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天才與精英比比皆是,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為世界乃至全人類都做出了卓越貢獻。
著名猶太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博聞強識,一己之力推進了近代物理學的發展;波蘭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發現了鈾,由此加快了物理學發展的進程;高錕作為光纖之父造福社會,推動智能化與信息化發展。
無論他們身在何處,又是在什麼領域做出如此豐功偉績,他們都投身於建設人類社會的偉大事業中,為推動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在人類發展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
而在近代,有這樣一位天才少年,他在2003年獲得數學界的諾獎,在8歲時參加高考,甚至獲得760分的高分——他的名字叫陶哲軒,當之無愧的天才。
1、童年時期
陶哲軒,1975年出生於澳大利亞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畢業於香港大學,父親是兒科醫生,母親是理科專業的學術研究人員,可謂是書香門第。在3歲時,陶哲軒就已經顯示出相當於學齡期孩子邏輯和運算能力。
在3歲半時進入當地的一所小學,但由於年紀太小,並不適應這樣的學習環境,於是就讀6周後又被送回了幼兒園。在幼兒園學習的這的18個月裏,母親帶領他學完了小學階段的全部知識。
陶哲軒的成長史生動地詮釋了什麼叫做“英雄出少年”,這不光是家庭給予他的良好教育的功勞,更是自身天賦與刻苦學習所提供的助益。而且也為廣大父母做出警示: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心無旁騖的研究自己所喜愛的學科,這比什麼都重要。
2、初出茅廬
陶哲軒在7歲半時,他進入當地的高中讀書,並對數學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在他8歲時,經過夜以繼日的研究分析,陶哲軒出版了一本關於程序與運算的數學著作。而因為當時陶哲軒已經基本學完了中學的知識,所以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弗林德斯大學度過。
他在學校還陸陸續續參加了各種競賽,不但打敗了其他更為年長的競爭對手,甚至拔得頭籌,獲得了眾多有分量的大獎。並且在8歲時參加了800滿分制的SAT考試,獲得了760分的驚人成績,這在當時引發了軒然大波。
3、嶄露頭角
在陶哲軒14歲時,他正式進入弗林德斯大學開始新的學業生涯。經過了兩年的學習,他獲得了學校的榮譽理科學位。在2006年8月22日,他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中榮獲菲爾茲獎,令世界折服驚歎。
如今的陶哲軒依然在數學界發揮着巨大的影響力,在近10個重要的數學研究領域裏做出了卓越貢獻,堅毅、焚膏繼晷地推數學理論的發展。
陶哲軒光輝的成長履歷並非是給人以複製的模板,而是給廣大家長和學生們提供了可借鑑的學習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可以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的熱愛,讓他們從小就有濃厚的學習意識;父母的諄諄教誨與細心引導也功不可沒,這遠比“打壓式教育”和“填鴨式教育”更管用。
而孩子們也更應該將目光聚焦在提升自我和獲得自我認同上,天賦只是一個起點,能力卻是在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中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