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長孫晟在歷史上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

他沒什麼文化,卻智謀超羣,是隋朝著名的謀略家、外交家,也是隋朝削弱突厥勢力、平定突厥外患的最大功臣;

他武藝高強,留下的成語''一箭雙鵰''流傳至今,一生卻沒指揮過重大的戰役,但突厥兵將卻畏之如虎,稱其為''霹靂將軍'',後世也將其列入《名將傳》;

他歷仕北周、隋朝兩朝,一生熱衷功名,屢立奇功,深受皇帝信任倚重,生前卻只做到從三品的右驍衞將軍之職。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長孫晟文武雙全

長孫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一、出身名門,武藝超羣,楊堅慧眼識英才

長孫晟出身北魏名門世家——長孫家族,其曾祖父長孫稚官至北魏太傅、太師;其父長孫兕[sì]是北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長孫晟生於公元551年西魏末年,成長於北周,其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後三國''(北齊、北周、南陳)爭雄征伐時代。在政權割據、戰爭不斷的亂世,北周國內尚武之風盛行,貴族子弟都以騎射武藝為榮,經常在一塊騎馬射箭,比試技藝。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孫晟雖然家庭條件優越,但並沒有像其他朝代的貴族子弟一樣潛心讀書,而是從小喜歡騎馬彈射。他聰明機敏,從小練就了一身超羣的騎射功夫,每次和身邊的貴族同伴比武騎射技藝,長孫晟總是技高一籌,從沒輸過。

''(長孫晟)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驕捷過人。時周室尚武,貴遊子弟鹹以相矜,每共馳射,時輩皆出其下。''(《隋書》)

長孫晟18歲那年,開始入朝任職,起初擔任司衞上士,這只是個負責宮廷巡邏護衞的小官,因為職位較低,他又沒有什麼名氣,所以朝廷中知道他能力的人並不多,他也一直默默無聞地做着宮廷護衞的工作。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長孫晟善於騎射

但不顯山不露水的長孫晟卻引起了北周權臣楊堅的注意。楊堅聽説過長孫晟的騎射技藝,見到長孫晟經過一番交談之後,發現他文韜武略,異於常人,因而非常賞識,曾拉着長孫晟的手對身邊人説:''長孫郎不但武藝超羣,而且多有奇謀,以後一定會成為名將。''

但其時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楊堅受到朝臣猜忌,行事小心謹慎,不敢過於培植自己的勢力,所以,儘管非常賞識長孫晟,卻並沒有重用他。

二、出使突厥,大展身手,一箭雙鵰藏心機

周武帝病逝後,宣帝即位,楊堅以國丈身份逐漸掌握了朝政,長孫晟也終於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

南北朝後期,崛起於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不斷髮展壯大,經常侵擾北方邊境,北齊、北周為了爭雄,不得不採取納貢、和親等策略,示好突厥,維護暫時的安定。

北周消滅北齊,統一北方後,為了實現攻滅南陳、一統全國的大計,繼續與突厥保持和親結好策略。

公元580年,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阿史那·攝圖請求與北周通婚和親,周宣帝宇文贇將趙王宇文招之女封為千金公主,和親突厥。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北周千金公主和親突厥

當時,北周和突厥出使、和親等重大活動,雙方都喜歡派武藝高強的人作為使者,互相比武,以顯示自己的勢力。早聞長孫晟騎射技藝超羣的楊堅,於是派長孫晟作為和親副使,跟隨汝南公宇文慶護送公主,前往突厥送親。

此前,北周曾有幾十名使者出使突厥,但在比武中皆敗於突厥部眾手下,因此沙缽略可汗對北周使者一向輕慢無禮。

長孫晟一行到達突厥後,沙缽略可汗又按以往慣例組織比武助興。他命人拿來一張硬弓,讓長孫晟射百步以外的銅錢。長孫晟不慌不忙,走上前彎弓搭箭,只聽 ''嗖''地一聲,利箭正中銅錢方孔。沙缽略可汗一看,大為歎服,從此對長孫晟極為敬重和禮遇。

送親儀式結束後,還特意留下長孫晟,陪他遊玩打獵,一直住了一年多,才戀戀不捨地送長孫晟回國。''前後使人數十輩,攝圖多不禮之,獨愛晟,每共遊獵,留之竟歲。''(《北史》)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一箭雙鵰形象圖

有一天,長孫晟又陪沙缽略可汗遊獵,正好天空中有兩隻大雕在爭一塊肉,攝圖連忙遞給長孫晟兩隻箭,讓長孫晟把兩隻雕射下來。長孫晟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大雕,只接過一隻箭,一邊策馬飛奔,一邊彎弓搭箭,看準兩隻雕撕奪纏繞在一起的時機,只見飛箭離弦,直衝雲宵,兩隻大雕應聲而落。這就是成語''一箭雙鵰''的來歷。

