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同盟國對德國的最後一役開始了。蘇軍忙着向柏林進攻,而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羣渡過萊茵河後,迅速向東挺進。按照丘吉爾的想法,這個時候是該與蘇聯劃清界限的時候了,價值觀的分歧是東、西方的根本問題。
作為強硬的“反蘇分子”,丘吉爾不止一次地挑起與蘇聯的矛盾,甚至唆使美國與蘇聯交惡,但這些並不符合美國全球戰略的需要,自然遭到美國政府的反對。使得蒙哥馬利在國家與對外關係上,常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這是怎麼回事呢?
按照丘吉爾的要求,蒙哥馬利指揮部隊日夜兼程地向波羅的海沿岸推進。然而,前進的路上,河流縱橫、道路狹窄,而且還有德軍零星部隊的阻擊。為此,他決定裝甲先頭部隊繞開德軍的防禦區域,一直向前開,由後面的部隊解決殘敵。
沿途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鬥,但英軍卻飽受着“鐵拳”的襲擾,一枚小小的火箭彈就能摧毀一輛坦克,極大地干擾了部隊的前進速度,擔任突擊的1000輛坦克中有625輛被摧毀,或受重傷不能使用。蒙哥馬利只是催促部隊,加速前進。
儘管困難重重,但蒙哥馬利的部隊還是早於蘇軍6個小時,抵達維斯馬和盧卑克,封鎖了丹麥半島,並就地展開建立了兩條防線,完成了對蘇聯人的滲透。但隨着蘇軍的進攻,大批撤退的德軍和平民湧向英軍佔領區,造成了很大的混亂。
僅2天,英軍就俘虜了50多萬名戰俘。德國海軍上將鄧尼茨接任元首後的第3天,就派出一個代表團向蒙哥馬利投降,提出由柏林退出來的3個集團軍要向英軍投降。蒙哥馬利指出,這些德軍應該向蘇軍投降,他這裏只接受戰俘。
但德軍寧肯源源不斷地舉過雙手成為了英軍戰俘,也不願意體面一點地向蘇軍投降,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德國對蘇聯禍害深重,蘇聯人又是報復性極強的民族,一旦落入蘇軍手中,這些德軍士兵將會直接被送往蘇聯做苦工,甚至是客死他鄉。
很快,雙方達成了投降協議。這天,蒙哥馬利在一羣戰地記者、廣播電台以及英軍官兵的注視下,接受了德軍的投降,並在投降書上籤上自己的名字。當盟軍總部索要這份原件時,他只送去了一張原件照片,因為這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件。
1945年5月8日,盟軍正式接受德軍投降,但只是軍事投降,不是德國政府的正式投降。原來,同盟國不承認鄧尼茨代表的德國政府,並在弗倫斯堡逮捕了他。説白了,同盟國在為軍事管理德國找藉口,便於劃分各個國家的佔領區。
在第21集團軍羣佔領的地區,約有100多萬的難民、100萬的德軍傷病員,還有150萬人以上德軍戰俘,這些都需要英軍負擔。飢餓和疾病成了蒙哥馬利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了儘快恢復秩序,他制定了管理方案,並及時得到貫徹。
首先,針對英軍官兵隨意佔用德國住房或搶劫的行為,他決心剎住這股風氣。要求所屬部隊全部搬離市區,嚴格控制人員外出,不準出入酒店、餐廳等;並嚴禁個人或集體的搶劫行為,違反此命令者,無論官階高低,一律接受軍事法庭審判。
其次,將投降的德軍全部交由德軍自己管理。為了不失控,德軍的一個小型參謀班子則安排在英軍總部。這樣,蒙哥馬利的一系列措施,通過這個德軍指揮部進行貫徹和執行。説白了,就是“自己管自己”,但又在英國佔領軍的管制之下。
更關鍵的是,部隊的作戰任務轉換為佔領區的管理工作。蒙哥馬利把英佔區分為4個區,分別由所屬部隊進行管轄,有秩序地在佔領區建立地方政府,剩下的部隊組成預備隊,由他親自管理以防萬一。很快,英佔區混亂的狀態恢復了正常。
作為佔領軍司令的蒙哥馬利,大部分時間忙於出席慶祝活動、盟軍互訪、參加授勳儀式等。有意思的是,蘇軍將領為了拉攏與英國的關係,曾私下打聽他的愛好,當得知其不吸煙、不喝酒,更不愛女人時,不禁驚呼:“他到底整天干些什麼?”
這段日子,對盟軍的任何將領來説,心情都是愉悦的。他們都拋棄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沉浸在久違的和平里,互訪和相互“吹捧”成了那段時間的主題。蒙哥馬利獲得了價值連城的蘇聯勝利勳章,以及各國授予的各種榮譽稱號,他忙而快樂着。
隨着德國投降,歐洲終於迎來了和平。當勝利的喜悦漸漸平息的時候,各國的矛盾以及價值觀的分歧,也漸漸地暴露出來,首當其衝的就是佔領區的劃分。原來,儘管有雅爾塔協定,但各方都將軍事佔領的區域作為佔領區,彼此互不相讓。
蘇方要求西方盟國將仍佔領的蘇佔區還給蘇聯,但丘吉爾不同意。在他看來,這是與蘇聯討價還價的最好本錢,尤其是在波茨坦會議召開前,更不能撤離,不僅可以壓一壓蘇聯的勢頭,而且表明西方國家對東方勢力滲透的“零容忍”。
但美國從全球戰略考量,並不贊同丘吉爾的做法。他們更傾向於緩和與蘇聯的關係,不準備把撤離蘇佔區與三國首腦會議聯繫在起來,甚至表態,如果蘇聯再次要求西方盟軍離開蘇佔區,美軍將立即撤出。也就是説,英軍撤不撤,他們不管。
作為駐德管委會委員的蒙哥馬利十分為難,既不能違背政府的指令,又要聽從盟軍總部的指揮。而朱可夫也敏感地意識到,西方盟友的“不真誠”,雙方開始明爭暗鬥,誰也不讓誰。其實,這些現象的背後是國家間的博弈,將領們説了不算。
好在,經過各國首腦商量,佔領國按照劃分的區域,同時撤至各自的佔領區,但隔閡和矛盾越來越大。隨着盟軍司令部解散,4個佔領國相繼建立了自己的管制政府。有意味的是,西方各國的佔領區可以自由走動,卻不能隨意到蘇佔區。
儘管東、西方開始對立,但波茨坦三國首腦會議還是如期舉行。不過,讓人倍感意外的是,為英國鞠躬盡瘁的丘吉爾,在大選中落敗。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丘吉爾對蘇聯越來越敵對,珍惜和平的英國人對“好鬥”的丘吉爾忍無可忍了。
對於“老朋友”的黯然離去,作為純粹的軍人,蒙哥馬利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如何解決佔領區的民生問題。他分批遣散了一批批德軍戰俘,以確保有足夠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同時,從國內調運大量的糧食,恢復佔領區的工業、漁業生產。
正因為蒙哥馬利沒有太多的政治野心,反倒獲得了新一屆政府的信任,決定由他出任帝國參謀總長。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許多人,都沒有想到能夠升任到軍人生涯的巔峯,這個消息對他來説,終於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收穫了二戰中最好的禮物。
未完待續,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蒙哥馬利傳》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