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天才選擇
高一時他發表的的論文《冪數列求和縱橫引論》,獲得省級大獎。
高二時他參加了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並代表中國隊取得金牌。
高三時,他被選入國家隊,參加中學生奧林匹克國際比賽,以完美的滿分成績獲得冠軍。
上面這些是湖北武漢學生柳智宇——數學天才在高中階段取得的輝煌的成績。因為柳智宇在數學方面的突出表現,他不但為國家爭光,而且也為自己的人生輝煌的開始奠定了基礎,他被保送北大數學系。大學畢業後,柳智宇又收到了麻省理工大學向他送出的橄欖枝,而且是全額獎學金。
這樣的人才,註定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為之嘆服,為他高興的同時,更多的是羨慕。再看看自家的孩子,看着也挺努力的,怎麼就是比不上人家,怎麼成績就得不到提高。罷罷罷,沒有人家那腦殼,人家是神童。説實話,這種阿Q精神也挺好的,要不就是自尋煩惱。
照着這樣的思路,柳智宇的人生將是開掛的人生,他會馳騁在數學的王國中,做出驚人的研究成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父母驕傲,為母校增光。可是,他的人生是這樣的嗎?我們一起來看。
柳智宇在進入北大後,加入了北大禪學社,然後堅持吃素。柳智宇為人和善,性格比較內向,與同學們來往並不多。自從加入到北大禪學社後,柳智宇就開始熱衷於禪學社的各種活動,他去與僧人們交流,做義工,寺廟成了他喜歡去的地方。
大學畢業後,柳智宇就進入了我國著名的寺廟龍泉寺,北京西山腳下的千年古剎,出家為僧,自此一心向佛,青燈古佛常相伴。據説這個寺廟裏的高僧有的學歷很高,已經進入寺廟多年。
為何柳智宇會在人生的上升期,毅然決然的選擇遁入空門?大家都在尋求這個答案,而他的父母更因為兒子的選擇而想不開,感覺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卻換來了如此的一個境況。
柳智宇的人生,從小就與各種競賽相伴。母親負責他的生活後勤工作,一起陪讀,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因為忙於競賽,柳智宇的生活少了很多色彩。他的生活沒有節假日,沒有空閒時間。而他的父親也忙着帶着他四處參加大賽,彷彿他就是因為競賽而生。
再加上柳智宇的身體比較孱弱,經常在家,學校和醫院奔波,他除了參加競賽外,最喜歡的就是閲讀,他更喜歡哲學和古典文學,尤其喜歡讀《莊子》。
在追問出家的緣由的時候,柳智宇説“一切隨緣,“他不但是隨緣,更多的是跟隨內心的聲音,隨心而已。
柳智宇出家9年後,在被採訪後,道出了自己當年出家的理由,他説:\"學數學救不了世人。”由此可以看出,柳智宇的心結在於想做出最大的貢獻,想救世人。
柳智宇皈依佛門,是自己的決絕的選擇。尊重別人,不強求別人,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別人身上。既然柳智宇選擇了遁入佛門,我們唯有理解。作為成年人,他有權利決定自己人生的選擇。
我們凡人俗子大多在追逐名利,匆匆又匆匆。何時才會停下腳步,等等內心,讓來自心底的聲音跟上匆匆的腳步。忘我,勿我,又有幾人能做到?
在寺廟待的這9年,柳智宇也在苦苦思索,寺院的生活,與理想還有差距。他選擇了做心理學的研究,想在這方面能有所心得,目的是去幫助那些心結重重的人。他想去度別人,其實又何嘗不是度自己。
“天才”帶來的名譽一直壓在他身上,還有社會和父母的對他的過高的期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太累了,心累,身更累。他選擇了逃離,他選擇了放下。
柳智宇選擇把自己的心門封閉在禪房中,跌跌撞撞地在寺院中尋找出口,期待自己能破繭而出。
身上的擔子太重了的時候,我們都想卸下擔子,好好休息一下。我想,對柳智宇也是如此。如果他的父母讓他不至於在學習和競賽中太過於勞累,學習和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有趣,或許他的選擇是另外一番樣子。其父母也是悔不當初。
對柳智宇,真的希望他遵從內心的聲音,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相信,他不論幹什麼,都能做出成績,創造精彩。不論何時,他的選擇,都應該得到人們的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