攝圖見狀大喜,對長孫晟更加敬重,並下令突厥貴族子弟都要善待長孫晟,跟他學習射箭技藝。

如果僅僅留下''一箭雙鵰''的美名,長孫晟在後人眼中充其量不過是個技藝超羣的武夫。但長孫晟的野心顯然並不僅僅在此。他''好奇計,務功名。''(《隋書》,他要利用自己的智慧謀略,制服突厥,解除北周的外患,實現他建功立業的理想和追求。

而眼下沙缽略可汗的信任,為他施展自己的抱負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於是,在逗留突厥期間,他開始實施自己的另一種''一箭雙鵰''術。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南北朝末期形勢圖

表面上,他除了陪同沙缽略可汗宴飲遊獵,就是教授突厥貴族子弟騎馬射箭。暗地裏,他則借四處遊獵之機,察看突厥的山川地形,瞭解其兵力部署,摸清突厥兵力強弱和部眾之間的關係。

在和貴族子弟的交往中,長孫晟還得知,沙缽略可汗的幾個叔侄兄弟雖然表面上都聽從攝圖的領導,但其實各懷心思,都自稱可汗。他的弟弟處羅侯,即突利設可汗,因為深得人心,引起攝圖的猜忌,處羅侯既擔心又不滿,就私下派親信與長孫晟接觸,暗地裏與長孫晟結盟,想歸附北周。

就這樣,在作為和親使者出使突厥期間,長孫晟不但順利完成了和親任務,還贏得了沙缽略可汗的信任,留下了''一箭雙鵰''的美名,更重要的是,他通過自己的智慧,暗地裏掌握了突厥的地形、軍力、部眾關係等重要軍事情報;通過拉攏處羅侯,一定程度上分化、削弱了突厥勢力,為實施自己的另類''一箭雙鵰''打好了基礎。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周宣帝宇文贇昏庸無能

三、上表獻策,分化離間,遠交近攻平外患

回國後,長孫晟把自己在突厥的所見所聞和所做的一切,都詳細告訴了時為北周丞相的楊堅,楊堅聽後大喜,當即升其為奉車都尉。

時隔不久,即公元581年,楊堅篡周自立,建立隋朝。新朝初建,隋文帝楊堅因忙於國內事務,對突厥有所冷落。而和親才一年多的北周千金公主,聽聞楊堅篡周建隋、故國滅亡的消息,非常悲痛,就鼓動丈夫沙缽略可汗發兵攻隋,復國報仇。

沙缽略可汗於是聯手前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發兵攻下臨渝鎮,並和其部落約定繼續大舉南侵。

隋文帝剛即位,國內局勢不穩,面對氣勢洶洶的突厥聯軍,只好採取防守措施,一邊下令修築長城,一邊分派大軍駐守邊境要地。

關鍵時刻,長孫晟出場了。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阿史那•攝圖

他根據自己對突厥現狀的瞭解,給隋文帝上了一道奏書,詳細分析了突厥的軍事勢力和各部落的關係。長孫晟説,突厥的主要力量是沙缽略、達頭、阿波、突利四大可汗,他們是叔侄關係,但面和心不和。達頭可汗兵力最強,但地位在沙缽略之下,早有自立意圖;突利設可汗兵力最弱,但得民心,受到沙缽略猜忌,已有背叛之心;阿波可汗首鼠兩端,搖擺不定,誰勢力大就歸附誰。

如果強攻,他們聯合起來,我們目前不是對手。最好的辦法是遠交近攻,離間勢力強的,籠絡勢力弱的,讓他們互相猜疑防備,削弱其勢力。等若干年後,我們再各個擊破,一舉消滅他們。

隋文帝看完奏表,非常高興,當即召來長孫晟計議,長孫晟對突厥的軍力強弱、山川地形、部落關係瞭如指掌,並口説筆畫,提出分化離間突厥各部落的具體謀略,隋文帝大為讚賞,全部採納。

''帝省表大悦,因召與語。晟復口陳形勢,手畫山川,寫其虛實,皆如指掌。上深嗟異,皆納用之。''(《資治通鑑》)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突厥騎兵

看看長孫晟是如何運用智慧分化離間突厥各部落,並削弱其勢力的——

1、離間兵力最強的達頭可汗。隋朝派太僕元暉去拜訪達頭,以朝廷名義賜給他貴重的禮物,假裝對他很敬重。在達頭派使者回訪時,用很隆重的儀式大張旗鼓地歡迎,禮儀待遇遠遠超過沙缽略的來訪使者。

沙缽略聽説後,果然對達頭產生了懷疑,達頭為防不測,開始暗地依附隋朝,二人的關係開始鬆動。

582年,沙缽略可汗和達頭可汗兵分兩路,大舉入侵,一路攻城掠地,隋境告急。正當沙缽略想繼續南下的關鍵時刻,達頭可汗卻拒絕進軍,並帶頭退兵。長孫晟藉機派人遊説沙缽略可汗之侄染干,讓他詐稱後方叛亂,沙缽略擔心後方有失,也只好率兵退去,隋朝之危終於解除。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突厥人善於騎射

