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潛在四爺府為四爺出謀劃策多年的鄔思道,輔佐一位帝王的大願終於在康熙去世後得以實現。但是,由於歷來帝王心術的邏輯和四爺本人的為人處事風格的原因,鄔思道知道輔佐四爺奪得嫡位後自己將沒有好果子吃,因此,鄔思道也是提前計算好自己的後路的。在康熙去世當晚,宣佈遺詔揭曉最終答案後,雍正就急着回府收拾府中一批見不得光的人,鄔思道自然在內。不過,鄔思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與雍正交手,經過幾個回合後,由於鄔思道主動接受了雍正的監視,雍正決定暫時放這位老夥伴一馬。鄔思道退隱的第一步是先到雍正的心腹,鄔思道的半個學生李衞的府中暫時安身。爾後,在山西追比國庫欠款忽悠朝廷的案子爆發後,鄔思道有意為之下,結識了田文鏡,經鄔思道指點,田文鏡破了該案子後,鄔思道藉機離開李衞投到田文鏡門下。後來,鄔思道在田文鏡府中待了幾年後,鄔思道卻因討薪被田文鏡趕走了,從此鄔思道龍歸大海。如題所問,田文鏡為什麼要趕走鄔思道,真是付不起幕酬嗎?私以為,要理解這個問題,需從以下三個角度去分析,詳見下:
第一,鄔思道的歸隱路
四爺繼位當晚,無論朝內朝外,都是充滿殺機的一晚。朝廷內是盡一切可能壓制住殺人的事情發生,因為朝廷需要穩定,需要江山穩固。但是朝廷外的四爺府卻不一樣,因為四爺府有太多的新皇秘密,稍微處置晚了一點,都可能對將來的皇權和朝局不利,因此與朝廷內不一樣,四爺府是盡一切可能最快地將一些人殺了免絕後患,而鄔思道是首當其衝的一位。不過,因為鄔思道對帝王心術的理解和多年來對四爺的全面認識,鄔思道自有他的保命手段。
鄔思道保命的手段是極其高明的,他既沒有選擇全隱,也沒選擇全不隱,而是選擇可進可退的半隱。顯然,若是一開始鄔思道就選擇全隱,那就顯得太虛偽,太裝了,分明是騙人的嫌疑,雍正肯定是不會答應的。更重要的是,一來就想選擇全隱,實際上就相當於和雍正説不接受他的監視,鄔思道這樣知道太多雍正底細的人不能被雍正監視,這是是絕對不行的,寧可殺之。當然,鄔思道也沒選擇全不隱,是因為鄔思道這樣知道太多雍正底細的人,雖然接受了監視,但是不安分守己,企圖在人羣中招搖,這對雍正來説就是個禍害,比虛偽地答應全隱還可怕。而鄔思道選擇半隱就不一樣了,其實上,那裏是什麼半隱,分明是鄔思道為全身而退,又主動選擇接受雍正的監視罷了,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鄔思道,以自己殘疾之身、先朝罪身、陰謀之才三不可用為由,隱藏了他自己的野心,期望儘快脱離京城是非之地,讓雍正放下暫留身邊徐圖殺之的心思。實際上,若雍正是個寬仁老實的帝王,以鄔思道的野心和智慧,肯定是希望在功臣名就之時,高居廟堂享受萬人矚目的榮耀的,只是“時運不濟”遇上了雍正這麼一個能力極強陰險的傢伙,只能先保命要緊。退了去那裏呢?擺在鄔思道面前的困境是全隱全不隱都是不行的,那隻能半隱,這半隱就很妙了。鄔思道,以自己孑然一身和君臣感情深為由選擇半隱,而且是去雍正的心腹和鄔思道的半個學生的李衞手下,這樣一來,既間接接受了雍正的監視,可保命,因為在李衞的手下被他監視雍正是非常放心的。而且對鄔思道來説,在李衞眼下,不僅可以安安心心的活着,還可以有尊嚴的活着,且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為雍正再辦一些事情。這要是在其他人手下,萬萬不可能的,在其他人手下,雍正暗示要監視的人,很可能不僅沒好眼色活得沒滋沒味兒沒尊嚴,甚至可能被暗害的。
經過鄔思道合情合理、用情至深地“哀求”後,鄔思道獲得了半隱的批准。鄔思道先是到了李衞府中,做個“半隱”的是師爺。在李衞府,可以説鄔思道等於沒隱,因為李衞的不成熟,許多事情鄔思道還是知道的,鄔思道的生活和在四爺府差不多,都是隱在幕後辦事情的人。不過,這肯定不是鄔思道想要的結果,畢竟他還在雍正的監視之下,這對於心高氣傲的鄔思道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只要還在雍正的監視之下,他的性命也都不完全屬於他,所以很快鄔思道就盯上了辦事積極,同樣是雍正的心腹有“逢君之好”的田文鏡,並且藉着李衞的面子和在山西諾敏案子檔口上,在雍正的批准下,鄔思道到了田文鏡的府中做事。如此,鄔思道的隱退之路更近一步了。
雍正:“鄔先生在你那兒還好嗎?”
