家觀點
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班主任張清玉老師:拖拉、效率低、專注力不高、積極性不強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寫作業時常見的問題。家長對此要有一個心理預期,耐心分析出孩子上述行為背後反映的問題是什麼。當家長緩和情緒,沒那麼焦慮的時候,才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孩子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首先,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學生的責任和義務,而寫作業是學習最直觀的表現之一。在每次開始寫作業之前,先跟孩子聊聊天,幫助他緩解一下學校學習的緊張情緒,讓孩子吃點東西,喝足水,上好廁所,清空學習桌上一切非必要的物品,準備好學習用具,讓孩子從心理,到身體,再到環境,都做好了寫作業的準備。久而久之,孩子知道了這樣一個流程,就不會再那麼畏懼寫作業這件事情。充分的準備是後續專注寫作業的前提。
其次,家長可以藉助手賬、時間計劃表等方式,引導孩子規劃寫作業的時間和完成各科目作業的順序,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低年級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建議最開始以10-15分鐘為節點,逐漸拉長寫作業的時間段。最開始,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製作時間表,之後逐步讓孩子自己判斷完成每項作業的時間,這個過程就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過程。同時,家長可以跟孩子商議具體的獎懲規則,比如專注寫作業10分鐘,可以休息5分鐘。勞逸結合,也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到規則的制定中,並將規則書面呈現出來。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他能把控做事情的時間,還在不斷地被肯定和尊重,這些都能夠很好地提升他寫作業的興趣和自信心。
最後,關於作業完成的質量,從最開始就要引導孩子自己檢查,培養他們的自主性,不過度依賴家長。比如完成寫話練習後,家長閲讀,讓孩子聽聽想表達的內容是否説清楚了。孩子先經過思考,家長再給予指導,既訓練了孩子的思維,又實現了家長的引導,這樣的檢查效果才最理想。
幫助孩子養成主動、獨立、高質量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長和孩子的通力合作,需要家長的陪伴和鼓勵。家長越早重視這個問題,並着手耐心引導孩子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就能早一天做作業的“主人”。
文/本報記者 林豔(林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