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作業,“雙減”時代個性化學習生成

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作業,“雙減”時代個性化學習生成

“同學們,請看你們的屏幕,在1分鐘內,找出這些知識點……”日前,在長沙市嶽麓區西雅中學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們每人手持一個平板電腦,黑板上的電子屏同時顯示着教學課件和學生答題情況的信息統計。

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打造高效智慧課堂,在長沙許多學校已經不是新鮮事物。在“雙減”教育政策下實現減負不減質,讓技術融入教學,讓技術改變課堂,更是成為教育人的共識。目前,長沙越來越多的學校在積極探索智慧課堂建設,希望借用技術為“雙減”賦能。

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作業,“雙減”時代個性化學習生成

課堂,把嶽麓山“搬”到課堂上

地球上有四大洋,這四大洋的具體位置分別在哪裏呢?在以往的初中地理課上,老師只能指着地圖指給學生看,學生是否看清楚、搞清楚了,老師很難馬上知道。但現在,在嶽麓區西雅中學的地理課上,學生可以通過平板電腦或是黑板電子屏第一時間標示出來,老師當即就能瞭解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利用信息技術,老師還可以靈活設計學生搶答、限時作答等課堂互動環節,不但能直觀掌握學生的學情,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也增進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專注度。

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作業,“雙減”時代個性化學習生成
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作業,“雙減”時代個性化學習生成

同樣是地理課,在雅禮實驗中學,何舒老師以探索嶽麓山作為整節課的情境背景,巧妙運用智慧課堂,將嶽麓山真實的衞星圖和等高線地形圖共享給學生,並通過同屏技術演示自制的教具模型從立體轉化成平面的全過程,又藉助AR技術讓平面的地圖實現立體化,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生成性。

當課堂能夠以數據化的方式進行呈現,課堂教學質量與評價也有了新的“裁判”。嶽麓區第二小學校長皮孟玲説:“在我們學校,老師們的課好不好,不僅是觀課的老師説了算,還看AI智課系統生成報告單。它會客觀地指出課堂問題,令老師們反思自己的教學,提升課堂質量。”

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作業,“雙減”時代個性化學習生成

作業,大數據讓學習變成“私人訂製”

“學生每天平均做題人次5.44,作業正確率77.29%”,如此精確的統計,是望城一中外國語學校智慧課堂建設的一部分。據悉,自從設置智慧課堂以來,該校學生每天都運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把知識學會、學好,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

“雙減”之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後作業時間有了詳細且明確的規定,呼喚分層作業、精準作業的聲音越來越高。在長沙市第十一中學的電腦系統裏,就有專門針對學生課後作業設置的作業管理系統,以便於作業統籌、學習反饋等。據悉,這套系統研發了作業資源遴選、分層設計、一鍵發佈、統計分析和班級學情報告,含紙質作業、電子作業於一體的作業管理系統,實現了作業智能批改、大數據分析,能為學生生成個性化學習圖譜,讓學習變成“私人訂製”,避免了機械“刷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生動力。同時,一旦作業分量超標,系統馬上提醒,老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控負”。

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作業,“雙減”時代個性化學習生成

藉助信息化技術,找到智慧的方式去培養和教育學生。長沙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傳貴説:“長沙作為全國智慧教育的示範區,將加快推進智慧教育,利用大數據來探索差異化教學、個性化教學,從而提升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習的效率。”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4 字。

轉載請註明: 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作業,“雙減”時代個性化學習生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