李衞:“很好。除了奴才有事兒找他請教請教,平時他總是待在院子裏哪兒也不去。”
雍正:“聽説他想到田文鏡的幕府裏去,有這回事嗎?”
李衞:“這是奴才們在太原見到田文鏡時説的一句玩笑話。”
雍正:“田文鏡那兒也確實需要這麼個人。如果鄔先生願意,就讓他去待一陣子。幫田文鏡在河南站穩了腳跟,再到你那兒去也可以。”
李衞:“是。”
當然,此時的鄔思道,到了田文鏡的府中,仍然是在田文鏡的監視之下,而且,極有可能,十三爺送給他的那個侍女如月也是一雙盯着鄔思道的眼睛。因為在鄔思道與田文鏡商量去他府上的事情,李衞還沒上報,雍正居然就已經“聽説了”,而當時也就那麼幾個人。顯然,李衞還沒上報,田文鏡不知道鄔思道的來歷沒必要上報,那麼要提前上報的人只有一個如月一個人了。儘管如此,但總的來説,鄔思道從李衞府到田文鏡府是他全隱計劃中很重要的一步。
第二,鄔思道為什麼選擇投到田文鏡府中?
鄔思道想要從半隱過渡到全隱,自然是先要一步一步地逃離雍正的監視的。在雍正的鐵桿心腹李衞那裏,雖然説李衞對他畢恭畢敬,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一旦雍正下旨要他命,李衞也是絕不會手軟的,如同年羹堯一般,不問該不該,只問雍正要不要而已。因此,鄔思道必須要離開李衞才可更安全一些,也才可進一步實施自己全隱的計劃。所以,機緣巧合之下,鄔思道藉着機會,選擇到田文鏡府裏。顯然,鄔思道有許多路子可選,但為什麼要選擇投到田文鏡府中呢?其實,鄔思道選擇到田文鏡府中,好處太多了,見下:
其一,田文鏡是雍正的心腹,但是田文鏡對鄔思道不清不楚。田文鏡可以説比鄔思道還早進了四爺的門,只是由於田文鏡沒功名進步慢,加上四爺用人防止下人過多關聯的原則,以及鄔思道一直隱在四爺府背後的原因,所以此二人才沒能相識。雍正是絕對相信田文鏡的,對鄔思道要去田文鏡府中這件事自然不會有多大阻礙。而田文鏡對鄔思道不清不楚,這與李衞對鄔思道知根知底相比,對鄔思道來説就非常有利了。如此之下,鄔思道可以在他身上用計,田文鏡對鄔思道也不至於太畢恭畢敬,暗藏衝突也暗藏機會。
其二,田文鏡“上進心”強,且多有“逢君之好”。田文鏡的上進心之強,很容易看出來來。尤其是因為田文鏡沒有漂亮的功名,仕途不順,他為人做官多有拼命證明自己和別人相差無幾的嫌疑,因此田文鏡也特別能夠抓住雍正的喜好,為人辦事,多有逢迎雍正的喜好。而鄔思道對四爺的認知之深遠遠超過了田文鏡,如此,鄔思道既可以是田文鏡的得力助手,也可以是田文鏡仕途上的攔路虎,當然鄔思道不至於這麼做,他只是想要借田文鏡退隱而已。鄔思道藉着田文鏡“逢君之好”,討好了田文鏡,也是討好了雍正。這為他全身退隱之後,此二人念及他的好,不至於他過於為難他,到處不擇手段的抓取他。
其三,田文鏡辦事太賣力。辦事太賣力,顯然對上司來説通常是很好的,辦事給力而且因為太過專業心思少便於駕馭。但是,辦事的人來説,很多時候就不是什麼好事了,尤其是在官場中。因為,辦事越多,出錯也越多,越容易被收拾,同時,你越能幹就顯得別人越無能,自然樹敵。田文鏡就是這種辦事太賣力的人,自然他的仕途容易垮台,鄔思道選擇跟田文鏡,從一定程度上講是看上了這種暗藏的機遇。一旦田文鏡垮台,自然樹倒猢猻散,他的機遇也就來了。
其四,田文鏡太一根筋,重原則。重原則,一根筋,對於單打獨鬥的人來説,大概率是好品質。但是在官場絕對不是好品質,重原則、一根筋的人,不會和光同塵,自然仕途就很危險,非常容易垮台。田文鏡就是這樣的人,關鍵時刻連李紱那樣幾十年交情的人都翻臉不認人,這就有點過分了,若不是有雍正這樣的鐵骨頭皇帝護着,田文鏡的仕途可以説舉步維艱。鄔思道選擇田文鏡,自然有希望田文鏡垮台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希望藉着田文鏡一根筋重原則的特點,觸碰他的原則,好給自己退出找個合適的理由。
其五,田文鏡太清廉。田文鏡清廉,自然自外於其他同僚,如此仕途不穩,同時因為他的清廉,自然手頭拮据,就如劇中一樣,被活成叫花子一樣的官,鄔思道關鍵時候噁心他一下,就可藉機會脱身而去了。
總之,鄔思道選擇田文鏡,就是看到田文鏡有很多鮮明的特點,其中暗藏着鄔思道全身而退的機會。
田文鏡:“鄔先生,什麼時候,你就這樣巴巴地向我討債?”
