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前言:
提起老子,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印象,大概都是一個仙風道骨對任何事情都不上心的老人。作為道家學派的始祖,老子的行為準則備受後人推崇,尤其是在現在的煩躁社會中,像老子那樣能過上"無為"的生活,更是成為了一眾人人的心之所往。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可老子真的是這樣嗎?老子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老子的"無為"真的是什麼都不做嗎?
要深刻理解老子的精神世界,那麼《道德經》就是一本我們必然要讀的書籍。在這本老子留下的著作中寥寥數語,雖然深奧,但其精華可以卻可以總結為6個字:無為而無不為。
但若想真正理解這6個字,除了通讀《道德經》外,研究老子的個人經歷同樣至關重要。老子的降生
老子出生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是中原大地戰火紛飛的時期,雖然有周天子在位,但基本上天子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權利,不過只是一些有實力諸侯的工具而已,下面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地盤,不惜開戰,弄得百姓民不聊生。
老子就出生在這個時期的一個小國——宋。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老子的父親作為司馬,再一次與楚國交戰時意外身亡,他一死宋國軍隊也就沒有了打仗的信心,老子的母親為了避免被楚軍殺害,帶着家人奴僕一路逃跑。原本大家打算逃到安全的宋國國都,但卻因為不認識路,逃到了成果境內。
老子的母親此時已經懷孕7個月1路奔波,再加上失去丈夫的悲傷,一不小心動了胎氣,老子也就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上。
雖然是一個早產兒,但老子卻從小就有着異於常人的智商,即使當時裏崩月壞外加家道中落,老子依然將各類知識學習得十分透徹,甚至於他的老師都坦言,沒有什麼能夠教給他的知識了。最後老師只能來到周朝的國都,一邊學習一邊工作。老子的仕途與讀書
來到國都的老子考入了當時的"大學",太學。在太學中老子繼續學習禮樂等知識,三年後就被推薦為"圖書館加檔案室"的管理員。這樣一來老子每天都有機會接觸到各類書籍,也就在"聖人"這條路上走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順利。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當了三年"管理員"的老子成功晉升為"館長",雖然當時的許多貴族因為世襲制的原因已經不再學習,可當時的平民及士大夫階層還是十分崇拜有才之人,而且貴族畢竟只是少數,天下大部分人都是沒有貴族血緣的普通人,老子有如此淵博的學識,自然成為了天下聞名的"學者"。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下去,或許《道德經》會推遲"出生",亦或是根本就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也未可知。令人沒想到的是,不過,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就連周朝的王室也發生了一起叛亂,所有王室的珍貴書籍都被叛亂者帶到了楚國,身為官員的老子也被牽連。正好老子已經厭倦了這種生活,也就順水推舟辭去了職務。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辭職後的老子在函谷關遇見了尹喜,恰巧平日裏尹喜也十分喜愛讀書,而且對老子的大名如雷貫耳,當老子一出現在函谷關時就被尹喜發現了。在他畢恭畢敬的行完學生之禮後,越是與老子交談越是感覺他學識的淵博及境界的高超。
為了能日後更好的學習老子的思想,也為了能讓後人可以有機會了解到老子的精神世界,老子留下《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
《道德經》看似是以王室興衰和百姓疾苦為主線的書,但其中藴含着豐富的道理,大到宇宙本源,小到人生哲理,這本書都有涉及,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應該就是"無為"。但這個"無為"並不是我們字面意思理解的什麼都不做,也不是我們現在所説的"佛系",只有深刻理解了"無為",才能深刻理解《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現在許多年輕人打着"無為"的旗號真的什麼都不做,表現得自己無慾無求一樣,其實這已經嚴重違背了老子的本意,"無為"的本質應該是順其自然。每天太陽昇起就工作,夜幕來臨就休息,這是地球運轉的規律,人也應該如此。往更深層次來説,"無為"也代表着一種精神高度,不爭名逐利,不損人利己,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慾望。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在世上的人都會有私心,都會有慾望,而聖人的偉大就在於他不用控制自己的慾望,因為他已經沒有了慾望,沒有了私心,更沒有了害人之心。而老子所主張的就是人應該減少自己的慾望。其實老子有這方面的觀點也不足為奇,畢竟他所處的時代都是因慾望所致,若是各諸侯國沒有權利的慾望,周天子沒有享樂的慾望,那百姓又怎麼會身處戰爭流離失所。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毫不客氣地説,就連孔子也是有着他的慾望,有着他的私心。當時老子名聲遠揚,就連孔子都向老子請教問題。與老子的出世不同,孔子一心想着入世,一心想讓自己的學識有用武之地,所以才會有老子周遊列國推廣自己的思想。面對周王室的衰落,孔子主張"克己復禮"逐漸恢復周天子的權利,達到太平的局面。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可以説孔子是老子的半個學生,但師徒兩人這次的交談卻不那麼愉快,觀點不同的人在一起難免會有分歧。雖然孔子認同老子的道理,但卻更堅持自己的見解。於是孔子繼續"推銷自己",而老子則遠離了官場的紛爭和爾虞我詐。"無為"不是消極,尊重規律
用馬克思主義的學説來解釋的話,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規律,早在幾千年前的老子就已經提出了這個觀點,這也是無為內在的含義。從一個人來説,餓了就吃飯,渴了就睡覺,到什麼年齡就做什麼年齡該做的事情,不要打破這個規律,以免對人的身體造成損害。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對於治理一個國家來説更是如此,百姓若是生活困苦,上位者就應該修身養息,而不是為了自己一己之私南征北戰,將百姓置於水深火熱之中。漢高祖劉邦最開始的治國方針就是如此,不強行徵兵,也不向百姓收取苛捐雜税,讓剛剛經歷過戰火的國家得以發展。總結:
作為俗世中的普通人,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慾望和私心,若是想有更高品質的生活,控制自己的慾望和私心,用最單純的思想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順其自然過好自己的生活,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們要做的就是擺正好自己的心態,靜下心來好好研究《道德經》教給我們的道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41 字。

轉載請註明: 老子《道德經》悟透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