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夷陵之戰的規模不算大,為何會成為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呢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經典

導讀:三國的三大戰役包括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三大戰役都有一個共同的屬性,那就是改變或者扭轉了某種趨勢,徹底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如果説官渡之戰使曹操從一隅諸侯上升到北方一統的話,那麼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則徹底打破了江山一統的趨勢,維持了三國長期存在的分裂局面。
夷陵之戰的時代背景
公元219年,東吳白衣渡江奪取荊州,關羽被殺。隨後兩年曹丕、劉備先後稱帝。《三國演義》中描述劉備為全兄弟情義發兵幾十萬東征東吳。其實不完全是這麼回事,為二弟報仇是一方面的原因也是一個理由和口號。更重要的是征伐東吳。
此時的劉備已經年過花甲,要想完成畢生的興復漢室的夙願東吳非徵不可。花甲的年紀在三國時期就算是高壽了,如果他不來嘗試完成統一大業還能指望太子劉禪?他怎能不知道劉禪的能力根本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主。所以即使關羽沒事,東征東吳也會成為必然。如下圖所示:西川西鄰青藏高原,南接雲貴大婁山,北有岷山和大巴山阻擋,東有巫山橫欄。
蜀漢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如果要突出西川的桎梏一統天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北出漢中,以關中為基礎高屋建瓴平定天下;另一路就是東出長江,統一南方後憑藉半壁江山與曹魏決一雌雄。
相對於勢力雄厚的曹魏,東吳還是弱一些。不都説吃柿子要撿軟的捏嗎?兩害相權取其輕吧。所以劉備親提精兵數萬出巫峽東征孫吳。
夷陵之戰的經過
要説當時這三國之中誰最想安居一隅,非江東孫權不可。孫權一族是三國當中出身相對低微的。祖上既沒有在東漢當過類似大官,也沒有像劉備那樣大漢皇叔的皇親的高貴地位(雖然當初劉備就是賣草鞋的,但是由漢獻帝續家譜的背書還是很有市場的)。所以能保持三國割據的局面就已經很滿足了。所以説東吳最不想打仗,但是劉備都打上門來了,怎麼着也得迎戰啊。
東吳的主將陸遜採取避敵鋒芒,防禦為主。都説士氣需要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長達幾個月時間的對峙嚴重削弱了蜀漢軍隊的士氣。陸遜開始戰略反攻,尋找機會與蜀漢進行戰略決戰。最後覓的戰機,火燒蜀漢大營,趁機掩殺。劉備幾乎全軍覆沒,到達白帝城一病不起。此戰蜀漢元氣大傷,再也無力東征。(篇幅原因,具體戰爭過程不再贅述)
夷陵之戰的重大影響
夷陵之戰的失敗徹底關閉了蜀漢東出的大門。劉備一命嗚呼,蜀漢元氣大傷。從此蜀漢轉入戰略防禦,並在多年後不得不主動攜手東吳抵禦曹魏。三國平分天下趨勢已成,短期內不能改變。
後主劉禪繼位後,胸無大志等過且過。丞相無奈之下,既然東出無望只得主動與東吳修好集中精力對付曹魏。在平定南中以後,蜀漢國力稍有恢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遵循蜀漢一統的另外一條路北伐。就像《出師表》中所説為報先帝的恩德,先後數次北伐無果。最後病死在五丈原。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