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面臨人才的困局:找不到、招不來、留不住
猶記得,當年“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歌聲唱響全國,紅遍大街小巷,大人小孩都時不時哼上兩句。當時,很多人的理想就是進入工廠成為一名光榮的工人,這是一份令人驕傲而體面的工作。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工人、技工、車間師傅……已經不再是人們職業規劃的首選。
製造業遭遇人才困局
製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強國之基。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製造業,其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實業救國,實業興邦。製造業是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支柱,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非凡作用。
改革開放後,我國製造業規模不斷壯大,常年佔國家GDP近三分之一,可以説新中國經濟騰飛的背後離不開製造業強而有力的支撐。
中國製造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中國一代代勞動人民的付出和拼搏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達28.1%,自10年起已經連續多年世界第一製造國地位。
然而,中國只是製造大國,並不是製造強國。國內製造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其中“用人荒”便是當今製造行業不可忽視的問題。
人民日報對青島、深圳、廣州、長沙等三省六市100家制造企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在企業發展主要困難”這項中,高達73.08%的企業選擇了“技術人才缺乏”。
記者就此結果對參與調查企業進行採訪,對此很多企業表示目前國內製造業面臨着嚴峻的人才困局:找不到、招不來、留不住。
關於“找不到”,多家企業表示目前製造業的技術人才缺口愈來愈大,十分缺乏複合型和科技研發的高端技術人才,特別是智能裝備領域的複合型人才很稀缺,這對我國智能創新行業發展十分不利。
不僅如此,基礎技術人員資源也很缺乏。不少汽車、鋼材、傢俱等傳統制造企業表示,工廠最需要的就是大量基礎技工,然而這方面的人才也很緊缺。
“找不到”隨之而來的就是“招不來”。很多企業表示,相比房地產、金融、互聯網等行業,製造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工廠招聘工作一年比一年難。招不來人讓很多工廠員工年齡結構偏大,缺乏新鮮血液。
而“留不住”更是令所有企業都頭疼不已。製造業人才流失問題十分嚴重,很多工廠春節過後的復工率只有近90%,有的甚至跌至80%。很多企業負責人表示好不容易招來人,結果半年走一批,過了年又走一批,來年繼續招人,週而復始。
而且製造業人才培養週期比其他行業都長,很多工種沒個三五年根本就入不了門,多年心力培養的人才流失會導致公司生產力下降、技術斷檔等問題。這對一些中小企業,甚至是致命的打擊。
製造業“用人荒”本質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內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就是人們常説的“人口紅利”。團結就是力量,無數工人為了實現新中國的崛起與振興奉獻了青春與熱血,代代相傳,前仆後繼。
改革開放後,中國製造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人口紅利”讓中國成為了著名的“世界工廠”。然而同時,卻是國內勞動力越來越低廉的現實。慢慢地,工人變成了“又苦又累、工資低、能力低、沒學歷、沒背景”的代名詞。
作為一輩子在工廠流水線上操勞的父輩不再希望孩子子承父業,他們努力工作供孩子讀書就是希望下一代能遠離這種生活,成為醫生、教師、律師、公務員等一切新時代的體面工作。顯然,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觀念以及價值取向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除了思想方面的轉變,製造業的待遇、工作環境以及發展空間和年輕人自身職業規劃的衝突才是當今製造業人才困局的主要矛盾。
