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只有道路長了,才能知曉馬匹的能力,只有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好壞。當然了,馬不是生來就註定跑得長遠,人也不是生來註定心和善惡。
馬匹通過後天的訓練也是可以變得身強力壯,人也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改變善惡的觀念。所以,教育事業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發展的一大重任。
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國家未來的發展能否越來越好,教育事業越好,為國家輸送的人才也就越多。所以,很多家長和學校,在孩子小學的時候,就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現如今很多家長的目標和心聲,為了讓孩子在教育上體現出優越感,家長也是費勁了心思。
但是,
現在的成績和發展就能決定未來嗎
?顯然情況並不是像大家所想象的那麼順利。
“五道槓少年”與“不屑弟”
曾經有這樣一張照片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照片中一位身穿藍色上衣,脖子上帶着紅領巾,胳膊上彆着“五道槓”少先隊大隊長標誌的少年,正襟危坐的坐在課桌前,認真聽着老師講課。
而他身後有位穿着灰色上衣少年正滿臉不屑的看着這位聽講的少年。網友們把這兩個孩子,玩笑的稱作是“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弟”。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這個人稱“五道槓少年”的孩子叫做黃藝博,他從小便是所謂的“別人家的小孩”。據其家長説,在黃藝博兩歲的時候,便已經開始關注《新聞聯播》了。
小小的年紀,在其他小孩子只知道動畫片和遊樂場的時候,黃藝博便看得懂新聞,讀得懂報紙了。
可以説,黃藝博是個“少年老成”的小孩子。
除此之外,黃藝博在七歲的時候,就已經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在與人溝通交流和交往上,他的一切言談舉止都十分禮貌儒雅,好像是古代出生在大户人家的少爺。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如果不是因為現實年齡的限制,很多人都會因為黃藝博的行為舉止而認為他是個三四十歲的成功人士。黃藝博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秀,“全國十佳少年”便是對他最大的肯定。
因為黃藝博年紀小小就如此出眾,使得電視台和媒體也關注到了他。電視台對黃藝博進行了一個專門的採訪,這個採訪可以説是令黃藝博徹底走紅。
大家都沒有想到一個年僅七八歲的少年,在面對大場面的時候也會異常地沉着冷靜、對答如流。對黃藝博也是紛紛投來了羨慕的眼光,黃藝博也成了當時小孩們學習、超越的目標和對象。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然而電視台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採訪本來是針對黃藝博的,卻意外讓他旁邊那個滿臉不屑的孫童也跟着走紅。在採訪照片的角落裏,孫童一臉不屑的看着正在被採訪的黃藝博,就好像是在説:“有什麼了不起的,至於這麼有優越感嗎?”
其實,這才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該有的心態吧。在孫童這樣明顯的對比之下,黃藝博確實顯得有些做作了。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採訪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了,“五道槓少年”黃藝博和“不屑弟弟”孫童都已經長大成人,但他們兩個人現在的狀態卻另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當初那個“別人家的孩子”黃藝博,現在只考取了普普通通的民辦大學,而那個滿臉不屑的孫童,現在卻是哈佛大學的一員。
這樣對比下來,孫童的成績比黃藝博還要好。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黃藝博從小就喜歡關注國家大事,也會發表自己的小小見解,曾多次向報紙雜誌社投遞,發表的文章少説也有一百多篇了。除了寫作,他還擔任了班級和學校的學生幹部,經常幫助老師和校領導處理一些學生事務,年年都是“優秀幹部”和“三好學生”。
因為黃藝博實在是“太優秀”了,所以在高中時期,就有一些名牌大學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武漢大學就是其中一個。
然而,黃藝博的光芒實在是太耀眼了,這也導致他不再重視自己的學習,一心想要把人際關係和學校事務處理得當,有些“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感覺。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雖然在武漢大學的自主招生上,黃藝博通過了考試,但在高考上,黃藝博還是落榜了,他477分的成績,根本無緣武漢大學,
最終只能去一個普普通通的民辦大學。
反觀“不屑弟弟”孫童,他雖然年少時沒有黃藝博的“主角光環”,但卻有一個簡單快樂的童年。
雖然當時的學習成績沒有特別出色,但他懂得孰輕孰重,在高中這一極為關鍵的時期,孫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什麼學生幹部,老師的得力助手,他統統不稀罕,和小時候的脾氣還是一模一樣。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雖然不是老師心中最乖最聽話的孩子,但一定是現在老師心中最驕傲的學生。他沒有墮落也沒有放棄自己,就是憑着這股不服輸的勁頭,實現了人生的逆風翻盤,
最終考取了哈佛大學。
反差人生,值得反思
“五道槓少年”黃藝博和“不屑弟弟”孫童之所以會形成如此大的反差,與他們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
黃藝博在小時候就受到父母的影響,對國家大事密切關注,但這並不是黃藝博自己的興趣愛好。因為太過嚴謹認真,反而失去了小孩子該有的童趣和童真,這在成長的道路上實際也是一種變相的缺失。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毋庸置疑,黃藝博的確是個天才,但天生的天才,在後天沒能得到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再厲害的天才也會成為蠢才。
而孫童,雖幼時滿臉不屑,但他的父母懂得,在什麼樣的年紀該做什麼樣的事。興趣不是強加的,而是慢慢的發掘和培養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的積累和學習的。
天生再聰明的人,如果後天不願意付出、懶惰,不能堅持,總有一天會被勤勞的人超越
想必,“龜兔賽跑”的故事所藴含的道理也是人人都懂的。
黃藝博的泯然令所有人都感到惋惜,但是卻又無可奈何,因為從他“走紅”的那一天起,命運就已經改變了,而這變化還是出自黃藝博自己之手。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結語:
人生如此,世事難料。誰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不是註定的,是可以改變的。雖然“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但小孩子的可塑性實在是太強了,未來的命運和結局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誰都説不準。
黃藝博與孫童便是最好的例子,幼年時期人人誇讚,人人看好的黃藝博,長大之後不一定會按照預想的軌跡生活。反而是不被看好的孫童,活成了大家想象中的那個樣子。
其實,仔細想想,少年時期的黃藝博是否真的像大家説的那麼優秀呢?眾人都稱讚他七歲開始就看報紙、讀新聞,然而七歲的他真能看懂新聞裏所説的事情和背後所反應的社會現狀嗎?怕不過是媒體和電視台為了博話題、博眼球對小小年紀的他進行“吹捧”罷了。
父母不僅不阻止這樣的行為,反而是倍感欣慰、倍感驕傲,而黃藝博自己也是樂在其中,才釀成了最終“仲永成平庸”的結局。
當然,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切記,揠苗助長只會違背自然生長規律,違背天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7 字。

轉載請註明: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