鄔思道:“東翁這話不對。鄔某不是討債,是討工錢。去年的幕酬你欠我二千兩,説好了到西北運了糧草回來就付,結果沒給。今年上半年的幕酬該付四千兩你只給了二千兩,現在上半年都快過去了,眼看又要發大水,弄得不好,鄔某這四千兩幕酬被黃河一場大水捲了去,東翁,你叫我喝黃泥湯呀?”
田文鏡:“總要我有錢才能付你,現在你就是殺了我也是沒錢。”
鄔思道:“我已經打聽清楚了,昨天你還進了一注火耗銀子—— 一共是五千兩,對不對?”
田文鏡來:“噢?五千兩銀子你就要拿走四千兩?這麼大的衙門,這麼多人吃飯,這樣大的開支,你叫我怎麼辦?”
鄔思道:“這我管不着,沒有這麼大的塘,就不要養這麼多的魚。總之,我的錢你得付。”
田文鏡:“罷了罷了!你這條魚太大了,我養不活!來呀!帶他到賬房去,從昨天那五千兩銀子裏付四千兩給他,然後打發他走。”
第三,田文鏡真的付不起幕酬嗎?
劇中,我們看到鄔思道是因為向田文鏡討工資,而被“一貧如洗”的田文鏡掃地出門的。真的是因為田文鏡付不起幕酬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先聊聊雍正時期巡撫的一年收入,按照雍正十二年的數據,巡撫年俸祿155兩,養廉銀12000兩,再加上“三節兩壽”、冰敬、炭敬等福利,不算其他灰色收入,算筆糊塗帳一年賬面上的收入,滿打滿算最多不過30000兩。看起來確實很多,但是別忘了,這巡撫還要養家養府裏上上下下辦事的非在編人員的,如此不吃拿卡要,幾乎不大可能支持一個衙門的開支的,只能咬着牙過苦日子。更別提官場中那些上下打點費、交際費什麼的了,那是無底洞。
而田文鏡這個清官,堅決表態不做貪官的雍正左膀右臂,自然不可能有灰色收入。所以,田文鏡的收入,30000兩是遠遠達不到的。而鄔思道一個師爺,他因為礙着李衞的面子開了年俸8000兩,這對田文鏡來説幾乎是最大的開支了。因此,完全可以説,田文鏡是真的是付不起鄔思道的幕酬的。所以,在鄔思道有意噁心他時,田文鏡惱羞成怒直接將他送走。
當然不能説田文鏡趕走鄔思道完全是因為付不起幕酬的,因為付不起幕僚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接受鄔思道是因為李衞的面子和企圖破山西諾敏案子邀功的,但是因此付了那麼高的費用,自然是不開心的,畢竟他們沒什麼交情,只是談錢的合作關係而已,實際上用完了也確實差不多就可以扔了,差的只是一個理由。另外,田文鏡趕走鄔思道,更多的是因為鄔思道需要借他手,暗中利用他,將自己推向遠離雍正的江湖,所以必然多處和田文鏡做對,噁心他,希望他能趕自己走,也就是説其實上田文鏡趕走鄔思道的種子早就生根發芽了。付不起幕酬,只是鄔思道和田文鏡兩人的藉口。
田文鏡趕走鄔思道一句話説就是,雙方都是以幕酬為藉口,暗中達成自己的目的罷了。當然,鄔思道如此高的幕酬費,對田文鏡這樣邀名的清官來説,確實也是付不起的。
雍正:“你這兒的事,朕全知道了。只是還有個人,朕想見上一見。”
田文鏡:“誰?”
雍正:“鄔先生。”
田文鏡:“快!多派人手,四條驛道同時去追,一定要把鄔先生追回來!”
雍正:“不要找了。”
田文鏡:“皇上?”
雍正:“找也找不到了。”
田文鏡:“皇上,這鄔先生?????”
結語
綜上所述,田文鏡趕走鄔思道,確實有付不起幕酬的因素,但不僅僅是付不起幕酬。更多的是,雙方利益的較量,當然主要還是鄔思道為實現自己全隱而暗中利用田文鏡。對鄔思道來説,圓滿達成心願;對田文鏡來説,卻因為8000兩銀子和心裏的不滿,無意間丟失了替雍正監視鄔思道這麼一個重要任務的好差事,損失太大。以上是個人見解,望各位批評指正,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