很多國有製造業受到工資總額的影響,員工的待遇並不高。而且很多工種工資上漲速度很慢,上漲力度也小,這讓人難以負擔當今社會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
與低待遇相反的是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在製造行業裏,倒夜班、加班都是常有的事。而且工作環境十分壓抑,大部分工廠都設立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員工只能困在方寸之間,做着重複機械的工作改革開放後,中國製造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人口紅利”讓中國成為了著名的“世界工廠”。然而同時如今互聯網已經是趨勢了,你在玩手機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利用一部手機就可以住家創業,如果你是一個有夢想渴望改變的朋友,那麼今天你有幸看到這個信息,想在互聯網創業的朋友,想賺錢+微信13410094262,卻是國內勞動力越來越低廉的現實。慢慢地,工人變成了“又苦又累、工資低、能力低、沒學歷、沒背景”的代名詞。。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一眼望到頭的感覺令人難以獲得認同感、榮譽感以及成就感。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不願踏入製造行業的原因。
同時,第三產業崛起,人們的職業選擇日漸豐富,製造業往日“為我獨尊”的優勢不復存在。據《18年外賣騎手羣體研究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騎手在送外賣前的職業為製造業工人,還有相當一部分騎手是由製造業工人兼職。
雖然騎手工作環境風吹日曬,還有着不小的送單壓力,但是時間相比更自由,待遇也更高。除了騎手,銷售、快遞、賣場等都是製造業基礎技工“跳槽”的熱門職業。而高端人才一般流向互聯網、設計院、科研所等行業。
總而言之,工作強度大,待遇低,發展受限,這三座大山是製造業人才困境的主要癥結所在。加上近年來,國內生育率連續下降,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
“人口紅利”也慢慢消退,儘管經過改革與發展,但我國製造業仍然是以依賴人力資源的傳統制造業為主,這對於製造業“用人荒”無疑是雪上加霜。
如何解決製造業“用人荒”問題?
要想解決製造業的人才困局,不能光靠輿論呼籲和對年輕人進行情懷綁架,要正視問題,深入問題,切實進行合理改革和升級,增強企業吸引力和凝聚力。
首先,國家和社會應該加強對優秀技術人員事蹟和成就的相關宣傳,弘揚工匠精神,塑造“尊重技術,崇尚技術”的社會氛圍。讓人們對製造業及技術人員有更全面的瞭解,扭轉人們對技術人員的消極觀念,打破人們的職業偏見。以此來提高技術人員的社會地位。
對於技術人員的待遇問題,則要以企業為主,國家政策為輔對當下不合理的用人制度進行改革與升級。製造企業應該建立或完善符合技術工人利益的工資分配製度,強調員工技術價值,讓技術能力、業績與工資掛鈎。
同時建立員工激勵機制,對突出貢獻的員工進行合理獎勵。並且鼓勵企業對高端人才實行技術成果入股、崗位分紅等方式,以此促進技術人員收入長期穩步提升,讓企業對人才保持足夠吸引力。
晉升發展方面,則要健全技工評價選拔機制,拓寬員工發展空間及晉升通道。打破“唯學歷,唯出身”的呆板規則,突破年齡、年限、資歷、學歷等限制,把重點放在技工自身能力素質、技術成果以及業績貢獻上。
同時國家和企業應該加強對技術人員的生活幫扶工作,包括醫療、教育、住房等生活配套,為技工解決後顧之憂。
待遇問題之外,人才緊缺、斷層也是十分嚴峻的問題,特別是現代製造業無法避免要往智能化方向發展,這就對技工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系統人才培養機制刻不容緩。
對此,企業要從自身做起,制定員工培養計劃及評估機制,充分發揮其在技工培訓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摒棄高校重理論,輕技能的風氣,通過參觀企業、實習等方式促進校企充分合作,培養應用式技術人才。
另一方面,國家要更加重視職業院校和本科高校的技術教育,提高院校教學資金投入及實踐補貼。同時在各地建設技術培訓基地,讓社會人員也能有機會學習技術,增加製造行業就業人羣。
我國現代製造業可以説是誕生於困苦危難之際,肩負着復興中國的偉大責任,陪伴新中國走過了70年崢嶸歲月。
如今這匹曾經風馳電掣的駿馬放慢了腳步,變得有些疲倦,但筆者相信在國家和人民的支持下,它終會恢復活力和動力,馳騁萬里,帶着“中國製造”走遍世界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