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名納粹軍官開會時被絆了一跤, 人類歷史也就此徹底改寫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經典

在納粹德國倒台後,人們從諸多遺留物品中找到了一些駭人的東西:納粹的檔案室中,居然有一批以處決為主題的錄像帶。手段之殘忍,畫面之血腥,要是放在咱們這兒,分分鐘被和諧的節奏。鮮為人知的是,這些處決錄像是被納粹頭子希特勒當“電影”來看的,估計還一邊看一邊咬牙切齒,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事兒得從1944年説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蘇軍開始反撲;到1944年初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局勢一片大好,在這種背景下,德軍高層中一大批對納粹本來就不怎麼看得順眼的高級將領,開始試圖勸説元首結束這場戰爭。最早做這種嘗試的高級將領之一,便是我們熟知的隆美爾元帥,他曾在多次軍事會議後禮真誠地懇請凱特爾幫忙勸勸元首,“結束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無奈凱特爾本身就是元首的一條走狗,還有一個庸才帝國元帥赫爾曼·威廉·戈林在元首耳邊煽風點火。隆美爾的請求不但被當場駁回,凱特爾還諂媚地稱讚了一番,把元首吹捧為世間難得一見的“軍事天才”。雖然隆美爾、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人很焦急,但作為軍人的他們只能服從命令。因此,改變第三帝國命運的希望在另一批人手裏,他們便是“貝克-戈台勒集團”。

所謂“貝克-戈台勒集團”,實際上就是反對納粹的人組成的團體。早在1938年,一批傳統的德國政客和軍事將領認識到納粹的邪惡性,那時他們就計劃逮捕納粹黨的幾位黨魁,並藉助手中掌握的部隊,解除黨衞軍的武裝。這個計劃必須建立在英法等國對德國宣戰的基礎上,出乎意料的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問題上,這些歐洲霸主們竟然選擇了屈辱性的妥協,“貝克-戈台勒集團”的第一次嘗試便流產了。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貝克-戈台勒集團”對元首招惹了蘇聯這個可怕的敵人感到非常不滿,又計劃在元首趕赴前線視察部隊時將其逮捕。最理想的情況是迫使其放棄哈爾科夫,與蘇聯達成停戰協議,然後將馮·博克元帥推為新任最高統帥;如有任何意外,就立刻將希特勒處決。不過,元首當時帶了一大批黨衞軍當保鏢,這個計劃也不了了之了。

在之後的兩年多世間裏,該組織又做了多次嘗試:將一枚朗姆酒外形的炸彈放進納粹高層的包機,誰知因為天氣太冷,炸彈沒有爆炸;在元首參觀一批繳獲的蘇軍武器時,因為元首不感興趣而提前離開,計劃又泡湯。直到1944年,戰局迅速惡化,“貝克-戈台勒集團”終於制訂了一個相對周密的計劃。他們計劃在納粹高層的軍事會議上引爆炸彈,炸死包括元首在內的納粹黨骨幹,隨後,該組織控制媒體和軍隊,將罪責全部推給納粹黨,並指揮軍隊解除黨衞軍武裝;控制德國各大城市,建立新的政權,戈台勒擔任總理,貝克攝政,隆美爾和克魯格實際上成為軍隊新的統帥。力圖與盟軍和蘇軍停火,公開審判納粹戰犯。組織將該計劃賦予了北歐神話中復仇女神“瓦爾基里”的名字,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刺殺希特勒”。

這個計劃看上去完美無缺,然而由於過分謹慎,負責執行計劃的各部分彼此之間聯繫並不充分。執行刺殺計劃的馮·施陶芬貝格也臨時改變主意,沒有等戈林、希姆萊等人出現,而是在會議室內激活了炸彈。更不巧的是,他原本攜帶了兩枚炸彈,因為情況倉促,最終只激活了一枚。種種偶然因素疊加在一起,為計劃的失敗埋下了禍根。施陶芬貝格將激活的炸彈裝在公文包裏,悄悄踢到元首附近,然後立刻離開了。20日12時37分,當施陶芬貝格藉口離開會議室時,炸彈離元首隻有不到2米。然而,就在炸彈將要爆炸前夕,陸軍總參謀部作戰處首席參謀勃蘭特上校被包絆了一下,他惱火地將公文包挪到了會議桌的另一側。正因此,炸彈的威力大打折扣,最終只炸死了離炸彈最近的4人。

其實,雖然元首沒死,但貝克-戈台勒集團仍有大把機會。當施陶芬貝格宣佈炸彈爆炸後,組織並沒有立刻發動政變,而是一直在等待消息。納粹則故意封鎖消息,最終先下手為強。在元首的直接命令下,蓋世太保展開了血腥的清算,有7000多人被捕,絕大多數人慘遭處決。槍決算是“優待”了,大多數人被酷刑蹂躪到死,比如被鐵鈎鈎穿肚子或脖子,掛在空中等死;或是被鋼琴線勒住脖子,然後吊死。這些都被錄了下來,成為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特殊的“電影”。最倒黴的莫過於隆美爾了,對政權忠心耿耿的他,僅僅因為他的一些話莫名其妙地出現在“貝克-戈台勒集團”的記錄裏,因此被迫自殺並被國葬,真可謂是“躺着中槍”。

“瓦爾基里”行動的失敗和元首的苟活有多麼偶然呢?學者考證後表示,如果施陶芬貝格將兩枚炸彈都激活,那麼元首必死無疑;如果擋住炸彈爆炸的桌板薄哪怕幾釐米,元首必死無疑;即便是這些都發生了,元首仍極有可能因傷口感染死在1944年,然而最終拯救他的,卻是敵人盟軍發明的一種救命藥——青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