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入世秘籍,值得終身領悟!

1

順勢而為

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

鬼谷子認為,逆之則雖成必敗、雖盛必衰。

世間萬物生生不息,但都遵循着發展規律,都有由生長、發展、壯大到盛極而衰的過程。

如若違反其自然規律,即使偶爾成功,終歸也逃不掉失敗的命運。

商末紂王倒行逆施、荒淫無道、人心盡失,武王順應民意、發揚道義,進而成就偉業。

所以,善於順勢而為,成功會離你更近。

2

守得初心,方得始終

如果不能堅定地朝着志向去努力前行,那麼志向再高遠又有何用呢?

曾國藩二十八歲時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很多人到了翰林院,只需鑽鑽門路便可坐等授官了。

但曾國藩立志言:“棄天而佚,是及兇災。往者不可追,請從今始。荷道以躬,與之以言。一息尚活,永矢弗諼。”

不管是身在軍營還是做官,他都從早到晚不敢有一絲懈怠,就算風雨交加、身體有恙,依舊聞雞起牀,夜半才眠,幾十年如一日。所以,守得初心,方得始終。

3

心靜慮遠,功不可間

心安靜,則神明榮;慮深遠,則計謀成。

神明榮,則志不可亂;計謀成,則功不可間。

諸葛亮曾説:“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謀事時,心態保持安靜平和,無為以求,達到以心知物的境界,否則見理也就不明瞭,都是浮於表面的。人在俗世之中,免不得終日忙忙碌碌。

歷經浮世種種以後,我們曾經清澈如水的心早已混濁。摒棄慾望,守得一顆清明的心,方能明心志,這樣的人會有多聰明自不必説。

4

識人知人,人盡其才

當有徵召來人才時,必須首先詳查他們之間的異同,辨別其言行,瞭解其才能,然後決定與這些人的疏遠關係,再決定如何使用這些人。

我們知道,可以燉一頭牛的大鍋肯定可以燉熟一隻雞,但是這需要浪費多少柴火?

又例如,讓蘇東坡去洗衣服,肯定不如洗衣女洗得乾淨。

讓姚明去打乒乓球,也肯定成為不了巨星。

因此,在識人用人時,一定要根據他的能力與潛力來判斷他是否合適這個位置。

但讓張飛去搖着羽毛扇運籌帷幄,叫諸葛亮手持長矛上前線,這樣的錯誤在歷史上不斷重複上演。

趙孝成王不顧周圍人的反對,非要指派趙括指揮長平之戰,結果造成40萬人被白起坑殺,趙國國力迅速衰敗。

如果讓趙括去教授兵法,憑藉他的口才和兵法知識,很可能會成為桃李滿天下的名師。

天下人都笑話趙括紙上談兵,其實一意孤行的趙孝成王才是罪魁禍首。善於知人識人,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才是成功之基。

5

見微知著,以小見大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自己先要平靜,以便聽取對方的言辭,考察事理,論説萬物,辨別雄雌。雖然這還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據細微的徵兆,探索出同類的大事。

鬼谷子曾言:“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泰)山之本。”

要從細微處着眼而預見未來的趨勢,但能做到這點的人是很少的。無怪乎鬼谷子感慨説:“事之危也,聖人知之。”

見微知著需要強大的觀察力,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還需要開闊的思維與聯想。

凡人只見蘋果熟透落地,牛頓卻從中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倘若不能以小見大、防微杜漸,往往會釀成大禍。

6

説話一定要因人而異

“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過者言,依於鋭,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

與智者談話,就要以淵博為原則;

與拙者説話,要以強辯為原則;

與善辯的人談話,要以簡要為原則;

與高貴的人談話,要以氣勢為原則;

與富人談話,要以高雅瀟灑為原則;

與窮人談話,要以利益為原則;

與卑賤者談話,要以謙恭為原則;

與勇敢的人談話,要以果敢為原則;

與上進者談話,要以鋭意進取為原則。

這些都是與人談話的原則。然而不少人卻常常背道而馳。

有些人認為,我們每天都開口講話,再稀鬆平常不過了。

其實不然,一句話可以使人反目成仇,也可以改善人際關係。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意思是,通過一句話就可以透視出這個人的智慧與否,所以説話一定要謹慎。

7

賞貴信,罰貴正

吳起在擔任魏武侯時,想攻下靠近魏境的一個秦國小哨亭,因此需要徵集百姓從軍。

於是吳起就在北門外靠置了一根轅木,然後下令道:“誰能把它搬到南門外,就賞給誰上等田地,上等住宅。”但百姓們感到此事很古怪,沒人動手去搬。

後來有個人來搬,吳起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賞。

不久吳起又在東門外放了一石赤豆,並下令説:“誰能把它搬到西門,賞賜如前。”人們搶着搬它。

接着吳起下令道:“明天將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國大夫,賞他上等田地住宅。”人們爭先恐後去攻打哨亭,一個早上就拿下了。

説到罰。

在商鞅變法時,太子觸犯法律。

商鞅説:“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於上層人士帶頭違反。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對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在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

後來,秦國人聽説此事,都開始遵從法令。

賞與罰、獎與懲,同樣需要中正。獎是正激勵,有功不賞,則無人思進取。懲為反激勵,有過不罰,則惡人將肆虐。話事人的賞、罰有信、有度,才會形成良好的風氣。

8

內省自察,知人先要自知

《孫子·謀攻》中雲:“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

知己為先,知彼為後,自知才能知人。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知道別人的善惡長短固然是聰明,但要明白自己卻需要大智慧。如何才能瞭解自己呢?這就需要不斷的內省自察,就彷彿在心中安上了一面明鏡,照出自身的不足與欠缺。

但是現實中,往往眼睛盯着別人不足的人多,敢於自我反省的人少;狂妄自大者多,謙虛謹慎者少。

知道自己不足,揚長避短,才能在不利條件下,扭轉頹勢,反敗為勝。要懂別人,請先讀懂自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49 字。

轉載請註明: 八大入世秘籍,值得終身領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