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明令禁止使用,卻在學生族“火”到不行!搜題軟件,究竟是輔導神器還是懶人工具?
搜題類學習軟件在不少學校被老師明令禁止學生使用,但仍難以杜絕。有老師發現學生交上來的作業與搜題軟件上的答案一模一樣,甚至連錯誤也絲毫不差。日前,記者在多所學校採訪時聽到老師的抱怨:過去是擔心學生作業偷工減料或者互相抄,現在更擔心的是學生解題思路和學習習慣被搜題軟件“帶偏”。
一份在線教育報告統計結果表明,搜題類App主要滲透高學齡段(四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大部分初中生和大部分高中生,其中小學滲透率超40%,初高中滲透率超90%。應用商店中相關軟件不少安裝量都已過億。
日前,教育界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對於孩子使用搜題軟件,家長要有適度的監管,更要多點耐心,陪伴孩子共同探索解題的過程。而對於學校來説,搜題軟件的泛濫更應讓從教者思考,如何讓學生的作業少一點機械刷題,更多一點對學生思維的訓練。
搜題軟件成為“爆款”
搜題軟件現在究竟有多火?一名一線教師告訴記者,班上大部分同學都在使用搜題軟件。一次,他突然發現一名學生交上來的作業答案驚人完美,和以往相比有了“質的飛越”,不僅表述清晰,論證嚴密,還和參考答案不一致。“我當時欣慰極了,感到這位學生開竅了,然而同樣一道題,他在考試中回答卻完全沒有踩到點。”
上海市閔行中學高中政治教師謝曉東告訴記者,雖然平時不允許學生在校內使用手機,但是課後回到家使用搜題軟件的人不少,有些學生甚至養成了靠搜題軟件訂正作業的習慣。
為何搜題軟件成了“爆款”?
一方面,豐富的題庫,“隨拍隨解”快速解題的確可以幫助家長和學生解決“燃眉之急”。有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他的孩子今年升入初中後,家長輔導逐漸力不從心,但是老師又不允許題目空着不做。於是夫婦倆不得不輪流上陣,自己先用搜題軟件搜索答題思路,理解後再給孩子講一遍。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除了要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還要完成大量課外輔導班作業。據《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語文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超過四成四年級、八年級學生完成學校老師佈置的全部家庭作業時間超標,兩成四年級學生僅完成學校老師佈置的語文作業就超過了國家規定的家庭作業總時間。為了快速完成作業,又能確保正確率,搜題軟件成了學生的求助對象。對此,有網友則覺得情有可原,“孩子不會,老師又不讓空題,家長又講不明白,學生只好求助學習工具。”
比答案和正確率更重要的是思考過程
但是,對於搜題軟件,幾乎所有學校的老師都認為必須“説不”。記者採訪多所學校的老師、教育界專家時,他們不約而同地表示:中小學生不建議過度使用搜題軟件,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是如此。因為一旦打開,孩子往往很難抵擋誘惑,而主動思考、相互討論、諮詢老師才是更好的學習方式。
“一切直接給予而不是挖掘他潛在思維和執行力的行為都是成長路上的慢性毒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劉志基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品質,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幾秒鐘就能拿到答案,快速、精準答題的模式不僅違背了教育的初衷,更違背了學習的規律。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特級教師胡杰建議,任何時候學生的作業都必須有自主思考的過程。
“比答案和正確率更重要的是思考過程。”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數學學科主任繆壽紅告訴記者,在他們學校,學生作業可以有空題。他表示,佈置作業的目的在於檢測學生學習效果,方便老師調整教學。“我經常告訴學生,如果大家為了追求正確率而選擇‘抄答案’,那最後只會導致老師基於這些錯誤的判斷,從而加快教學進度。”
“數學之美正在於其邏輯和推理的過程,基礎學科尤其需要保持長期思考的習慣,不能急功近利。”繆壽紅説,如果有學生長時間解不出一道題,他不建議學生馬上求助搜題軟件,而是和同學、老師討論交流,“有時候,難題在思維碰撞中迎刃而解,學生更能感受到其中樂趣。”
搜題軟件的流行提醒我們,教學還有很多改進空間
和幾十年前不同,觸屏一代的學生在牙牙學語時就已接觸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正如一位網友所言:如果説從前我們不會組詞或不知道詞義必須通過查閲新華詞典或詢問老師、家長才能解決,如今的孩子只需滑動指頭便可得到問題的基本答案。不少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直言:搜題軟件流行的背後,其實也提醒我們,學校教學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使用智能學習軟件進行學習是趨勢所在,我們不可能將孩子送回前數字化時代。”劉志基説,與其禁止孩子使用此類軟件,不如反思“我們的教學是否還有改進的空間,孩子需要完成的作業是不是過多、過於單調枯燥”。他表示,互聯網時代,常識性的內容唾手可得,但創新的思維卻無法通過軟件獲取。因此,相比通過作業強化“死知識”,教師更應該通過靈活的作業傳遞給學生“活內容”。
繆壽紅表示,教師不應該圖省事直接搬用現成的試卷和考題,應當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適當調整作業,通過設置原創考題、佈置開放性、探究性題目等方式來增強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讓作業在有針對性的同時更精緻。
作者:吳金嬌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pixabay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