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必須因時、因勢、因地制宜

育鄰夢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大自然賜予了我們青翠沉穩的山,碧綠靈動的水,蔚藍潔淨的天,富饒廣袤的地,美麗動人的景色…...自然讓一切生命體有了棲身、立錐之地。因此,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類形成了各自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性,最終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明。

教育的根本是承賢啓智,是借鑑人類先進的社會生產勞動智慧引領下一代人成才、是借用前人總結的生活實踐經驗為後人指引成長方向、是一個人【包括家長和學校老師】以自身言行示範引導一羣人【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的事業,教育的知識智慧源於生活並最終指導社會生產勞動實踐。因此,教育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必須因時、因勢、因地制宜。

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必須因時、因勢、因地制宜
教育傳承人類已知的智慧成果

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質

人類起源於自然、生於自然,人類的一切生產勞動都離不開自然,教育是人類從生產勞動進化總結出來的、是生產勞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生產勞動從原始狩獵、人工農牧發展到今天機械化生產,每個階段的勞動生產活動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作為人類社會生產勞動的基本組成部分,教育同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質,比如原始社會的教育內容就只有狩獵、採摘和如何逃避敵害;奴隸社會的“高等”教育有識字、建築、農牧;封建社會的“高等”教育有了識字、文藝、建築、社會治理、數學、天文、地理等等;現代教育源於工業化之後社會分工協作對人力資源素質要求的提高以及解決人們參與社會生產勞動與撫養孩子之間的時間分配矛盾。

不同時代人類教育具有不同的主旨引導,比如我國科舉制度下教育的主旨就是考取功名、為國家治理選拔官吏;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教育以掃除文盲為基本主旨,義務教育普及之後教育以提升國民基本文化素質為主旨,教育的根本是為社會發展建設培育、輸送人才。所以,教育發展具有鮮明的社會時代特質,每個時期教育的根本主旨就是提升社會勞動生產力。

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必須因時、因勢、因地制宜
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

教育順應社會發展步伐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教育與社會生產發展密切相連,教育的內容來自社會生產、生活實踐,教育培養的人才為社會發展建設服務。因此,教育必定順應社會發展前行的步伐,比如新中國成立之初,教育以掃盲為主時教學的基礎就是教人識字;普及義務教育之初缺乏教師,許多中高等教育以補齊教師隊伍為己任;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工程建設人才,因此工程類學科成為20世紀中期的主流;信息化助力信息教育成為20世紀末中高等教育熱潮......

社會是一個綜合性的大熔爐,每天都有大量新信息、新知識被創造,適應社會生活需要不斷更新大腦的知識信息庫。教育極具時代特色、教育傳授的知識必須“與時俱進”,教學活動所採用的知識應該是當前最為主流的智慧經驗或是來自社會一線的生活經驗總結。為人父母,如何教好孩子、怎麼樣才算把孩子教好了,這對不同時期的人們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遠古時代教育孩子的目標就是將孩子養大成年,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新中國建國初期的教育目標就是掃除文盲,讓每個人都能夠識字、會寫字;而今,社會發展了,不同的家庭對教育好孩子有了不同的界定標準。但不變的核心就是在道德與律法的框架下,指引孩子完成從身體獨立到身體、思維、行為全獨立過度,也就是教導孩子從“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成長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必須因時、因勢、因地制宜
教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教育須因地制宜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攘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豈無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予?”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南橘生淮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世界上幾乎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家庭或是孩子、也沒有通用的育兒方案,教育“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採取適宜、有差別的教學方法。不同地區社會發展步伐不同、不同家庭的生活條件不同、不同孩子具備的學習能力不同......因此教育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學節奏,家庭在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要從海量知識之中選取適宜自己孩子的施教內容。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生活在祖國大家庭中的不同民族遵從統一的大中華文明。但是,各民族仍然存在不小的文化與生活習性差異,比如飲食文化、節假日文化......而且,我國地域幅員遼闊從東到西、從南往北都達數千公里,在如此廣闊的地域中人們所面對的自然生活環境必然存在巨大差異,比如北方乾燥少雨、南方濕熱,東邊沿海平原、西邊世界屋脊【高原大山】與沙漠。所以,教育實踐活動中人們必須因地制宜,將大中華文明與各地域性生活習俗相結合。

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必須因時、因勢、因地制宜
成長就是借用他人智慧壯大自己

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必須因時、因勢、因地制宜。因為,“身臨其境”是最好的教育實踐方式,生活中處處、事事都能成為輔助孩子學習成長的教材教具,想象與創新很多情況下都來自於“身臨其境”的靈光一現。所以,學習借鑑專家教學理論重要,但因時、因勢、因地制宜施教更符合社會發展進步選擇的必然。

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必須因時、因勢、因地制宜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説,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里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里教育服務生態圈。

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必須因時、因勢、因地制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0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必須因時、因勢、因地制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