2、籠絡勢力最弱的突利可汗。長孫晟出使突厥期間,就已經暗地和突利可汗(處羅侯)結盟,此次突厥大軍來襲,朝廷封長孫晟為車騎將軍,偷偷來到突利帳中,分析形勢,説明來意,重申盟約,使其歸附隋朝。

3、逼反搖擺不定的阿波可汗。583年,突厥再次南侵,一次戰鬥中,阿波可汗被隋軍戰敗。擔任隋軍偏將的長孫晟抓住機會,派使者前去對阿波説:''你和沙缽略勢力相當,但每次出戰,沙缽略勝多敗少,你卻敗多勝少,這是突厥的恥辱,如果有一天沙缽略以失敗為藉口,想吞併你,你想想自己能頂住嗎?達頭現在和我們聯合,沙缽略拿他沒辦法。你歸附我們,和達頭結盟,才不會受到沙缽略的怪罪和羞辱,這可是萬全之策啊。''

阿波聽後有些動心,就聽從了長孫晟的勸説,駐兵不前,派人跟隨長孫晟入朝。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突厥是南北朝後期崛起的北方遊牧部落

沙缽略可汗以前就素忌阿波可汗,聽説阿波可汗派使者入隋,一氣之下偷襲了阿波可汗的後營,將其部眾俘虜,並殺了阿波的母親。阿波沒有退路,只好投奔達頭可汗,借兵十餘萬,反擊沙缽略可汗,收復失地和舊眾。此後,繼續與沙缽略可汗作戰,屢屢取勝。

''聞阿波懷貳,乃掩北牙,盡獲其眾而殺其母。阿波還無所歸,西奔玷厥,乞師十餘萬,東擊攝圖,復得故地,收散卒數萬,與攝圖相攻。''(《隋書》)

經過長孫晟的一系列運作,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沙缽略可汗最終被孤立起來,公元585年,沙缽略向隋朝請和稱藩、遣使納貢。隋朝北部邊境從此安定,既為南下攻陳、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又為以後唐朝徹底消滅突厥打下了基礎。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隋文帝楊堅

四、制夷安邊,突厥畏服,霹靂將軍威名傳

沙缽略可汗死後,其子東突厥都藍可汗聯合西突厥達頭可汗再次進犯隋境。長孫晟繼續發揮自己的離強合弱策略,建議朝廷扶持親隋的啓民可汗,分化削弱都藍可汗,最終使東突厥再次分裂,都藍可汗後被部下所殺。

對西突厥達頭可汗,長孫晟繼續採取聯合啓民可汗、收復達頭鐵勒、僕骨等主要部落的方式,以夷制夷,逐漸削弱其勢力,最終其部下紛紛背叛歸附啓民可汗,部眾潰散,達頭逃往吐谷渾,自此銷聲匿跡。

''三年,有鐵勒、思結、伏利具、渾、斛薩、阿拔、 僕骨等十餘部,盡背達頭,請來降附。達頭眾大潰,西奔吐谷渾。''(《隋書》)

長孫晟一生與突厥交往20多年,以自己的奇謀韜略,通過離強合弱、以夷制夷、軟硬兼施等策略,分化瓦解突厥勢力,終使強大的突厥分崩離析。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突厥啓民可汗

在隋朝與突厥幾十年的征戰中,長孫晟以他過人的計策謀略和高超的騎射技藝,使突厥對其望而生畏。當時有突厥歸降的高官説:''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隋書》)可見他在突厥的聲名。

公元609年,長孫晟病逝,時年58歲。同年,親附隋朝的啓民可汗也去世,其子始畢可汗繼位後,繼續與隋朝保持友好關係。始畢可汗的力量逐漸強大後,隋煬帝採用大臣的建議,效仿長孫晟離間削弱其勢力,引發始畢不滿,615年,始畢可汗率十多萬大軍南侵,連下39城,將隋煬帝圍困在雁門城。情急之下,隋煬帝只好向可汗之妻義成公主求救,義成公主謊稱''後方告急'', 始畢可汗才率軍而退。

事後,驚慌未定的隋煬帝感嘆説:''假如長孫晟還在,匈奴怎敢如此囂張!''''帝嘆曰:'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隋書》)——在隋煬帝心中,長孫晟智勇雙全,無疑是突厥的剋星。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隋煬帝楊廣形象照

長孫晟制夷安邊,為隋朝邊境安寧和促進民族融合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喜好功名地位的他,生前並沒有封王晉爵,只做到了從三品的右驍衞將軍之職。這可能是因為,在與突厥的征戰中,他多是在幕後出謀劃策,在大的戰役中,他多是以偏將身份出征,沒有親自作為主帥指揮過大規模的戰爭。

不過,他的功名願望在死後得到了實現。病逝後,隋煬帝追贈他為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唐朝滅隋後,沾了兒子、女兒的光,又被唐太宗追贈為上柱國、司空、齊郡王——他的兒子長孫無忌,位列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女兒長孫氏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妻,史稱文德皇后、千古賢后。

(參考史料:《北史》《隋書》《資治通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50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長孫晟為何被稱為''霹靂將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