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節課是體育,同學們盼望已久的體育,大家都“老早”(方言早早)就跑到操場上去了。
可是快上課時,我們卻又被班主任喊回了教室。班主任説,體育老師今天“不太好”(方言,病了),今天改上語文。同學們都唉聲嘆氣,但也沒有辦法啊,只好拿出語文課本。
我在心裏計算了一下,這學期過去十五週了,每週兩節體育課,除了剛開學上過兩節體育課,後來體育老師身體一直都“不太好”。
我真有點納悶:體育老師應該是老師們中身體最棒的啊,可為什麼卻總是好生病呢?我想,一定是體育老師缺乏鍛鍊的結果……
上面是一則小學生日記。這位小學生納悶的“體育老師身體總是不太好”並非個例,而是一種普遍現象。
但是,我們這位小同學不知道,體育老師的這個“身體不太好”並不是“自願的”而是被迫的。
為了追求文化課考試分數,很多學校都“重智輕體”,課程表上雖然音體美勞等各種課程一應俱全,安足了課時。但實際上,這些課常被考試科目老師“借去”,老師給學生交代的“借課”理由常常就是“體育老師身體不好”。
而對於這種隨意調課、任意調課現象,學校教務處是睜隻眼、閉隻眼,不聞不問。個別學校甚至於“官方化”,由學校協調將這些科目的課時“瓜分”,以免考試科目教師因“搶佔”課時不均鬧意見,安排出“陰陽課程表”,牆上貼的是一套,而老師們實際執行的卻是是另一套。
體育重不重要?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善其身無過於體育。體育於吾人實佔第一之位置。”一個人之所以為人,首先是因為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此後才有了一切。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人的身體是“1”,知識、財富、名聲、地位、品質等一切都是“0”,這些“0”唯有跟在“1”後面,才有意義。只要前面有“1”的屹立,後面“0”越多,人的“價值”就越大,而一旦這個“1”轟然倒下,後面“0”縱然再多仍然是“0”。
如果用這個比方比喻我們的學生,那麼學生身體是“1”,考試分數、名次、藝體特長、各種比賽獲獎證書、升學加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等都是“0”,如果前面的“1”轟然倒下,後面縱然是博士後也是枉然。近年來頻現的學生升旗時短暫的站立也暈倒、跑步時猝死,高學歷者“英年早逝”,便是警鐘……
可喜的是,國家已然發現了這種教育怪象,近年來出台了一系列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文件。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要求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
2021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學校要嚴格落實國家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剛性要求,確保不以任何理由擠佔體育與健康課程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
2021年8月,教育部等5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衞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增加體育鍛煉時間,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
由此不難看出,國家對青少年體育與健康工作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強調中小學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尤其是這次“雙減”政策的出台,給開足上好體育課提供了較好契機。
“體強壯而後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新時代,新教育,學校、教師、家長更應當正視孩子體質現實,更新教育觀念,為孩子人生長遠着想,“風物長宜放眼量”,放下眼前的分數,卸下一時的名次,將體育鍛煉的時間還給孩子,放他們到操場上去,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們去運動,去出汗,在運動中提升體質,磨礪意志,開發智力。
“好身體才有好精力,好精力才有好分數。” “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學生才會更好地發展!
“雙減”之下,體育教師的身體要“強健”起來,學校的體育課要正常起來,體育老師“被生病”可休矣!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