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756年,七年戰爭爆發,羅斯巴赫會戰將成為普魯士統治者腓特烈大帝最輝煌的戰績。前文對普魯士與法國、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實力、雙方主要將領做了對比。
羅斯巴赫會戰---前奏
羅斯巴赫之戰示意圖,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綿綿不斷的秋雨,讓道路泥濘不堪,10月11日,腓特烈又一次位於東面撤退的途中,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埃卡斯倍加(Eckartsbega),由於西部戰場的法國-帝國聯軍並未如他所願,與他進行決戰;而東面奧地利的哈迪克將軍又率兵奇襲首都柏林,因此東西兩線都不順暢,令他十分沮喪。腓特烈命令位於馬德堡的布倫瑞克親王和托爾高附近的莫里茨親王盡力攔截奧地利人。
12日,希特里茨和Szekely 驃騎兵團作為腓特烈的先頭部隊,急行軍前往協助莫里茨,腓特烈則走萊比錫-托爾高一線,試圖拯救他的首都,而腓特烈最出色的助手凱斯元帥則奉命率7000人的偏師駐防薩爾河一線,負責監視法國-帝國聯軍的行動。
擔任先頭部隊指揮官的希特里茨將軍(General Freidrich Wilhelm von Seydlitz),圖片來源於網絡。
柏林當時由行政長官Rochow率領的一支小部隊防禦,他所做的只能是緊閉大門,等待援兵。但奧軍此次偷襲,只有3400名士兵外加4門火炮,10月16日到達柏林城外“西里西亞”門之後,哈迪克向Rochow勒索300萬提勒爾,被拒絕之後,他開始向柏林門吊橋上的繩子射擊,很幸運他們還真把繩子射斷了,奧地利軍隊衝進了柏林城郊區。
而Rochow並不知道進城奧軍虛實,驚慌失措,僅派出很少的部隊抵禦入侵者,而把主要精力都放於把皇室家族轉移到附近的一個要塞中;哈迪克在12個小時內,着實過足了普魯士首都主宰者的癮,他手下的克羅特和潘多爾步兵四處搶掠,在勒索到225萬提勒爾後,哈迪克終於於10月17日趕到莫里茨之前從柏林撤出;而在經歷此次不大不小的劫難之後,皇室家族不再相信首都是安全的,因此在Rochow的建議下,他們搬遷到了馬德堡。
腓特烈是在19日收到柏林被攻佔的消息的,而在20日,就有消息稱哈迪克已經撤出柏林,因此腓特烈決定趕回來,24日,他收到了期待已久的消息,聯軍已經渡過薩爾河,腓特烈終於有機會在戰場擊敗法國-帝國聯軍,從而一勞永逸的解決西線問題了。
腓特烈立即下令莫里茨和布倫瑞克親王在萊比錫和他會合,他繼續向萊比錫前進,28日,三支人馬會合完畢,莫里茨從柏林趕來用了5天,而布倫瑞克親王只用了3天就從馬德堡趕到萊比錫;現在腓特烈手頭有31個步兵營,45個騎兵中隊,大約25000名士兵,全軍士氣高昂,充滿自信,尤其是莫里茨和布倫瑞克的軍隊,他們之前連續多日每天行軍25英里,來到這裏的目的只為了與敵人決戰。在他到達萊比錫四天之後,腓特烈收到東普魯士方向的消息,阿帕拉金元帥已被解職,而列瓦爾德元帥則騰出手來,着手對付瑞典的威脅。
腓特烈相信他的運氣正在好轉;另一個由漢諾威的格拉夫.馮.施陶芬貝格將軍帶來的消息是,英國國王,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二世決心撕毀克勞斯特-澤文條約,而讓他的軍隊再次與法軍在歐洲作戰,並請求布倫瑞克的費迪南德親王擔任聯軍指揮官。
布倫瑞克的費迪南德親王(Ferdinand, Prince of Brunswick-Lüneburg),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法國-帝國聯軍方面並不是一切順利,當腓特烈急忙趕往柏林救火的時候,薩克森.希爾德伯豪森親王認為有機會開始進攻,但是索比斯親王對於帝國聯軍的戰鬥力實在沒有報太大指望,因而最開始堅決反對,不過他最後同意將軍隊向殿後的凱斯元帥的防線前進。
