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明年秋季學期起,全面推行

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

各省(區、市)全面推行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

近日,教育部公佈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8297號建議的答覆。針對“加強幼小科學銜接”的建議,教育部答覆,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各省(區、市)全面推行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教育部表示,將在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大班下學期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小學做好入學適應教育,強化主動銜接意識,改革一年級教育教學方式,國家課程主要採取遊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方式實施課程,切實改變忽視兒童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現象。

官宣!明年秋季學期起,全面推行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8297號建議的答覆

教基建議〔2021〕558號

您提出的“關於加強幼小科學銜接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

促進幼兒園和小學科學銜接,減緩銜接坡度,確保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向小學生活過渡,對其身心健康和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幼小銜接工作,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部署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行動,要求“小學起始年級必須按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零起點教學”。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要求“小學一年級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注重做好幼小銜接”。教育部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大力推動幼兒園和小學科學銜接。

一是加強幼小銜接工作指導。2021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以一個主文件和兩個附件的形式對推進幼小銜接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圍繞兒童身心準備與適應、生活準備與適應、社會準備與適應以及學習準備與適應四個方面對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和小學做好入學適應教育提出具體、可操作的指導,有效引導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及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與行為,正確幫助幼兒做好入學準備與入學適應,促進幼兒順利過渡。

二是部署開展“小學化”專項治理。先後兩次印發通知,部署各地開展小學化治理,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對幼兒園教授拼音漢字等小學課程內容、以機械背誦等方式進行強化訓練、小學非零起點教學以及社會培訓機構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等行為進行重點整治。各地加大治理力度,積極推動幼兒園、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同步整治,有效扭轉“小學化”傾向。

三是持續開展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教育部連續十年開展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先後以“遊戲——點亮快樂童年”“科學做好入學準備”“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等不同主題,面向家長傳播科學育兒理念和知識,宣傳推廣科學入學準備和適應的經驗和做法,為幼兒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是推進學前教育立法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明確規定幼兒園應當與小學互相銜接配合,共同幫助兒童在身心健康、習慣養成、社會交往以及學習能力等各方面做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課程內容,對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活動的幼兒園明確了處罰措施。從立法層面保障幼小科學銜接,為禁止和杜絕“小學化”提供了法律依據。

如您所述,目前在幼小銜接教育領域,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對幼兒銜接還存在認識上的問題,推進幼小科學銜接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整合多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下一步,教育部將認真貫徹落實《指導意見》,推動各地做好幼小科學銜接工作。

一是部署實施幼小銜接試點工作。指導各地以縣(區)為單位遴選一批幼小銜接實驗區和試點園(校),加強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在課程、教學、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各省(區、市)全面推行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大班下學期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小學做好入學適應教育,強化主動銜接意識,改革一年級教育教學方式,國家課程主要採取遊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方式實施課程,切實改變忽視兒童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現象。

二是建立聯合教研製度。推動各級教研部門把幼小銜接作為教研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教研計劃,建立幼小學段互通、內容融合的聯合教研製度。推動教研人員深入幼兒園和小學,根據實踐需要確定研究專題,指導區域教研和園(校)本教研活動,總結推廣好做法好經驗,及時解決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實踐中的突出問題。

三是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嚴格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對於學前教育校外培訓治理的要求,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對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上培訓,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託管班等名義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開展違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接受能力等培訓活動的校外培訓機構,一經發現,嚴肅查處,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四是繼續加強社會宣傳和引導。利用多種媒體以多種方式宣傳幼小雙向銜接的科學理念和做法,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強化知識準備、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內容的危害,緩解家長的壓力和焦慮,引導家長自覺抵制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行為,支持和參與幼小銜接工作,為科學推進幼小銜接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感謝您對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1年10月13日

近期

教育部還針對這些熱點問題

進行了回應

↓↓↓

解決擇校熱!教育部最新回應來了

教育部最新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9636號建議的答覆,明確下一步,教育部將研究制定《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完善政策保障措施,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羣體差距,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擇校熱問題。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9636號建議的答覆

教基建議〔2021〕597號

您提出的“關於改善炒作學區房,保障教育資源共享的建議”收悉,經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現答覆如下:

