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擔多職,校園心理健康教師為何不能“專職專幹”?
周老師是西部某中心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她要給該校初一年級的8個班上心理健康課,還要給有需求的學生做心理諮詢,同時兼職學校政教處的工作。“沒辦法,學校就我一個心理健康教師。”周老師説,她曾在另一所有2000多名學生的中學任教,其間也是那所學校唯一的心理健康教師,同時還兼任校團委書記。
這並非個案。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面我國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低齡化,另一方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臨專業教師缺口大、不專職、培訓少等問題。
一人擔多職,精力三七開
中小學缺少專業心理健康教師的情況普遍存在。西南某省教育廳去年年中發佈的數據顯示,當時該省共有心理健康教師9816人,覆蓋學校6957所,其中專職心理教師只有758人,覆蓋學校僅563所。
在較為偏遠的鄉鎮學校,心理教師師資力量短缺的情況更為突出。西部某鄉鎮小學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該校沒有心理教師,也沒有場地和經費用於建設心理諮詢室。
心理教師(左二)與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交流心理健康知識
貴州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潘運介紹,今年“5·25心理健康節”當天,由於貴陽市多所中小學心理教師師資力量短缺,該院曾派出10批次老師和研究生,去支持這些學校開展心理健康團體輔導活動。
由於專業師資有限,不少學校的心理諮詢只能簡單開展一些工作,並不能真正深入瞭解學生心理狀態,往往要等到學生異常表現十分明顯時,才能捕捉到。
此外,心理教師普遍難以“專職專幹”。半月談記者調研期間,共採訪了14位中小學心理教師,其中13人都兼職負責其他工作。這些瑣碎工作往往會佔用老師們一半多的時間和精力。有的心理教師原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不同的培養方案,但因為還要負責其他工作,不少規劃都來不及實施。
於是,有條件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學校也出現了矛盾場面:一面是大門上鎖、地面落灰、難以起到實際作用的心理諮詢室,一面是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行政事務上的心理教師。
西部地區某中學心理教師説,她所供職的學校有4名心理教師,但都兼職了其他工作。“我和一位同事是學校德育科的幹事,另外兩人都是學校的中層幹部。”當被問及為何要兼職其他工作時,該教師坦言是為了提高收入。“如果我只做本職工作,每個月基本工資只有不到2000元,加上績效也只有3500元左右。”
培訓機會少,評職稱困難
貴州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院長吳小勇等專家介紹,不少中小學心理教師都是心理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高校在培養過程中側重於理論教育,在心理諮詢等技能培訓上用力不多,導致這些畢業生中的大部分人缺乏處理心理疾病的實踐經驗,在面對比較複雜、棘手的情況時,難以應對。
心理健康教育對從業者的專業能力要求很高,心理教師必須接受持續性的專業技能培訓。有的心理教師即使是心理專業畢業,也需要經過多輪培訓,才能勝任工作。據瞭解,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師至少需要3年,要把工作做得很好則需要10年以上。
然而,當前不少中小學心理教師能參加的培訓不多,實際作用有限。即使培訓,相關內容也停留在理論層面,較少涉及實操,在實際工作中沒辦法運用。考核也松,聽了就等於學會了。心理教師們真正需要的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卻因費用昂貴,常常“上不起”。
西部某中學心理教師説,參加工作10年以來,其自費花了約5萬元用於專業技能培訓。“一共參加了5次,培訓內容包括危機干預和沙盤遊戲技術等。”
此外,心理教師在評職稱方面往往也處於劣勢,缺少成長機會。教育部曾多次發文,規定心理教師應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然而,多位心理教師告訴半月談記者,同主科老師和班主任相比,心理教師評職稱的難度大了不少,相關規定“基本沒能實現”。
“學校在評職稱時更傾向於主科老師和班主任,但又不允許心理教師擔任班主任。學校領導解釋説,心理教師的服務對象是全校學生,擔任班主任會影響精力分配。但心理教師又被安排從事額外的行政類工作,可見這並非關鍵原因。”一名心理教師説。
提高重視程度,建設優質隊伍
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專業化的工作,需要專業的心理工作者擔當。
建設一支有專業理論基礎、實務操作能力和遵循職業倫理的師資隊伍,是保障學生接受基本心理問題指導的前提。
貴州省銅仁學院學生處教師夏冰月等建議,相關單位應為心理教師提供更多參加有效培訓的機會。個案諮詢、危機干預和臨牀評估等方面的技能,都應被一線心理教師熟練掌握。同時,推動心理教師“專職專幹”,讓心理教師全身心投入本職工作。
“有的學校領導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錦上添花的工作,對其重視度不夠。”受訪對象表示,心理教師的工作很重要,但工作成果很難被認同。而且,由於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第三方督導,心理教師做完個案輔導後,自己不知道效果如何,亦不懂如何改進業務,一旦學生“出了意外”,自己甚至還要“背鍋”。應儘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督導機制,有效考評心理教師工作。
文/記者 鄭明鴻 吳思
編輯/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