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考成績不理想,家庭陷入情緒陰霾?專家:一次考試“失利”絕非人生失敗,超越逆境從“釋然”開始

孩子中考成績不理想,家庭陷入情緒陰霾?專家:一次考試“失利”絕非人生失敗,超越逆境從“釋然”開始

上海中考成績已於日前放榜,隨着各區高中錄取分數線公佈,錄取結果已定。中考成績的高低也由此成為近期影響不少家庭“晴雨榜”的重要因素。孩子考得好,進入心儀高中,固然皆大歡喜,但如果考得離理想目標有差距,亦或“考砸”了,家長又該如何正確對待?

不久前,一段母親撕獎狀的視頻引發不少網友關注。視頻中,因孩子中考成績不理想,一位母親揭下了孩子滿牆的獎狀,希望以此作為激勵,“高中再把這面牆貼滿”。

“千萬不要因為一次考試,就徹底抹去孩子付出的努力,更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隨着暑假進入尾聲、新學期開學在即,不少教育專家向家長髮出提醒:幫助孩子坦然接受中考結果,帶領孩子一起超越逆境,滿懷期待開啓下一階段學習,是每個家庭要齊心協力完成的“功課”。

“越是在孩子遭遇挫折的重要關口,越考驗家長的智慧。”正如一位專家所言,合適的教育方式能帶來一次絕佳的教育機會,不僅能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挫折,更能讓其明白一次“失利”絕非人生失敗。

家長請不要用“失利”來表達中考成績

今年中考放榜後,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黃榮華收到身邊不少家長朋友的求助。“這些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今年中考失利了。”黃榮華直截了當地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家長千萬不要用“失利”來表達孩子的中考;同樣,家長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失利”來表達自己的失落心情。

在黃榮華看來,“失利”即為被打敗、輸給對方。但事實上,孩子參加中考、取得自己應有的成績,考上高一級學校,這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成“被打敗”。“即使沒有考上高一級學校,也不能説輸給了誰,同樣要對未來的學習抱有信心。”黃榮華分析,一些家長之所以用“失利”這個詞語來表達孩子的中考結果,主要是覺得沒有達到預設目標。不過,就他了解到的情況看,這些表達“失利”情緒的家長,往往給孩子設定的目標過高,是極不易達到的。

無獨有偶。近期網絡上,一段母親撕下兒子從小到大積累的滿牆獎狀的視頻之所以會引起關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位母親在面對孩子中考成績時的情緒表達過於激烈。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教師陳明青直言,這位母親的做法值得商榷。雖然她的本意是希望激勵孩子未來更加努力,但無形中否定了孩子曾經的努力,可能傳遞的直接信息變為:由於一次中考,此前的努力都被清零。“這種‘激勵’可能會成為孩子心中一根永遠的刺。”

孩子中考成績不理想,家庭陷入情緒陰霾?專家:一次考試“失利”絕非人生失敗,超越逆境從“釋然”開始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

更需要共情與支持

“哪怕這次中考沒考好,孩子的人生就失敗了嗎?當然不是!”青少年心理問題專家陳默直言,隨着中考、高考成績放榜,哪怕孩子沒有進入理想的學校就讀,也請家長調整好心態。只有家長先釋然,才能幫孩子找到問題、走出陰霾。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陳明青遇到過不少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尤其進入高中階段後,隨着學習強度增大,很多家長也繃緊一根弦,對孩子單次測驗成績關注度過高。“在這種高利害、高壓環境下,來自家長的焦慮情緒將會籠罩孩子整個高中三年,甚至更久。還有學生產生了高考沒考好、人生就再無希望的極端想法,這對孩子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

“對正值青春期的學生而言,造成他們中考等重要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很多。”上海大學心理輔導中心教師許靜在臨牀諮詢中發現,尤其在初二,學生成績出現波動的情況比較常見。談及原因,許靜分析,也許是正處青春期的孩子產生了叛逆心理,孩子總以“憑什麼我要聽你們的”這種心態面對家長的教育;也可能是父母過於聚焦孩子的學業,忽略了青春期孩子的內心。“比如,有些學生可能因為老師的一次批評而討厭一門科目,成績也隨之下滑,但家長只關注結果,沒有追溯背後的原因。”許靜表示,對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來自父母和周邊環境的鼓勵、讚賞很重要,特別需要尊重、共情、理解和支持,而非一味地指責與發泄。

錯誤的教育方式

或對親子關係產生不可逆傷害

對不少學生而言,中考是人生中面臨的第一次重要考試,這很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要直面的逆境。如何帶領孩子一起重新站起來,從逆境中勇敢地走出來,對家長來説,這雖然是一個困難的時刻,但也是真正教育孩子的一次絕佳機會。

“即便孩子中考的成績沒有達到預期,父母也可以通過特定的儀式來激勵孩子,但前提必須是尊重。”許靜特別提及一點,即便家長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如果選錯了教育方式,結果往往背道而馳,甚至對親子關係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她的建議是,父母可以和孩子平心靜氣地談一談,從具體細節出發,細數孩子在備考階段付出的努力,以此鼓勵孩子。父母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一次沒考好不代表沒希望,未來還有很多種可能。

同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教授姚玉紅曾給中考後的女兒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問女兒:“如果生米煮成了熟飯,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它的未來就只能一直這樣當個‘飯’嗎?還有什麼其他的可能性嗎?”

顯然,姚玉紅也藉着這封信,希望和孩子談心:即使是優秀的學生,也會一邊享受着“優秀”“卓越”等光環帶來的好處,一邊擔心一旦失去這些,別人會如何對待自己。

“很多學生之所以陷入抑鬱的情緒中,正是因為他們認為萬一失去了這些,所有過去的美好都不會再來,未來也看不到爭取的希望。”姚玉紅同樣認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固然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悦甚至挫敗感,但也不失為一次難得的教育契機。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光環並不是人生中唯一重要的東西。當家長不再用錯誤的方式激勵孩子、讓孩子從心底否定自己,當“優秀”“卓越”不再成為沉重的負擔,孩子們就能憑藉自己的力量超越逆境,收穫成長,未來的路也會走得更輕鬆。

作為母親,姚玉紅送給女兒的是這樣一段話:當“熟飯”打破只能繼續做飯的狹窄命運時,它未來的畫面才真正開始大氣鏗鏘。它可以做糨糊、可以捏模型,也可以裝入行囊做“去旅遊的飯”。



  作者:吳金嬌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17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中考成績不理想,家庭陷入情緒陰霾?專家:一次考試“失利”絕非人生失敗,超越逆境從“釋然”開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