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18歲就領兵打戰,戰功赫赫,最後卻被處死

相信很多看過清廷劇的朋友對愛新覺羅·褚英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嫡長子,在胞弟舒爾哈齊死後,褚英開始逐漸嶄露頭角。勇武善戰的他時常替老汗王處理主持一部分軍政事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他嫡長子的身份,褚英廣有戰功,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深得父汗喜愛,屢屢得到封賜。就是這樣一位未來汗位的繼承人,正值其顧盼自雄之時,卻被努爾哈赤幽禁於高牆之內,兩年後被處死,匆匆退出了歷史舞台,終年三十六歲。

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18歲就領兵打戰,戰功赫赫,最後卻被處死


努爾哈赤為什幺處死自己的親生兒子且是一個政治上的得力助手呢?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褚英的死一直籠罩着一層厚厚的迷霧,其實細讀清史,大家就不難發現其中的緣由。褚英自小就跟隨父汗努爾哈赤東征西討,英武過人,更是一個出色的軍事指揮家,十八歲時就因其戰功赫赫被賜號洪巴圖魯,漢語譯為“旺盛的英雄”,晉封貝勒。在與烏拉部的戰鬥中,和代善一起斬敵三千級,獲馬五千匹,甲三千副,凱旋歸來後受到了努爾哈赤的最高獎勵,再賜號阿爾哈圖土門,意為廣略,隨後更是被授命執掌國政,那年褚英29歲。

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18歲就領兵打戰,戰功赫赫,最後卻被處死


在年過半百的努爾哈赤心中褚英似乎已是汗王的最佳繼承人,早早地讓他執掌國政是要樹立他的威望,鍛鍊他的能力,就是這樣一位天之驕子卻最終讓他的父親失望了。褚英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一個帝王寬廣的胸懷而自身的慾望又過大,他居功自傲,總是嫌分給自己的部署、牧羣、財物少了,想方設法地從所得比他更少的諸弟那索取更多的東西,甚至強迫四個弟弟向自己立誓,不得違抗兄長的話,更不許將兄長所説的話告訴父汗,更聲稱:“凡與我不友善的弟弟們,以及對我不友好的大臣們,待我坐上皇位以後,均將之處死”。

不光是對自己的弟弟,褚英對待朝中大臣亦是如此,心胸狹隘加之戰功赫赫,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從而使得努爾哈赤的“開國五大功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扈爾漢以及其餘“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與之面和心不和。褚英趁執掌國政的機會極力打擊和削弱建州五大臣的權利和財富,對自己的四個弟弟又沒有更好的籠絡之法,採取簡單粗暴的立誓恐嚇,使得人人自危,更促進了“四大貝勒”與“五大臣”之間的勢力聯合。

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18歲就領兵打戰,戰功赫赫,最後卻被處死


日積月累,雙方的矛盾不斷激化,此時的褚英已然成為一個被孤立的獨體。終於“五大臣”和“四貝勒”聯合向汗王控告褚英,其中最讓努爾哈赤動怒的一句就是“擔心汗王百年後,我等性命難保。”此時的努爾哈赤左右為難,建州初定,他不得不在四大貝勒,五大臣和長子褚英之間做出一個選擇,汗王左右權衡,最終選擇漸漸疏遠褚英。

當年秋天徵烏拉時,褚英並未隨軍出征,被留下與代善一起守城。第二年,努爾哈赤親征烏拉,褚英亦未隨父出征,建州女真向來以軍功論賞,一定意義上説,褚英已經被排除了儲君的資格。

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18歲就領兵打戰,戰功赫赫,最後卻被處死


此時的褚英如果能夠吸取教訓,反躬自省,或許對於他來説還有些許機會,但是性格暴烈的他被父親教訓疏遠後,非但不認錯,不低頭,反而在努爾哈赤親征烏拉時書寫咒語焚燒告天,詛咒父汗、諸弟和五大臣征討烏拉大敗,以此來宣泄心中的不滿和仇恨。他盼望着努爾哈赤兵敗烏拉,並策動身邊的親信和城中留守將領,在父汗兵敗回城時,守住城門,不讓父親和諸弟進城,此時的褚英已然走上了一天兵諫篡位的不歸之路。

建州老汗王努爾哈赤此時雖然不在城中,但是威望猶在,參與此事的親信整日心懷恐懼,後來一個幕僚因為恐懼而留下遺書自殺,其它幾個參與者見勢不妙,便一起主動去向努爾哈赤告發了褚英,坦白其中的陰謀。老汗王勃然大怒,將褚英幽禁至高牆之內,經過深思熟慮,他看清了長子的存在已然危及到國家的安定以及其餘諸子和眾大臣的安危。

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18歲就領兵打戰,戰功赫赫,最後卻被處死


公元1615年8月,努爾哈赤下令處死了長子褚英,這一年,褚英三十六歲,努爾哈赤五十七歲。一個後金國的卓越功臣,本是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就這樣落寞地退出了歷史舞台,令人側目。值得慶幸的是,滿洲宗室的傳統是父親獲罪後,並不影響其子被任用。就像舒爾哈齊死後,其子阿敏後位列四大貝勒之一,濟爾哈朗爵鄭親王,官至攝政王。褚英被殺後,他的三個兒子,長子杜度後為貝勒,三子尼堪後為親王,都受到了重用。

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18歲就領兵打戰,戰功赫赫,最後卻被處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8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清朝的第一位太子,18歲就領兵打戰,戰功赫赫,最後卻被處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