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王思洵在9月開啓了她在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留學生活。從印度室友與她探討“中國智造”的實惠好用,再到英國維修工人向她誇讚中國產的口罩,王思洵感受到了中國迅猛增長的全球影響力。
這是留學生在海外發揮中國文化使者作用的日常。祖國開放的堅定決心,給他們帶來了在世界舞台上“乘風破浪”的自信和底氣;同時,他們也在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講述中國故事。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特別是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出國留學事業在“十三五”時期得到了迅猛發展。據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4月2日援引教育部門的統計數據通報,中國海外留學人員總人數約有160萬人,而這一數字在2016年僅為54.45萬人,增幅達到193%。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之際,王思洵一度為就學和如何前往學校報到而擔憂。在中國外交部、教育部、民航總局等多部門和中國駐貝爾法斯特總領館的大力支持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在英國高校中率先推出了針對中國學生的包機服務。由中英兩國合作策劃、實施的留英“入學班機”,也開創了我國至貝爾法斯特直飛航班的先河。
乘“入學班機”抵達貝爾法斯特後,王思洵還收到了中國駐貝爾法斯特總領館和中國學聯為他們準備的防疫物資。今年4月,中國外交部啓動了為海外中國留學生配發“健康包”的計劃。“黨和政府時刻牽掛着廣大海外留學人員的健康與平安,祖國永遠是大家堅強的後盾。”時任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曾表示,中國駐外使領館會陪伴在大家身邊,堅定不移地與廣大留學生風雨同舟、共克時艱。
疫情也是對我國“十三五”期間優化教育對外開放佈局成果的一次考驗。2019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全面提升國際交流合作水平,提升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到今年6月,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已達2282個,其中本科以上機構和項目1196個。我國已有具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大學10所、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21家。
今年9月,為解決部分留學人員的現實困難,教育部提出,允許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內地(中國大陸)與港澳台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在保證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考核招錄部分符合特定條件的出國留學生,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為學生提供國內求學機會。上海紐約大學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在2020年秋季學期,該校通過Go Local(就近入學)項目接納了來自紐約大學和紐大阿布扎比校園的約2300名中國籍本科生和800名中國籍研究生到校就讀,有效緩解了防疫特殊時期中國留學人員的就學困難。
畢業於中國第一所中外合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劉芮希,已經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非洲能力發展研究所實習了近兩年。2018年11月,她作為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公派留學人員,到達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協助研究所項目官員完成教師教育和課程發展等領域的項目工作。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完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機制,有計劃地培養推薦優秀人才到國際組織任職。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有機會成為全球化新時代的國際人才。
今年7月,由劉芮希所在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和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共同發起,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和國家開放大學協同設計和開發的“非洲教師在線和遠程學習課程”正式上線,希望藉此為受疫情和學校關閉影響的非洲教師提供遠程教學支持。
“國家現在給予國際組織人才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劉芮希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説,前幾年,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項目只開放給部分重點高校,如今已經改革為公開遴選,所有感興趣和達到相關要求的人員都可以自行申請。同時,國家留學基金委還在實習期間為公派留學人員提供獎學金和一次往返國際差旅費用,“非常有利於青年學生更加深入地在國際組織內學習和成長”。
限制更少、渠道更寬、支持更大,“十三五”期間,國家對留學人員工作高度重視,不僅着眼於“走出去”,更發力於“引進來”。以簡化留學回國人員辦事程序為例,教育部從今年11月1日起將正式取消實行了近15年的《留學回國人員證明》。消息一出,不少留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留言感慨,“終於等到你!”程序簡化極大地方便了他們回國就業和生活。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佈的《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留學回國人數達到35.35萬人,是同期出國留學人數的85.41%,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人員選擇回國就業。
本報北京10月26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