“學區房”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校際間辦學質量存在差異的問題。教育部高度重視這一問題,一手推進均衡發展、着力縮小校際差距,一手推進多校劃片、治理擇校和規範招生入學秩序,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2印發的《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48號)提出,鼓勵建立學校聯盟,探索集團化辦學,提倡對口幫扶,實施學區化管理,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2014年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教師〔2014〕4號)提出,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明確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的責任主體,合理確定交流輪崗的人員範圍及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優秀教師到鄉村尤其是邊遠校點任教。2016年印發的《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40號)提出,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27號),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互聯網+教育”,建立覆蓋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免費向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學校提供,實現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支持各地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滿足學生入學需求。目前,全國已有96.8%的縣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

二是規範招生入學秩序。自2014年起,教育部啓動了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目標,推動各地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學規則。積極推進多校劃片,隨機分配優質學校名額;積極推進小學、初中對口直升、強弱搭配和九年一貫制辦學;積極推進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薄弱初中和農村初中等多種措施,有效緩解“擇校熱”和“學區房”等問題,穩妥推進多校劃片,採取隨機派位方式入學。《意見》進一步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行為,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構建公辦民辦一視同仁、公平發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權的招生入學機制。同時各地實行招生信息“八公開”制度,提出“十項嚴禁”紀律要求,明確招生入學工作由地市或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實施,嚴禁中小學校與社會培訓機構掛鈎招生,嚴禁以考試成績、證書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三是關於改善炒作學區房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防止借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針對部分城市學區房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及時指導北京、上海、合肥、寧波等市採取有力措施解決學區房熱問題,將“借學區房等炒作房價”納入整治重點,嚴厲打擊中介機構以“學區、學區房、學區名額”等為名宣傳推廣房源,散步房源緊張、房價上漲等虛假信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聯合有關部門指導有關城市在制定或調整學區政策時,考慮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要求,完善和落實多校劃片招生政策,積極推進教育資源均等化,從源頭上解決學區房炒作問題。

下一步,教育部將研究制定《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完善政策保障措施,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羣體差距,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擇校熱問題。同時,持續鞏固招生入學政策、制度、成果,依法依規做好規範管理工作,切實促進教育公平、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10月13日

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在中高考內容佔比

教育部近日印發規劃,明確:①推動憲法類教材編寫與修訂,推進香港、澳門青少年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將民法典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②鼓勵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單獨設立法治課,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在中考、高考中的內容佔比;③結合安全、禁毒、國防、防災減災救災以及防範學生欺凌、網絡詐騙、人身侵害和人口拐賣等內容開展日常宣傳教育。

教育部: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教育部日前對政協《關於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鬱症防治措施的提案》進行了答覆,其中明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教育部介紹,對青少年進行預防抑鬱症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項重要工作。教育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對此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青少年預防抑鬱症教育工作。

教育部強調,開展多形式的青少年預防抑鬱症教育。在試點地區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衞生健康、宣傳等部門加強協作,採用多種宣傳手段,利用影視、媒體等多種渠道,廣泛開展抑鬱症科普知識宣傳。

醫療衞生機構加大抑鬱症防治科普宣教力度,拍攝製作專業權威且通俗易懂的抑鬱防治科普宣傳片,普遍提升公眾對抑鬱症的認識,減少偏見與歧視。充分發揮專家隊伍作用,深入學校、企業、社區、機關等,開展抑鬱症相關公益講座。

在公共場所設立或播放抑鬱症公益宣傳廣告,各社區健康教育活動室(衞生服務中心)向居民提供科普宣傳資料。要求學校向學生提供諮詢檢測點的分佈和聯繫方式等信息,引導學生主動尋求諮詢檢測服務等。

教育部指出,建立全過程青少年抑鬱症防治服務、評估體系。各級醫療衞生機構要規範、持續開展抑鬱症防治等相關知識培訓。加大對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的培訓,提高其識別抑鬱症的能力。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項目中納入情緒狀態評估,供體檢人員選用。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均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河北新聞網微信綜合自教育部、央視新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87 字。

轉載請註明: 官宣!明年秋季學期起,全面推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