凱斯元帥當然不是酒囊飯袋,知道他的7000人難以抵擋對方,因此把軍隊撤至萊比錫,三天之後,也就是10月26日,腓特烈到達萊比錫,4天之後,隨着軍隊集合完畢,腓特烈前去迎戰聯軍,而聯軍和普魯士的先頭部隊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遭遇戰之後,撤過了薩爾河。
30日晚,腓特烈在三十年戰爭的古戰場--呂岑宿營,而聯軍則並未繼續後退,而是在薩爾河西岸徘徊,這無疑很符合腓特烈的設想:目前有三個地點有橋樑可以渡過薩爾河,不過全部有人防禦,北面的哈里城(Halle)有布羅利埃率15000人防禦,索比斯在梅爾斯堡,而希爾德伯豪森則在威森菲爾斯。
腓特烈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在兩個方向渡過薩爾河,主力部隊在上游的威森菲爾斯渡河,而凱斯元帥在下游的梅爾斯堡渡河。
薩爾河流經區域圖,橙色部分為梅爾斯堡,梅爾斯堡下方為威森菲爾斯,圖片來源於網絡。
10月31日黎明,腓特烈到達威森菲爾斯城外,立即派出擲彈兵和馬耶爾“自由軍團”的營拿下城門;當普魯士軍隊正在進城時,負責駐防的4000名帝國聯軍和一個法國營正在城內廣場上聚集並準備他們的針對行動,現在該是帝國聯軍表現他們的戰鬥力,並消除索比斯親王的歧視的時機了。
但不幸的是,他們沒有這麼做,當普軍的第一發炮彈打來的時候,他們就撤退到了薩爾河對岸,並燒燬了橋樑,300名倒黴蛋沒能在橋燒燬之前逃過河,而乖乖的當了俘虜。
當腓特烈正大搖大擺的看着橋樑燃燒時,兩個河對岸敵人的炮兵軍官發現了他,他們向上級請示是否派射手幹掉普魯士的國王,那個軍官正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吃着早餐,他遞給他的手下一杯白蘭地,然後温和的向他解釋,腓特烈只是視察燃燒的橋,在戰場上射殺一名執行偵察任務的國王都是缺乏紳士風度的表現,何況是普魯士國王。
羅斯巴赫會戰中的腓特烈大帝,圖片來源於網絡。
腓特烈經過親自巡查,知道在這裏的橋樑已經被徹底摧毀,那他只有找其他方式過河了,第二天他在河的東岸到處巡視,並在下游1英里處架設浮橋,11月3日,步兵和炮兵從浮橋上過河,而騎兵則趟水而過,腓特烈隨普軍先頭部隊來到布蘭斯多夫村,因為夜幕很快降臨,他不能很好的看清敵軍的方位,但通過聯軍營內的篝火,他可以推斷出,聯軍正位於Muchelin村附近,並等待普軍從哈里城過河。
凱斯元帥那邊想率軍隊從梅爾斯堡過河,但發現那裏的橋樑被索比斯燒燬,費迪南德被派往哈里城,查看那裏的情況,同樣,那裏的橋樑也被燒燬,並且這裏的守衞者布羅利埃並不想放棄防線;但當腓特烈在威森菲爾斯城附近架設浮橋過河的消息傳來時,兩支法軍部隊紛紛從薩爾河一線撤退,並在Muchelin村與帝國聯軍會合。
11月3日,凱斯架設浮橋過河,當晚七點,普軍集合,第二天凌晨兩點,在滿月的照耀下,腓特烈率領騎兵來到Schotau高地的東北山坡,偵查聯軍的陣線,藉着月光,腓特烈看到他的敵人成南北線排列,面朝東。根據情報,敵軍有6萬人,3倍於普軍,並且佔據了有利地形。
看到敵人陣地十分牢固,腓特烈命令士兵停止前進向後撤退;普軍最後選擇的陣地位於來哈巴赫村後面,左翼延伸至羅斯巴赫村,右翼直到博達,到現在為止,腓特烈知道他的人數較少,並且他一直高估法軍的戰鬥力,所以他決定再接下來打一場防禦戰。
聯軍見到普軍陣線後撤後,認為普軍已經沒有勇氣和他們對抗了,軍營裏奏起了歡快的音樂,就好像已經打贏普魯士人一樣。薩克森.希爾德伯豪森親王也被這一假象所鼓舞,研究出一個很冒險的作戰計劃:向東南方向前進,繞過普魯士人的左側,來攻擊他的後方,這樣腓特烈如果不想被徹底包圍消滅的話,只能乖乖的退回薩爾河對岸。經與索比斯商量後,決定在第二天,也就是11月5日開始他們的計劃。
注:本文為論壇網友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